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 高地

人氣 475
標籤:

【大紀元4月25日訊】才華早具的天才建築師

去過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人,一定會對「奎爾公園」、「米拉公寓」及「聖家堂」等建築物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創作這些著名建築物的正是深受西班牙人民愛戴的建築師安東尼˙高地(Antoni Gaudi)。1852年高地在西班牙雷屋斯(Reus)出生,他是家境清寒的鐵匠之子,敏捷的思路與洞察力即顯示出他不凡於同齡中孩童的特質。終其一生高地皆為風濕症所苦,虔誠基督徒的他終生未婚,將這一生76年的光陰全都奉獻給巴塞隆納與建築。

17歲時高地進入建築學院就讀,由於出生平民家庭,他以到建築師事務所工讀的方式完成學業。特立獨行的個性使然,高地並不熱衷於建築本科,反而熱情地選修哲學與美學,而當時建築學院所崇尚的規律化結構及理性主義風格並不吸引高地,他追求正統建築以外的創作路線,同時努力掙脫傳統建築學院的束縛。

與其他歐洲城市相比,高地所出生的巴塞隆納是一個深具地方風貌的城市,浪漫奔放,許多珍貴的地方藝術與古蹟建築成為高地臨摹學習的對象;此外,當地的鑄鐵業與磁磚業相當聞名,這對高地日後在建築技術上的奧援相當有助益。十九世紀末巴塞隆納人口激增,商業貿易興盛,中產階級在富裕之後,開始與藝術家、文學家攜手打造精神文明,因此文藝活動熱絡,就在這樣一個成熟的歷史環境下,隨著受到加泰隆尼亞地區富商奎爾家族的賞識,高地憑藉個人特質與才華,成就了巴塞隆納大部分經典的建築樣貌,同時也綻放了他個人燦爛的一生。

結構理性與創造感性兼具

高地所處的歷史時期,是一個尋求掙脫規格化束縛的年代,工業社會的發展,使得設計風格顯得制式與僵化,當時整個歐洲興起了一股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回歸自然熱潮。此外,在建築裝飾上嚴謹理性的古典建築風格也漸漸地被揚棄,人們渴望浪漫且不受拘束的形式風格,而自然界中植物自由流暢的生長曲線,便成為建築裝飾熱衷模仿的樣式。

高地並不沿襲當時建築界對古典樣式的抄襲風,積極地在既有的樣式中創新,並在自然界中尋找靈感。古典建築向來偏愛幾何造型,他捨棄傳統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純粹幾何,採用骨頭、肌肉、翅膀與自然植物的曲線,搭配其他如螺旋體、錐體、拋物曲線等創造出許多奇特瑰麗的造型,但令人驚奇的是,他並不只將這些造型表現在平面化的裝飾,更是反映在結構體以及立體的空間感上。高地天生優秀的數學細胞,幫他自己解決許多創新造型後所衍生的結構支撐問題,在結構計算上需要的理性與創作上需要奔放想像力的感性,高地有二者兼具的優勢,這也讓他得以縱情地創造出獨幟一格的建築風格。

優秀的配色能力與材料掌握,在高地早期的設計中已充分地表現出來,他曾設計過巴塞隆納市的街頭路燈,頗受政府與市民的好評,在後續的建築設計作品中,都可以發現年輕的高地對東方風格的愛好,特別是建築物外牆的裝飾,粗石塊與彩色瓷磚的運用、牆面圖案符號的反覆多變、屋頂通氣口無法歸類的造型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奇特大膽的構想,在高地的許多建築上一覽無遺的呈現出來,如維森斯之家、鄉間別墅奇想屋、奎爾之家等。青年時期的高地還未真正形成個人風格,在他對建築結構的改良創新後,方是高地展現他豐沛才情的開始。

高地的建築一向為世人肯定,它的創作觀不僅富有歷史觀點,也兼具自主性的融合,這帶有個人強烈風格與西班牙拉丁民族色彩的建築,現已成為巴塞隆納重要的城市風格以及西班牙象徵。


西班牙的高地不只是一位建築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他流傳下來的建築作品成為巴塞隆納的瑰寶。

(網絡圖片)

雖然高地的建築風格十分強烈,整體上又有一致性。而他的建築結構與裝飾靈感其實是來源於他喜愛的大自然。高地終其一生把生命全都奉獻給了建築,卻也為西班牙帶來不凡的風華。

藝高人膽大的色彩與造型大師

高地是運用磁磚、馬賽克與幾何造型的能手,著名的奎爾公園便是他在色彩與構圖上登峰造極之作。20公畝的公園順著基地地形建造出來,公園的底部由八十五根大柱子支撐而起。公園廣場的邊緣是蜿蜒的長凳,牆面與長凳上鑲飾了色彩明亮瑰麗的碎磁磚,構圖豐富多樣。公園內的建築物,高地採用了許多動物、植物的造型,如入口處的蘑菇頭、椰葉造型的鐵門、列柱大廳屋頂動物造型等。奎爾公園在他的想像力奔馳之下,表現出相當怪誕、超現實卻又童真、有趣的感覺。

巴特由之家則是表現了高地對建築結構的改造能力。這件作品的建築結構造型採用了他改良出來的變形幾何,如骨骼狀的支撐柱、骨頭狀陽台、魚鱗狀的瓦片屋頂等,造型變化奇特的程度,讓初次造訪者無不看得目瞪口呆,由泡沫狀的藍綠色磁磚與碎玻璃交錯拼貼而成的整座大樓的外觀,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是海水粼粼的波光。

米勒之家也是高地著名的作品之一,高地在這件整體看來像是一座大型的雕塑作品中,捨棄了他慣用的彩色磁磚來裝飾,改以單色石牆、裸露建築物結構體的方式來凸顯特色。他藝高人膽大的採用了許多拋物曲線來雕琢建築物,線條流暢的韻律感深深吸引人們的目光。但整棟建築最特別的部份要算是屋頂煙囪與通風口,高地採用由螺旋體變化出來的線條搭配擬人化的人頭造型,再次讓人驚嘆他豐富的想像力,由於造型太過特殊難以歸類,因此被巴塞隆納市民戲稱為「採石場」。

「聖家堂」大教堂是高地最後的作品,他畢生慣用的建築手法幾乎都表現在這件作品中,同時他天才的結構能力也幫助他解決建造與裝飾問題。最特別的是他一改傳統哥德式的建造方式,而以自行改良出的拋物線的結構形式來支撐整座教堂空間。這種方式讓建築物形成細長高聳的尖塔深入巴塞隆納的天空,建築物外觀、各細部的雕塑裝飾,皆充滿了高地登峰造極的結構之美。「聖家堂」是高地這一生中投入時間與精力最多的設計案。這件作品的工程相當龐大,光是教堂內部的唱詩席便可容納一千五百位成人與七百名兒童所組成的唱詩班。高地窮其畢生三十年的光陰,只完成了外牆的部分便辭世,現在只留下教堂的雛形樣貌供後人憑弔紀念了。

強烈的加泰隆尼亞的民族認同

除了建築上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外,另一方面,高地也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他堅持這一生只說家鄉話。而加泰隆尼亞的磁磚與鍛造術遠近馳名,他也擅用了當地的建材以及建築元素在他的作品裡。同時,高地與家鄉富商奎爾先生的結識,也成就了一段藝術家與商業家相互賞識、珍惜的佳話。

細數高地這一生的建築作品,幾乎每件設計案都是難度高超的結構體,加上複雜的建材裝飾。若沒有超越常人的用心與堅毅是難以完成的,他經常親自督導建築物的施工,甚至會住進建築工地以求完全的投入。由此不難看出,他的工作態度是相當務實負責的。儘管高地在工作上是如此的嚴謹,但有趣的是,高地並不固守計畫式的規劃方法來完成建築物,而是流露出一如他常臨摹的自然界,任其靈感像植物生長般的自然發展,想到哪裡就蓋到哪裡。

高地在每天例行性的散步中遭到電車撞擊後傷重不治,帶著他尖拔的才情與傳奇的一生離開人間,喪禮當天成千上萬的巴塞隆納市民,夾道目送這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建築師前往「聖家堂」的墓地安息。在建築史上高地並不是開創流派的宗師,也沒有留下什麼系統的建築理論或著作,但他洋溢著趣味、童真與自然的建築風格,彷彿深切地召喚著生活在當前緊張壓力的人們,尋回那份返璞歸真的赤子之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茶花園的軼事
名人傳記:美國建國元勳富蘭克林(38)
陳卓光 判處麥道夫150年的華裔法官
泰米爾猛虎組織創始人普拉巴卡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