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致孟建柱先生之公开信

人气 3

【大纪元2011年08月23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先生:

您好,虽我们素面不识,但基于我们均从事法律工作,相信很多信念可以达成共识。且根据《宪法》之公民批评建议权,特撰此公开信。

近一年时间,我四次出国访问均被中国边防无理由拒绝。该事不仅仅涉及到我个人权利,更有损国家之声誉,并必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状况整体评价之降低。

此四次出国访问,包括两次民间NGO组织邀请的访问,还有一次奥巴马总统邀请的总统早餐会,及一次美国国会邀请的国家访问者计划。第二次被边防禁止出境后,告知是北京市公安局之命令。我遂要求依法下达处罚决定,以便寻求法律救济,并也曾试图与相关部门善意沟通,但均无法实现我之诉求。

无独有偶,在我困惑于自己权利受损却无力救济的情况下,得知有很多人都与我有相同的遭遇,包括很多著名的学者、律师。如茅于轼、何光沪、贺卫方等。最为严重的是2010年10月15日,中国将近200余位家庭教会牧师被集体禁止出境参加世界性宗教会议洛桑会议。一时,中国被众国所指。对此现象,我表达以下看法。

一、闭关锁国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发已近三十余年,遗憾的是,很多领域,我们依然奉行闭关锁国的管理模式,我们推崇的价值,遵循的规则,甚至表达的礼仪都无法真正与国际接轨,且相距甚远。中国作为一个领土和人口的大国,崛起的仅仅是经济。呈现在世界面前的,宛如一个不懂礼数,举止粗野的暴发户一般。国人与世界联系的需求日益加大,却常常无法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社会的交往中,既失礼,又失节。几乎世界所有国家包括古巴都可以自由参加的洛桑会议,却独独中国大量缺席,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直接伤害到了国家的形象和利益。中国希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却缺乏相应大的胸怀和度量,显得既没自信,也少智慧。并且有大师才可有大国,无法自由走向世界的国人,也不会碰撞出目光深远的大师。

二、传统的保守思维模式

在被禁止出境的名单中,我们分明可以察觉,这些人多是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中国现实有所担当,对中国未来积极建构的人。他们本应是中国社会的脊梁。而相关部门出于政治上的不信任,持续用文革式的敌我阶级划分模式将其标签化、敏感化。这些人不仅可能出国无门,甚至在其它方面也会受限。很显然,这种敌我模式的划分早已与现代社会推崇的法治模式无法相融,成为阻碍社会进步之桎梏。这种模式,无法让国人独立、自主、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社会交往中,并常常以国家利益的名义伤害公民的权利。

三、非法治的处理模式

《世界人权宣言》十三条 :“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就当遵守世界认可的基本价值。并且,几乎所有被限制出国的人,都没有收到任何法律文书,边防也不会告知具体禁止出境理由,更不会告知救济渠道。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公民的出入境权利被无理由剥夺,不仅无处寻求法律救济,也没有办法对自我行为予以矫正。最后只好通过其它方式表达抗议。如去年被国际媒体高度关注的冯正虎回国事件。外面的人无法进来,里面的人无法出去,国家法治形象荡然受损。这种模式下,激化冲突与彼此的误读。

四、缺乏尊严的外交格局

且不说,中国公民会被无理有禁止走出国门,即使是走入自己国家的土地,也显得步履艰难。比如香港,上述的无法出境的情况中,有两次是在去香港的边防中被阻拦。自己的国民无法踏上自己国家的土地,实在滑稽。并且所有去香港的大陆人办理港澳通行证程序复杂,在港逗留的时间短,这一点远远不及外国人的待遇。这种歧视性的规定,实在让国人感到屈辱。

另外,持大陆护照出入其他国家比持台湾护照出入其它国家,程序更复杂,手续更繁琐。这些制度层面设置的障碍,不仅仅传达着我们并未被世界完全认可和接受,也表达了我们对外交往政策的僵硬与保守。

鉴于以上基本理由,恳请孟建柱先生仔细度量,作为一个深深热爱这片土地的公民,我企盼我们国家真正的赢得外人的尊重,企盼执政者的权柄是为了公义与爱,企盼这片土地的人民自由、平安,企盼有一天,中国人对外输出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高贵的品格和令人信服的价值。

愿上帝祝福你

北京律师 张凯
时间:2010年8月22日

相关新闻
遇罗锦:给廖亦武的公开信(2011.7.8)
给胡锦涛三封公开信遭驱逐 瑞典留学生谈遭遇
姚增广:给辽宁省省委书记王瑉的公开信
追查国际:致中共官员的公开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