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百國氣候峰會 三陣營角力 歐洲爆發示威

標籤:

【大紀元12月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12月7日開幕前夕,歐洲多國爆發「氣候」示威,要求各國制訂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措施,對抗全球變暖,拯救地球。

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將參加星期一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化會議,會議的目標是就減排和援助發展中經濟體以減緩全球變暖達成新的國際公約。美國總統奧巴馬、印度總理辛格和大多數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將出席此次峰會的最後日程。

歐洲多國爆發「氣候」示威

歐洲多國的示威以英國的規模最大,12月5日,警方估計大約兩萬人參加了名為「不要氣候混亂」的遊行。他們在倫敦遊行到國會大樓,穿上藍色衣服,將臉塗上藍色,表達關注全球氣候暖化,要求出席會議的多國領袖制定積極的減排目標,部分示威者更會在倫敦市中心紮營。

首相布朗在唐寧街官邸接見了示威者代表,並表示理解他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切。他同時指出,已經有明顯的證據表明當前氣候變化的緊迫程度。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米利班德也強調,氣候變化的數據並非捏造,駁斥質疑氣候變化者的論調。

BBC報導稱,一些激進示威者已經在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安營紮寨」,打算將示威活動延續到7日。示威組織者宣稱,這是近年來在英國規模最大的應對氣候變化示威遊行。

示威者提出的要求包括,發達國家須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大規模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等。有示威者表示,這類活動是普通人表達關切氣候變化的重要機會。

在柏林,示威者聚集在勃蘭登堡門一帶。有人裝扮成多國政要浸泡在透明大水缸裡。在「政要」舉行「談判」之際,水缸裡的水則在緩慢上升,以顯示海水的不斷上漲,環保人士藉此象徵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另外,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環保主義者呼籲政府推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達成實質性協議;在法國首都巴黎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都有較小規模的示威,布魯塞爾也有人上街示威。

如何分擔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責任

按照計劃,本次哥本哈根峰會將展開多項問題的討論,包括發達國家到2020年的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發展中國家如何阻止碳排量增長。世界各國仍在最關鍵問題上爭執不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到底該怎樣分擔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在峰會前,世界各國在氣候變化論題上的暗戰已提前打響。

暗戰主要是三大陣營:首先是歐盟;其次是以美國為首的傘形集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77個發展中國家。

與美國相比,歐盟在氣候問題上態度相對比較積極,這與歐盟在向低碳經濟轉型方面走在前列有關。

而同屬於發達國家的日本,態度則相對曖昧,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表示,到2020年將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的水平削減25%,比前任政府高8個百分點。

澳大利亞參議院日前否決了澳政府提出的碳排放交易議案,這是該議案在今年8月13日遭到參議院全體在野黨議員反對以來,第二次被投票否決。反對該議案的議員們認為,不應該為趕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通過碳排放交易方案而倉促立法。他們稱此為急功近利的行為。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態度很明顯:在沒有參議院投票通過法案的前提下,美國不會超出國會立法提案中的減排目標。因而奧巴馬的參會舉措只是象徵性地支持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協議,故選擇在會議第一階段出席,但卻刻意迴避與全球其他領導人在12月17日最後達成協議時見面。

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大國拒絕了丹麥草案所提出的在2050年把世界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至一半的要求。據悉,由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制定的草案已在週三提交給聯合國。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之一。印度總理辛格的辦公室星期六宣佈,他將參加即於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印度政府最近承諾將以2005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在2020年之前將排放量降低20%至25%。

哥本哈根救氣候 專家:抗暖化不能只靠協議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副主席范伊佩舍勒(Jean-Pascal van Ypersele)今天表示,眾多全球領袖參加下星期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將確保條約的誕生,但光靠新協議不足以抵抗全球暖化。

他說:「在京都,我們有美國副總統高爾(Al Gore)以及兩個飽受全球暖化威脅的小島國元首;而哥本哈根將有約100位元首和政府領袖參與。」

他說:「我認為,(世界領袖)若與會,他們會想要在協議上籤名,而非一事無成。」

然而,儘管相信各國領袖將達成「非常重要的協議」,范伊佩舍勒這位比利時科學家警告,「靠這起協議是不夠的」。

他敦促:「達成協議後,後續必須做更多努力。」

他說:「太陽系只有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其他要不太熱,要不太冷。」

哥本哈根救地球 主要議題一覽表:

●限制排放量:這個大哉問正在募集各國的承諾,也就是在2020 年之前減少多少廢氣排放量,而這是全球邁向2050年每年碳污染減半目標的重要墊腳石。

然而減廢必須付出能源使用效率及改用節能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在經歷今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這項價格因素更加受到矚目。

富裕國家被歸咎為今日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也較有能力對抗暖化。然而,明日可能爆發的夢魘主要來自開發中國家。目前開發中國家的廢氣排放量已占總量一半以上。

●經費:目標是調動資金來幫助開發中國家轉型為低碳經濟,並支援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

較貧窮的國希望工業化國家承諾每年提供約1%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當於4000億美元左右,資助對抗氣候變遷。歐洲聯盟估計,他們在2020年以前,每年需要1500億美元來對抗地球暖化。

● 法律問題:儘管開了兩年的會,卻很少花時間討論關鍵且可能引爆政治爭議的協議法律位階上。

美國不支持1997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是因為該協定書在遏制排廢量目標上,僅規範工業國家而不規範新興大國。美國正推動一種想法,也就是各國做出承諾並以「報告並驗證」這種遵守規範的方法為基礎,而不要嚴格、可在國際間強制實施的處罰條款。

●森林濫砍濫伐:擁有廣大森林的熱帶國家正極力爭取一項計劃,藉由這項機制,保留林地的國家能夠獲得財務上的獎勵。林地被視為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水槽」。

相關新聞
歐洲五國外長氣候會議在丹麥首都召開
氣候峰會在即 民眾集會表訴求
印度總理辛格將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19人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佩洛西楊紫瓊上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