五分寮古道.三貂嶺瀑布群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37
標籤:

三年來我已經兩次走過「三貂嶺瀑布」這條山路,今天是第三次。我很喜歡這條路線。雖然走過兩次,但以前的認知,只知這是一條熱門的山徑,有接二連三的瀑布群。後來得知這條山路也是一條古道,便想再重走一次。認知不同,體驗便有所不同。今天重走此路,重點不在瀑布,而是尋訪沿途的古道遺跡。

這條古道是昔日平溪「五分寮」聚落往返侯硐、瑞芳所走的道路。早期前來五分寮拓墾的安溪胡姓人家的祖先就是從瑞芳走這條山路前來五分寮。五分寮的「分」是指「份」,為早期先民合力拓墾土地時,眾人合資的計算單位。日據時代,這條山路成為保甲路。


平溪線鐵路(三貂嶺車站附近)。

我從三貂嶺車站附近展開今天的古道行。沿著平溪線鐵路旁的小徑前進,隨即看見右側有一座福德正神的小牌樓,於是轉入石階小徑,上方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廟。年代看來久遠,廟匾上刻的「福德宮」三字,已風化,模糊不清。古樸的石砌廟牆,出現不少龜裂,石塊斑剝欲裂。土地公廟面對著基隆河,正是古道的見證者。


平溪線與碩仁國小

回到平溪線鐵軌,繼續前行,不久,就來到了已廢棄的碩仁國小。鐵路旁豎立著一塊木製指標,寫著「三貂嶺瀑布2.01Km」。這條昔日只有登山客走的山路,「台北縣風景特定區管理所」加以整修之後,命名為「三貂嶺步道」,成為一條適合大眾的登山路線。

碩仁國小則已經廢校多年。附近有不少荒廢的房子。其中一間舊屋大門開敞,懸掛著一塊「流浪漢之家」的招牌。我沒有看見任何的流浪漢,可能流浪漢也已遷往城裡去了。這附近的聚落屬於瑞芳鎮碩仁里,一個寂寞小村。從門牌判斷,過去這裡至少也有200戶人家。煤礦沒落後,人口紛紛外移,小村便黯然凋零。

碩仁國小前的步道,地面畫著箭頭,循著箭頭方向,穿過彎繞的巷道,很快就來到「三貂嶺步道」的登山口。登山口的解說牌,標題卻寫著「淡蘭古道之三貂嶺段」。這標題可能會引起誤解。三貂嶺位於瑞芳、雙溪之界,山脈綿延極廣,這範圍內有三條古道的命名都與「三貂嶺」有關,著實令人感到困惑。


觀瀑平台附近一座古樸的小廟

古道一開始,是一段陡上石階路。約三分鐘,便轉為極平緩的山腰路,步道鋪著碎石子。不久,轉為泥土路;一路前行,如履平地,走來相當輕鬆。約15分鐘,抵達觀瀑平台,從這裡隔著溪谷,可以遠遠望見「合谷瀑布」。瀑布從幾十公尺的峭壁垂直而下,氣勢甚雄。但今天水量不大。記得第一次來時,正值豐水期,遠遠就聽到瀑聲轟隆響徹。


合谷瀑布。

觀瀑台旁的小徑底處有一座石砌的小廟,青苔斑駁,古樸滄桑,也是古道的遺跡之一。我以前以為這是一座土地公廟。這次蹲下來細瞧,才發現廟裡立的石碑,碑面模糊的字跡,寫著「姑媽」兩字。小廟旁還有一用來燒金紙的鐵絲筒,顯然還有人來祭拜。不知這是什麼廟?猜想可能是一座「有應媽」廟。

這附近有礦場遺址,昔日曾鋪設輕便鐵路,所以沿途山路才會這麼寬闊平緩。由觀瀑亭繼續往前走,就可看見昔日礦場的房舍及設備遺跡若隱若現於附近的樹林間。

不久,就繞抵達合谷瀑布的上游。合谷瀑布位於「中坑溪」及「五分寮溪」合流處,古道先越過中坑溪,然後再越過五分寮溪,「台北縣風景特定區管理所」搭建的兩座木橋都已被洪水沖毀。幸好溪水不多,可踏石而過。若沿著溪岸往下游方向走,大約兩、三分鐘,就可以走到合谷瀑布的頂端。斗膽者,不妨可去測試一下自己有沒有懼高症。


摩天瀑布

連過兩溪之後,開始緩緩上坡,古道沿著五分寮溪岸而行,路雖有起伏,但路幽境清,沿途有柳杉林,為五分寮古道菁華路段。昔日颱風造成的土石流及倒木,都已大致復原。


垂直陡梯爬往摩天瀑布的崖頂。

約15分鐘,抵達「摩天瀑布」。瀑布自崖頂潑灑而下。這裡已新建了一座木造的觀瀑平台。我特別喜歡這裡,境清景幽,瀑淙悅耳。在此大休息。摩天瀑布的崖壁內凹,宛如彎月,也很可觀,壁凹處可容數十人避雨,岩壁的弧度,既宏壯又優美。


摩天瀑布。


摩天瀑布的崖壁。

從摩天瀑布起,古道就不太像古道了,變成具有挑戰性的攀崖路。不過陡險的路段不長,幾近垂直的路段都已架設木梯或鋁梯,且輔以繩索,不難通過。爬上去之後,便是「枇杷洞瀑布」。兩瀑布上下相連,外貌亦相似,彷若孿生姊妹。枇杷洞瀑布更幽致,溪谷更容易親近。在此小休息。

由枇杷洞瀑布繼續前進,出現兩條山徑。取右邊陡上岩壁的山路。左邊山徑可能是通往「五分寮山」。陡上之後,約10分鐘,抵達三貂嶺步道的終點,遇一條橫向的水泥步道。左往大華車站,右往106公路(約2.5K)。


古老的土地公廟-福興宮

原本預定走往大華車站,這時看見往右的方向,路標寫著「往土地公」,好奇而想前往探看。於是先取右行。不久,越溪,此處為枇杷洞瀑布的頂端;越溪後,山路鋪了花崗岩,似為一條新建的步道。約五、六分鐘,來到土地公廟處,果然也是一座古樸的石砌土地公廟,名為「福興宮」。廟匾旁寫著「庚午年」。可能是昭和5年(1930年)所建的。

福興宮的右側另有山徑,可通往烏塗窟山,越嶺至猴硐,應該也是一條古道。廟前則設有一座涼亭,溪畔有林蔭,溪谷可戲水。這條步道全長約500公尺,再往前走,約五、六分鐘,便抵達步道起點。這裡設有停車場,並豎立一導覽圖,寫著「三層瀑布登山步道」。從這裡出去,約2公里,可接106縣道(註4)。這條新建的步道成為最容易親近瀑步的路線。從停車場起算,約20幾分鐘,就可抵達枇杷洞瀑布。

探完土地公,再原路折返,走往大華車站的方向。不久,山徑終止,接柏油路,走一段路後,再接山徑,然後又接柏油路,又再接山徑;沿途都有登山條,不難認路。約行40分鐘,抵達五分寮的「新寮大厝」。


新寮大厝

新寮大厝為胡姓宗祠,是移民至此的安溪胡姓的發源地。胡姓人家的開台祖為胡文隈兄弟,大約於道光3年(1823年)渡海來台。後來,從瑞芳經由五分寮古道前來這裡拓墾,時間大約在道光、咸豐年間。

後來胡姓宗族人口愈為昌繁,於是在此蓋了一棟石頭厝的三合院,稱為「大厝」。大厝的落成,村民便稱此地為「新寮」。「新寮」成為新地名,屬於平溪鄉新寮村。

我在大厝附近的涼亭休息,然後過「大厝橋」,左轉,約七、八分鐘,路左側小徑內有一間土地公廟,但廟已改建,無古意。站在廟前可以看見附近新寮溪谷的「新寮瀑布」。繼續前行,隨即抵達「桃花源渡假村」(野人谷)。

渡假村已歇業多時,旁側有山徑可走往大華車站。這也是古道的一段。舊石階路很有古道氣氛,但石階多青苔,得放慢腳步。沿途多竹林,還有一棵老榕巨樹。約15分鐘,經過一座跨越基隆河的紅色鐵橋。過橋後,不久,山路接平溪線鐵路,沿著鐵軌走,就可看見大華車站就在前頭了。


紅橋上俯瞰基隆河溪谷。

本來還打算由大華車站走「幼坑古道」返回三貂嶺車站,但今天艷陽高照,走完五分寮古道,頗覺得疲累,於是決定改塔舒適的火車返回三貂嶺車站。走路加搭火車,完成今天的O型古道之行。

旅遊日期:2006.08.29 (寫於2008.09.01)


行旅圖

——本文轉載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石門.竹子山古道(前段).阿里磅瀑布
中共高官訪紐 中文媒體記者被逐引眾怒
宜蘭頭城.梗枋古道.坪溪古道.象寮古道
神韻悉尼第二場演出花絮(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