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流星花園

張銘芬 圖:蘇玉芬

人氣 34
標籤:

從山腳下走到半山腰上的高爾夫球場,這條山路是家人假日登山的熟路。每回登到此處遙望山下美麗的風景,就足以讓人感到身心暢快,卻從沒想過再往上走,山頂上竟還有特別的「風景」在那兒!

抱著探路的心情往山頂走去,發現山徑上有個餐廳的指標,走著走著,心裡不禁懷疑:「這樣的路還能再往前進嗎?有可能將餐廳開在這麼山裡嗎?」然而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幾度峰迴路轉之後,終於看見入口指標了!一個停車場似的廣場在眼前出現,前方牌樓了上寫著「流星花園」,另一邊則是老人安養中心。

寬敞的前庭花園,讓人目光為之一亮。前庭盡頭處可以飽攬山下風景,廣闊的視野,頗有靜心的功效。明亮的大廳,佈置著老人家們的畫作,在在都是精心製作的成果,也是院方為了刺激老人家們保持活力而設計的課程之一,藝廊的對面則是頗受歡迎的田園戲院。負責人陸桂森表示,老人家們最愛有人相伴、聊天,其次是看影片,為了符合他們的需要,特地將會議室改為戲院,定時播放影片供其觀賞。


養老院前庭花園一隅盛開的木槿

流星花園賞夕陽

沿停車場往右下走過約50公尺長的斜坡,便可進入流星花園藝術概念餐廳。斜坡右側是掛車輪、花朵的山壁,盡頭有一口古早的井,可讓遊客壓壓水,嘗試民初使用井水的感覺。沿山勢而建的流星花園,餐廳下有二層是民宿的房間。

餐廳的牆上掛滿「司機畫家」郭奇康的作品,窗台上也有郭其康的果皮創作,甚是可人,來此餐廳用餐、喝茶的客人常會走近作品觀賞或討論。有些客人是專為了欣賞夕陽而來,據稱這裡是豐原看夕陽的最佳場所,萬里無雲的日子可以清晰地望見夕照下呈金黃色的台灣海峽。

民宿的房間,以12星座與所種之蘭、桂、櫻、蓮花命名,設備極豪華現代。樓梯下方是人造小瀑布兼魚池,任一彎小橋流水,伴著水蠟燭和睡蓮吟唱。民宿外有水塘,在水塘內跳過幾塊石頭可進到郭奇康的戶外寫生畫室,很有草根味的。對我而言,這真是一個可以放鬆心情之處,所以第一次造訪就深深喜歡這兒。


流星花園餐廳的窗外俯視景象

老人社會漸成形 人性安養需求顯

陸桂森說,因為見證了台灣農業由盛而衰至自求生機的發展史,致使三兄弟無人學農。董事長陸昌鼎知悉孩子想法,所以,將果園一部改為觀光果園,一部分營建成渡假安養中心,流星花園即是度假的設施。

為了父親要開設養老院,陸桂森曾到東海大學修習一年半的社會學程,熟諳社會型態的改變與未來的社會需求。他希望能讓家屬在假日來探望時有舒適的感覺,親情不因老人家住安養院而疏離,於是用心觀摩了許多安養院後,將其設計成兼具度假功能的型態。

陸昌鼎指出,老人安養最怕有被親人遺棄的感覺,許多安養院為了就醫方便都設在醫院裡,但健康的家屬卻不喜歡到醫院,於是疏離感漸漸出現!自從度假功能型態的安養院出現後,以前是90%的老人不想住進安養院;現在則變成90%的老人不想離開安養院。


從拱門往下走就可以進入流星花園餐廳

招募志工 建立互助型社會

陸桂森感於一人生病全家都辛苦的實況,尤其在以工、商業為主流的現代社會生活型態,假使有老人家住安養中心,對上班族的身心與經濟都會帶來不小的壓力。他認為,若不透過互助方式來減輕彼此的壓力,這個社會將可能會有更多的病人出現。

於是,他積極招募志工。志工可以是宗教團體、家屬,或是具備愛心的善心人士。志工可以陪老人家聊天、撫慰其孤寂的心靈,這一部分他非常希望青年學子能利用寒暑假或課餘來參與,既做善事又是一種人生學習。另外由家屬擔任志工,安養的費用也會因減少雇用人員而降低。

陸桂森表示,目前院裡有16位志工,他總是在新客戶準備進住安養院時即告知家屬此一做法,希望透過溝通、了解而彼此支持,共同建立一個互助型的社會與營造健康的生活。這樣的做法的確值得社會各界參考。

感人的孝行

俗話說:「久病無孝子」,陸桂森在安養院卻見到孝感動天、令人感佩的孝順子女。

兒女都已長大,在潭子加工區上班的兩姊妹小美和小華,每天下班後都到安養院陪媽媽,直到媽媽休息了才回后里的家。二年多來,不畏風雨,總是每天出現在媽媽的跟前。

心思細膩、英語能力極佳的小銘在台北一家美商公司上班,每到放假日必先上山陪媽媽,直到半夜才回東勢的家;翌日又一大早就到安養院報到。每個假日,不論寒、暑,不管天候狀況如何,他一定會上山來陪媽媽。不離不棄,甚至耽誤終身大事,也不後悔。令陸先生感動得主動著手替他尋找好對象。◇(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周錫瑋主持兩宗教照顧弱勢中心動土
360位怪老子 武功高身體強
參訪東京社福設施  台灣代表肯定人性化管理
花蓮門諾醫院辦畫展  為患者圓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