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香港出書議民主紀念六四

【大紀元4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海濤香港報導)北京學者張博樹在香港推出新書,紀念1989年民主運動20週年。而20年前的今天,北京的人民日報發表四二六社論,將學生在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後發起的活動定性為“動亂”,雙方矛盾升級,最終導致六四血腥鎮壓的悲劇。

*四二六前夕推出新作*

張博樹是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學者,他在四二六前夕在香港推出他的新作–《中國民主轉型縱橫談–解構與建設》。他在書中的菲頁上寫道:謹以本書紀念1989年中國公民維憲愛國運動20週年。

他的書開篇部份就是張博樹1989年在社科院讀博士時受同學委託起草、並在4月28號簽名推出的《致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的公開信》,內容包括要求推翻四二六社論。公開信題目是:《中國向何處去?》

1989年4月26號,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把學潮定性為“一小撮人”幕後操縱的動亂。第二天,北京出現了幾十萬人的大遊行,反對該社論。雙方矛盾升級,各不相讓,終於在6月4日以血腥鎮壓的悲劇收場。許多流亡海外的89學運參加者後來都說:從很大程度來說,沒有四二六社論,就沒有六四!

張博樹的書接著談到了一黨專制的根源、權力的蛻變、執政黨的轉型、建立公民社會的必要性、西藏問題、台灣問題以及全球角度看待中國問題。

其實,當年四二六社論,在4月25日晚上中國CCTV的新聞聯播節目就播發了。張博樹在今年的4月25日接受了美國之音的訪問,談到了他出此書的原因。他說:“香港的朋友提建議,認為我的這些文集很有價值。另外,今年正好是六四20週年。把這個題目重新加以發揮,正式出版。”

20年前的今天,張博樹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讀西方哲學博士學位。4月份學生開始上街遊行。張博樹的研究生同學們在17、18號開始參與活動。經過集體討論研究,大家決定應給黨中央國務院寫信,表達學生的訴求和心願。他說:“我本人當時被大家推出起草這封信。在4月25日之前就完成了。然後,我們給這幾個機構郵寄去了,另一方面在各個大學廣為散發和傳播。”

張博樹說,4月22號召開胡耀邦追悼會,他們去了很多同學。有不少同學擔心戒嚴,封閉廣場,所以在頭天夜裡就去了天安門廣場。他說:“22號上午,整個追悼會期間,我們都在廣場。追悼會結束後,我們大家都去遊行。”

*因觀點受壓卻無怨無悔*

近幾年來,張博樹已經在海外出版了三本同中國政治改革和體制改革有關的書籍。張博樹還在撰寫一本有關胡耀邦晚年遭遇的書。因為張博樹的政治觀點和態度,他已經在社科院哲學所工作將近20年,上面至今壓著他,不給他高級職稱。張博樹笑著說,比他晚出道的許多學者如今都是研究員(教授),而他還是一個助理研究員(助理教授)。他說,他對此無怨無悔。

由於他的政治觀點和內容,中國內地不敢出版張博樹的書,他只好來到香港出書。在香港,是晨鐘書局出版張博樹的書。該書局的總編、作家孟浪對美國之音說,張博樹博士20年來一直致力研究中國政治,特別是對執政黨轉型研究,很有心得。他說:“我們2006年創立的晨鐘書局,當時希望在香港為大陸的獨立作家知識份子、為海外的獨立作家知識份子能提供一個出版著作、表達他們在思想和文化創造活動成果的一個平台。”

不久前,晨鐘書局還推出了李銳、胡績偉等12名中國老幹部老黨員撰寫的《胡耀邦與中國政治改革》一書,那本書也是張博樹主編的,而且導言–《紀念胡耀邦,推進轉型:論中共黨內民主派的歷史角色》也是張博樹撰寫的。

張博樹在他這本《中國民主轉型縱橫談:解構與建設》一書的序言中說:“在研究歷史時,我們的角色是思想家和學者;在面對現實時,我們又是公共知識份子,是戰士。我們應用自己的勇氣,自己的學識為改變這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紀念六四話劇在洛杉磯演出
中共黨魁訪歐意在挑撥離間?分析:竹籃打水
生產者物價指數繼續下滑 中國經濟復甦艱難
【中國觀察】逼宮的傳言和獨裁者的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