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播”新闻、“说”新闻与脱口秀

颜丹

人气 2

【大纪元2012年10月02日讯】大众传媒是一个深远、广博而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作为这个领域最外化的一个角色——主持人应具备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人说,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一方面,他必须把媒体搜罗挖掘到的第一手信息真实的传达给受众;另一方面,他必须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感百姓之所感,思百姓之所思,在传递信息、解读新闻的同时,以一种普世价值引起万千百姓的共鸣。

然而,就是这种基本的素养和职能,中国大陆的众多主持人中所能做到的寥寥无几。以中共喉舌“央视”为例,所谓的新闻播音员不过是照稿念字,见字出声而已,好似一部录音机,丝毫没有人的思考和感受。尽管如此,中共媒体还大肆褒奖,认为“这样的播音员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误读和错读,工作精神可嘉”。可以看出,中共对新闻主持人的要求只是无一错漏而已。这本身对于主持人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条件是相违背的。于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在中国大陆的各家电视台、电台中,“绣花枕头”一类的新闻播音员越来越多,他(她)们只要说话利索,漂亮的脸蛋深受领导赏识,就可以出现在屏幕上、话筒前,充当“点读机”的角色。

这种“播新闻”的方式在中国大陆运作了几十年,直到2005年之后,出现了一些受到西方“脱口秀”节目影响的“说”新闻节目。与“播”的感觉不同,“说”新闻脱离了原来书面化的新闻语体,用一种近似口语的讲故事的方式,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然而,仔细听来,这种“说”新闻的方式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从表面的语言风格来看,似乎改变了“播新闻”的那种刻板、过于规整的感觉,而换上了一种轻松、侃侃而谈的说话聊天式的感觉。但是,主持人通过媒体所陈述的观点却未能增添一丝新意,或者说,不敢“越雷池一步”。新闻的主体部分常常占有十分之九的篇幅,而直到最后的一两句才添上一些评述。而这样的评述也不过是隔靴搔痒,说了等于没说,或者表意模糊,让人听不出到底想说什么。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说新闻”的模式开始应用于各大媒体,然而并非所有的节目都可以“按其道而行之”。比如说,央视几十年雷打不动的《新闻联播》,尽管主播们都快老掉牙了,尽管所谓的专业水准颇高的“冷峻小生”罗京也已经去了,但是《新闻联播》的照稿念字的传统依旧没有改变,完全符合中共灌输的“说一不二”的专制思维。

而不再播读的新闻节目实际上也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央视以前有一档特火的读报节目,其主持人可谓是将“说”的语气和口吻发挥的淋漓尽致。而笔者认为,这个节目就算是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到最后还是不明白主持人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或者,人家根本就不想表达什么观点,也压根儿没有什么想法。不然又何必在节目中只是一味罗列各家喉舌报纸上的句子和段落呢?这样的“说新闻”的确比“播新闻”多了一道整合的工序,然而,脱离了“点读机”的他们,却又不幸沦为了“加工厂”,除了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加工整理的劳动,再无半点思想的火花。而且,此节目的播音台前仍然有提字器,主持人并非脱稿。

什么样的土壤会盛开什么样的花朵。专制土壤上不可能产生自由的思想和普世的价值观。在自由和民主思想的基础上,西方媒体的各类节目以及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脱口秀”节目就是在这样一种甚为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节目中的主持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开放的思维来解读社会方方面面的事件和问题,无论是涉及政治经济领域的利益角逐,还是会触及到人性和道德的深层次问题,都会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尽管这样的一家之言会招来非议和质疑,然而允许质疑的开放态度使得西方的媒体得以百花齐放,争香斗艳。而身处其中的受众也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事件实情,以便更为客观、更为理性的来审视社会中发生的问题。因此,这类“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往往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和追捧,拥有着众多的粉丝和工作报酬。

很多西方媒体人说,在中国,没有真正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把中国的“播音员”翻译成News Reader(读新闻的人),把“新闻主持人”翻译成News Presenter(描述新闻的人)或News Anchor(现场新闻报导的人)。这样的翻译和划分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媒体以及在媒体中工作的人。对他们来说,News Reader和News Presenter、News Anchor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期待着有一天能有真正的新闻主持人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相关新闻
打假波女将叫官媒新华社“积口德”
人民日报借宋朝“福寿沟”批“浮躁肤浅”
央视报导新疆于田6.2级地震 当地人称夸张
揭秘:中共党媒评论员笔名的政治密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