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一隅:不拼金錢拼公益的前媒體人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特稿)每天清晨,家住北京郊區的韓雪要花上2個小時車程才能到達辦公室。地鐵上洶湧的人潮是她以前當記者時最不能接受的,但投入慈善工作後,一些原先不甘不願的,都變成心甘情願。

今年30歲的韓雪大學畢業後當了好幾年的記者,任職的最後一家媒體為財經專業報紙。這份報刊去年因為一些內外部因素而草草結束。

雖然在金融風暴橫掃全球之際驟然失業,但是韓雪的心並不慌亂。

記者生涯時因為接觸到「企業責任」的報導,韓雪開始對公益領域產生興趣,並且在非政府組織擔任慈善義工。

被迫失去記者工作後,韓雪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全心全意投入社會工作。去年10月,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籌畫創立了一家顧問訓練公司,宗旨是幫助社會上弱勢、邊緣的年輕人發掘自己的潛能,並加以培養工作技能,幫助他們在社會立足。

這段期間,某家頗具權威地位的財經報紙找上韓雪,但是她回絕了面試機會,為了自己心底的「calling(召喚)」,她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工作與可能伴隨而來的優渥薪資。

韓雪與友人成立的這家公司僅收一些基本費用,她自己不但不支薪,而且經常自掏腰包買書、買文具,幫助那些曾經迷失的少男少女。

每當有人對她「幹傻事」而發出關心的疑問時,韓雪總是說:「你不要問我掙多少錢,你要問我幫了多少年輕人。」

在大部分人都「向錢看」的今天,中國大陸能有多少個韓雪?她說:「如果能夠完全不看錢,其實不是很多。」

幸好,這些「不是很多」的人,恰巧都出現在韓雪身邊。今年初,韓雪又在中國民政部主管的一家慈善組織找到工作,主要業務包括協助官方執行社會政策、協助企業發展公益與以「第三方」的立場監管慈善團體的捐款運用。

這家慈善組織共有員工20人,其中10人原本都任職於媒體。他(她)們與韓雪一樣,放棄了相對優渥的薪資,心甘情願的投身在慈善公益事業。

韓雪說:「我的工資算是中等了,但也只能住在郊區,負擔不起市中心的房租。」

因為租不起市中心的房子,韓雪每天早上的通勤時間至少2小時,而擁擠的地鐵車廂更是她以前當記者時難以接受與想像的。

「當記者時,上下班相對彈性很多,總能避開交通高峰時間。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也是另一種生活體驗。」

有了新工作的韓雪,每個週日下午還是會到參與籌建的顧問公司為那些有需要的年輕人授課。這些曾經因為處於社會最底層而無所適應、徬徨、甚至觸法的青少年,因為韓雪等人毫無保留的協助與指引,而重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同時,也讓社會再度接納他(她)們。

偶爾面對讚美時,韓雪會一邊露出燦爛的笑容,一邊說:「我也有自私的時候,有時他(她)們不領情的時候,我也會很生氣。」

但是信仰基督的韓雪總是很快的就忘掉不愉快。她說,可能是信仰讓她走上這條不太一樣的路,既然決定走上這條路,就要堅定、快樂的走下去。

相關新聞
中大社工系同學訪少數族裔
社會學家:一個美好的世界向我打開
一個資深社工的分享
歐美印反傾銷 五眼聯盟打擊中共價格操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