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田:新抵制日货与历史上的杯葛

谢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0月01日讯】中国新一波抵制日货的浪潮,反映了历史上各国杯葛另外国家的复杂历史,也让人仔细省思采取这些措施的得失。在美国,对外抵制时有所闻,对内抵制也经常发生。两年前,加州洛杉矶市议会就表决通过了对邻近亚利桑那州的经济制裁,以表达对该州所通过的新移民法的强烈不满。

抵制的起始和由来

“抵制”也称“杯葛”,后者是英语里“boycott”一词的音译。所谓抵制,是指一个社会的个人、团体,乃至国家协调一致,在经济和社会上排斥其他个人、团体和国家的活动,以表示强烈的反对或希望发生强制的改变。

英文词“Boycott”,源于一个英国商人的名字。这个名叫“查尔斯.杯葛”(CharlesBoycott)的英军上尉,是英格兰的地产经纪。 1880年代,上尉大概和今天中国的城管差不多,爱尔兰房客付不起房租时,他就采用非常粗暴的驱赶手法。后来,这个粗暴的洋城管做的实在过分,他手下的人都看不过去,他们拒绝听从上尉的命令,也不再帮助上尉和家族驱赶房客。还不止于此,上尉臭名远扬,其他商人拒绝接受他的钱,邮差都拒绝为他送信。最后上尉不得不引进外劳,来替他照顾庄稼。再后来,“杯葛”(Boycott)就成了拒绝和抵制的代名词,迅速在法语、德语和俄语中流传。

历史典籍中,美国殖民时期的抵制事件着墨不少。当英国人1767年对进口的茶叶和其他物品征税时,美洲殖民者联合抵制、拒绝进口。抵制损害了英国的贸易,几年后征税法案被渐渐取消。当然,茶叶税没有取消,不然的话,就没有著名的“波士顿倾茶党”事件了。

今天的抵制,主要发生在劳工纠纷和消费者抗议方面。一级抵制,包括人们拒绝购买某公司、某国的产品;次级抵制,则包括抵制团体迫使其他团体加入其抵制行为,以产生更大的效果。

历史上著名的抵制事件

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抵制案例,抵制者达到了他们唤起人们的关注、施加金钱和经济的压力等目的。

中国人都知道美国的“排华法案”,但恐怕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当年对美国的抵制。历史上,中国人既抵制过日货,也抵制过美货。

没错儿,“抵制美货”还是美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杯葛事件之一。因为“排华法案”的实施,满清政府在1882至1905年间,曾抵制美国货的进口。1919年,民国政府在五四期间,也抵制过日本的产品。

193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从海水制盐,不买英殖民政府的盐,因为后者包含政府的税收。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特高马利市的公车抵制,由43岁的丽莎.帕克女士拒绝给白人乘客让座开始,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市黑人对公交车的抵制。人们很熟悉的,是1980年美国等60多个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抗议苏联侵略阿富汗;4年后苏联人以牙还牙,和它的十几个盟国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

柯尔特(Colt)和史密斯及韦森(Smith&Wesson)是美国喜欢枪支的民众热爱的品牌,柯尔特的短枪曾服务于美国军中,史密斯及韦森的左轮枪,在民间非常流行。但九十年代两公司与克林顿政府合作,加强枪支管制,枪支拥有者们随即发起了对这两个公司的抵制。

“国际什么也不买节”(InternationalBuyNothingDay)在美国和加拿大是每年的黑色星期五(感恩节过后的那一天),在世界其他地区是黑色星期五之后的星期六。这个节日的目的,是让人们停一下,反省社会中的过度消费。这也算一种抵制。

1960年代美国有个著名的葡萄罢工(Delano GrapeStrike)。加州的葡萄园采摘工人,许多是菲律宾裔,他们联合罢工抵制葡萄园主,要求涨工资。罢工组织有序、非常平和,引起美国民众的广泛同情。高峰时,1400万美国人拒绝买葡萄吃!后来,种植园主受不了了,只好于1969年与美国农场联合工会(UFW)签署合约。

历史上很正义、也很奏效的抵制,是1980-90年代国际社会对南非的抵制。因为南非实行种族隔离,许多国家和团体拒绝与南非白人政权有经济往来,许多国家也拒绝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与南非队对阵,许多国际音乐团体拒绝在南非只有白人的剧场演出,美国的学术机构则参与抵制南非的大学。这些成功的抵制,最终帮助导致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

反思中国的对日抵制

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抵制”,几乎都是抵制日货。原因呢,无非是中国与日本有领土纠纷,和当年的日本侵华。但中国和俄国也有领土纠纷,和印度、越南、菲律宾、汶莱也都有。为什么不抵制俄货、越货、菲货呢?是因为与那些国家的贸易不够多?那中国人为什么要进口日货呢?显然,并不是中国人特别喜欢日本人,而是因为日本货比俄国、越南、菲律宾的产品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因为日本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非常优越。

如果这样,是因为质量和价格的优越,或理性的原因,才进口日货。那如今抵制进口日货,一定是基于不理性的原因。从经济上来说,购买某一国的产品,应该是知性的决定;一定是经济上有利,人们才会这样做。如果东西太贵或质量太差,你不用抵制,也不会有人去买。那么,在有人愿意买的时候抵制,就是不理性、不合乎经济规律的举动了。

抵制不能持续,是因为经济上的依赖。人们必须分工,社会必须分工,国家也不得不分工。国家间的分工看来不是很受欢迎,有的国家拚命努力,想产业升级。但纵观世界过去100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的改变。中日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非常之高。美国之音估计,日本在华投资提供了 1000万个工作机会,廉价中国产品也让普通日本家庭节省了开支。中国的反日潮,正促使日本企业撤出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放缓之际,贸易也在放缓,如果对日贸易和日本在华投资同步减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抵制和杯葛,肯定不能永远持续下去,除非你把自己的“球籍”开掉。作为政治的发言,发言后目的达到,抵制就会结束。当然,正像大陆许多日系车行的拥有者在暗自叹气一样,部分人的利益,因为他们不能控制的原因,会受到伤害。这,的确是不公平的。

也是,我们的世界,在太多的事情上,都是不公平的。◇

本文转自294期【新纪元周刊】“商管智慧”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96/11261.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投书:从“日人集体嫖娼”到“抵制日货”
亡国奴抵制日货 自由人抵制赤祸
独岛争议 南韩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热议:穿和服不爱国  买日本车爱国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