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

以史為鑒:樂於助人的道士

清代,在即墨縣境內,有座勞山。山裏有很多一二百歲的高夀老人。勞山上有個道觀,那裏的神像壯嚴,十分靈驗。道觀不遠處,有個私塾學校。

高密縣有一個張生,在這所私熟學校上學,平好寄宿在勞山道觀中,他為人老實,讀 書勤奮。

這個道觀裏,有一位老道士,外貌古樸醜陋,在道觀中,幹一些砍柴、掃地的活計。張生平時偶而和他打個招呼,卻並沒有把他看在眼裏,放在心中。

有一天,張生見當地有人賣牛,價格低亷。他想:我家正缺牛呢,就買下了兩條牛。可是,他買到牛後,卻發愁了:我家離勞山一百多里路,我正在學校裏學習,目前又不好請假,無法把牛趕回家,這如何是好呢?

正在犯難的時候,那個道士走過來,對他說:“您好像有什麼難處,莫不是因為無人送牛回家的緣故嗎?我替您把牛送回家去吧!”張生對道士的話,感到驚訝。一回頭,牛已經不見了。

過了幾天,張生向私墊老師請了假,抽空回到回家中,就將這事問家裏人,家人說:“某天某時,有一位道人,把兩頭牛送到了家,說這牛是你買回來的。”張生回憶家人收牛的時間,正好是他與道人站在勞山,談送牛的時間。

從這件事發生以後,張生明白了:這位道人,可不是普通之人,就改變了往日對他漠然的態度,從此以後對他非常禮貌,格外尊敬。

過了半年,張生學業屆滿,自己回到家鄉,也辦了個私塾授徒。有一天,張生給他的弟子們講《周易》,道人從窗外路過,聽了一會兒,大聲說:“您講的這些,都是一般的道理。尚非真諦。”張生忙把道人請進屋裏,向他求教關於《周易》的問題,道人講述的知識,很是出人意料。

於是,張生就拜道人為師,與道人一起,再回到勞山道觀,虛心向道人學習《周易》。學成以後,張生在山東一帶,專講《周易》,名震當世。

一天晚上,天上下著大雨,雷電交加。張生把門窗緊緊地關上了。他從窗戶縫隙往外看,忽然看見有幾百位天神,正在向道人行禮。張生嚇得氣都不敢喘。等到天亮雨停了,張生立即動身趕往道觀,去看望道士。打開道士的房門一看,室內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

正是那天雷電交加的晚上,道觀裏的許多人,都看到了道士和眾神一起,升天而去的極其壯觀的景象。

人們都不知道這位道士的姓名,平時都是叫“老頭”而已。大家這時都明白了:這位道士真是一位樂於助人,卻不計姓名、不計報酬的高人!

(事據清代王士禎《池北偶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