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出米之謎

蒼梧出米寺
出米寺在廣西蒼梧的南山上,是當地很負盛名的古蹟,裙屐往來,每年不知多少萬人次。講到它得名的原因,那就更饒富趣味了。

有位廟祝(看守寺廟者),專門在寺中假裝虔敬來欺騙、愚弄直樸的村婦為樂,其人又是個鐵公雞,吝嗇成性,一毛不拔。誰想佔他點便宜,那真比登天還難。

但他有一次,卻做了一件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怪事來。不知怎麼的,他竟然白白地養了一個焦頭爛額、滿身膿瘡的瘋子,有好幾天之久。

說來奇怪,這個瘋子,平日裡是從不到寺中的,等到廟祝撞鐘吃飯時,他便晃來了,不請自吃,吃完就走。

這樣的吃了幾天的現成飯,這小氣的廟祝卻未曾顯露出吝嗇的本性。

寺中供奉著很多的佛,而佛龕下面則有一個天然的石臼,正好位於佛龕的中間。石臼裡平時是空無一物的。就在這周身膿瘡的瘋人來了之後,臼中便時時盛著滿滿的白米。這白米可奇了,吃了又增,耗掉又加,直如泉水,汩汩而出,源源不絕,日日不斷。

廟祝認為天助我也,樂呵呵的大發橫財。雖然私自慶幸,但葫蘆裡悶著藥,始終不知是何原因。

那瘋子,一身血淋淋的奇臭難聞,路上相逢誰都要掩鼻避開,何況天天飲食與共,如何忍受呢?所以,最初廟祝還能忍耐相處,但到後來,也不能不拒絕他了。

寺內撞鐘,本是廟祝吃飯的信號,同時已成為瘋子來寺的時刻了。廟祝早已痛惡瘋子,立意要將他列為拒絕往來戶。

一天,他不照常規,吃了飯以後才去撞鐘。這樣一來,瘋子雖然聞鐘即至,卻只能對著空了的鍋碗盤碟,忍受腹中的雷鳴之災了。

愚蠢的廟祝,只曉得坐享外來之利——臼中白米,卻不知道這是跟著瘋子來的,所以會出此下策,拒絕瘋子,也拒絕了上門的財路。

瘋子忍饑而去,留下了這麼一首詩:

朝朝(天天)鐘了(撞鐘之後)朝(吃早飯),今朝(今天一早)朝了(吃完早飯)鐘(才撞鐘);佛往西天去,南山寺裡空!

從此瘋子不來寺中,而臼中源源不絕的白米,也隨之空無一粒了。有了這一段故事,南山上的寺觀,遂以出米命名了。

涪陵出米罈
從前涪陵縣(今四川省,位於長江南岸,當涪陵江入長江處。從前商業很盛,今頗衰落,產煤。)有一姓蔡的,他父親早已亡故,母親為人幫傭度日,他自己就替人家放牛。

一天,他在靠郊外附近的草地割草餵牛,那草地距他主人的家並不遠。第二天,他又到昨日放牛的那片草地上去,無意中發現,昨日割去了草的那塊草地,今天又生出一簇簇嫩綠的青草,他又去割來裝滿了一草筐。

從這天以後,他天天到那裡放牛割草。說也奇怪,那塊地方的草,總是今天割了,明天又長滿了草。

他在那塊草地上放牛,足足有月餘光景,那草地仍舊像從前一樣的割了又長。於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拿起割草刀去翻泥土,想把草根挖出看看。

挖來挖去的,終於露出草根了,可這時,忽然瞥見旁邊出現一顆雪亮亮的珠子,光彩奪目。他一個放牛的,哪知道這珠子的珍貴之處,因為喜愛,就拿回家去給他母親看,並且一五一十的把得珠的來龍去脈敘述一遍。

他母親也不知道這珠子有啥用,隨手就放在米罈裡。這下可奇啦,那米罈就像能夠產米一樣,任你怎麼吃,總也吃不完。

母子倆大惑不解,便猜到是這顆珠子的神奇功效,就取出放在錢兜裡,那錢也是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們這才發現,原來這是顆寶珠哪!從此他們家就漸漸的富裕起來了。於是,左鄰右舍,時不時的,一遇有青黃不接的情況,總會向他們家借錢借米的。

有一天,遇上多起來家告貸的,人來人往,穿堂過戶,七嘴八舌。蔡某因恐人多手亂,把他寶珠偷去了,就將珠子含在嘴裡,口中默不作聲,也不答話。怎料一不小心,那珠子不知怎地順著口水滑到肚子裡,囫圇吞棗啦。

登時,肚腹雷鳴,口乾舌燥,渴極了!於是就著水缸喝水,缸裡的水喝完了仍不解渴,便下河去喝水。哪知喝著喝著,身體也慢慢的變著變著,不一會兒,忽然變成了一條巨龍,搖首擺尾,張牙舞爪的向他母親點了點頭,就似叩別的神情,然後四足風起雲湧,騰空而起,沒入雲端。

不久,他的母親因為思念兒子過度,憂傷去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