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田:再谈如何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谢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

人气 45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7月20日讯】约两个月前,行文谈及融入美国主流社会(http://tinyurl.com/3awkled)。文章刊登后,收到许多朋友的建议和回馈。因为主流社会的主体是中产阶级和上中产阶级,而其先导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则是上层社会、精英层、和富人。西方正常社会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上层和底层人数都相对较少。因此,对大部分属于中产阶级的人士来说,融入主流的关键,是理解和认识上流社会(Upper Class)是什么,认识了它的特征后,才有融入的可能。

美国社会怎么划分

美国社会学界,划分社会层次的标准差异很大。从吉尔博特(Dennis Gilbert)到汤姆森和希齐(William Thompson & Joseph Hickey)、比格立(Leonard Beeghley)的分类各不相同,但都有最上层的1%-6%,最底层的10%-14%,和可以继续划分为三层的中间阶层。

美国社会学家华纳(William Lloyd Warner)六十年前提出的社会划分理论,在社会学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他把美国社会分成上、中、下三层,每层之中再有上下之分。

华纳的 “上上阶层”(Upper upper class),是指那些古老“贵族” 和望族遗留下来的旧财富,如范德比特(Vanderbilt)、洛克菲勒(Rockefeller) 等家族。他的“下上阶层” (Lower upper class),是指那些新富,如企业家、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等。

华纳的“上中阶层” (Upper middle class)是指那些专业人士,具有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医生、工程师、牙医师、律师、银行家、公司高管、中小学校长、大学教授、科学家、药物家、船长、机长、会计师、建筑师、政治家、军官、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人。华纳的“下中阶层” (Lower middle class)是指低收入的白领,但不包括蓝领工人;也包括警察、消防员、中小学教师、护士、政府工作人员、办公室职员、技术员、和小企业家等。

华纳的“上下阶层” (Upper lower class)是指那些蓝领工人,他们也被称为“工薪阶层” (working class)。至于华纳的“下下阶层” (Lower lower class),则是那些无家可归、无业游民等人士。

物以类聚与人以群分

社会学研究发现,同阶层的人,会有类似的价值观念、兴趣志趣、和行为准则。他们也展现出共同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信仰原则、生活方式、和购物行为。比方有个叫“TUMI” 的行李箱品牌,因为价格很高,属高端产品,一般只在精品店内向有钱人出售。社会中有权势的阶层,常会使用一些标志,如衣冠、仪容、举止、和语言风格,来强调和区别自己的阶层。

通常,人们的职业、收入来源(不是收入水准)、和教育程度决定了其所属的社会阶层。上层(upper)、中层(middle)、和下层(lower)社会的区分,在美国、英国、西欧、和拉美国家,都普遍存在。有时人们会避免使用“下层社会”这个可能带有蔑视色彩的名词,而用“工薪阶层” (working class)来代替,这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

与中层的人相比,下层人更倾向于短期和近期的时间取向,会更多思考具体的事务、而不是抽象的事务,个人发展的机会也较少。而上层的人和中层的人相比,会专注于取得成就和策划未来,也更擅长于抽象和象征性的思维。

像《纽约客》(New Yorker)这类的杂志,就是面向上层社会的。面向上层社会的企业,会推出投资产品、豪华汽车、和正式的晚礼服。中层的人,是家得宝之类的家装中心、汽车零件店、和个人卫生品之类商家的目标市场。

不同阶层的人媒体习惯不同,下层和工薪层喜欢小报和杂志(Tabloid),中层的人喜欢时尚(fashion)、浪漫(romance)和有关名流(celebrity)的杂志如《人物》(People);而上层社会的人则倾向于订阅文学、旅游、和新闻类的期刊。

社会阶层的差异还有观念上的问题。克鲁格和福斯特(George Krueger & Mary-Lynn Foster)去年写了本书,名字是《你是像上层还是中层那样思考?》作者认为,中产阶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上流社会不同。商学院培养的是中层经理,但媒体渲染的,却是上流社会的人。人们学的是中产阶级的思维方式,人们艳羡的却是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上层社会的人不太善于体察别人的感觉,而下层的人会更容易发觉别人的情绪。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上层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而中下层人士因为财富的匮乏,经常需要旁边人们的协助。

融入的困惑和思考

许多美籍华人在收入水准上,可能已经达到了上层的标准,但不是上流的一员。是收入的来源,而不是收入的水准,决定了人的社会阶层归宿。有人钱赚了不少,存款挺多,但交税不多,观念上又总是摆脱不了中共体制下的思维习惯,道德水准和标准与主流社会天差地别,想融入主流的确很难。小的方面从每天什么时候洗澡,是晚上自家洗净了睡觉,还是早上浴后光鲜明亮的见人;到大的方面对诸如堕胎、人权、慈善、自由等理念的认同,都可以区分一个人是否融入了西方社会的主流。

上层社会的人,不太愿意接触中下层的人。为什么呢?如果你是中层的,你的社交圈里有位于社会底层、住贫民窟、廉租房的人吗?恐怕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没有交集的原因,应该是中层的人觉得底层人在仪表、个人卫生、心态等方面差别太大,过不去心理上的这一关。

其实,上层的人看中层,心态和观点也是一样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中层看低层不顺眼,上层看中层也不耐见。在高一层人的眼里,低一层都执著名利色气太多,品位和举止都有所缺陷。

想融入主流的人该如何做呢?上层之人,按佛家的说法,都是前世积德、德多业少;他们的目光清澈而深远,穿透力强,能一眼就看透你的把戏,但并不会把你戳穿。底层的人,往往目光混浊暗淡、神不守舍。上层人士多有智慧,能洞察别人心理,喜欢接近宇宙特性的人。知道这个道理,人们只有修心为上,方能融入社会的主流。◇

本文转自23期【新纪元周刊】“商管智慧”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34/9609.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九评》引西方主流社会关注
纽约七场秀新年送福 神韵深入西方最主流
华府华裔名流:目睹西方主流如此热爱神韵,真开心!
华府西方主流社会民众为神韵折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