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幸灾乐祸

【释义】意思是缺乏善意诚心,当别人遭受灾祸时,而感到庆幸和高兴。

【例句】看见灾民们遇到困境,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千万不能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近义;反义】落井下石;兔死狐悲 同病相怜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晋惠公在秦国帮助下,如愿登基,却忘记酬谢大恩,自食其言。即位第四年,晋国遇到了天灾,国内发生饥荒。秦国不计前嫌,给晋国运去了大量粟米。不料第二年的冬天,秦国也发生了大灾荒,于是,秦国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想不到竟遭到晋国的一口拒绝。

对此,晋国的大夫庆郑,很有看法。他竭力劝说晋惠公说:“辜负别人的恩惠,就会失去亲人;对别人的不幸,反而感到高兴是不仁的表现;贪心不足,舍不得用财物去救济别人,是一种不祥之兆;使邻国产生怨恨,就是不义的行为。这四种,是立国的基本道德,如果都丧失的话,用什么来维护自己国家的生存呢?”

庆郑再一次劝告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的行为,就连一般百姓都是唾弃的。亲近的人会因此而结仇,何况本是冤家敌人呢?”

果然,晋国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第二年,秦穆公就出兵攻打下晋国,并活捉了晋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