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望明月 忆桃源

说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中秋明月,良辰佳景,在一个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却想念着桃花的落英,铺满大地的缤纷,不过可不是命犯桃花呀。

从古至今,人们在酌酒酣畅中,透过明亮的月光看到嫦娥、玉兔和月桂,或诗或歌遥唱世俗情怀;而有人会从皓洁的明月看到世外桃源,想想古人的双眼,透视的力度真的让人匪夷所思。

说起桃花源,还要从东晋陶渊明留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记》说起。这位拥有“大济苍生”之志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一幅隽永的画——桃花源,不过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迷——桃花源在何方?

江南才子唐伯虎有一首《桃花诗》,全文念来诗中徒有桃花,却毫无桃源之景,只剩下:“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落魄。可见,桃花源并非人人可见可得。

每当明月高挂,辉光满盘,文人墨客会不分时空时代的彼此穿越,留下他们隽永的诗篇。

当李白唱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此陷入无限的沉思时;当苏轼望着明月,遥遥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夙愿时;当杜甫在中秋月夜,惆怅的吟唱“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时;有一位大唐的诗人刘禹锡,却正在聆听天籁之声,宁静的唱着“尘中见月心亦闲,况且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这位大唐才子,他没有归心似箭的浓浓乡愁,也没有千里共婵娟的情愿。而是趁着明亮的光华,悠然享受天人合一的清宁和空寂。

仰望明月倾洒的辉光,缕缕交织成一座世外桃源,从中人会看到累累世世,花开花落,桃花纷飞化成缤纷的落英,不沾染丝丝大地风尘。在柔和的月光中,花瓣只是微笑着,调皮的把清灵的微笑放逐到广阔的天河。

听着桃源的天籁之声,清净的透彻人的肌骨,看着彩云齐聚飞舞漫天;再看斗转星移,银河流淌,流光溢彩漫天霞光。

月光之中的桃花源,没有月桂,却有心的静谧芬芳;没有欢聚的酌酒酣畅,却有飘逸的神往与天伦相伴。

明月为何明亮?因为她是用银河的水清洗,所以才会清澈透亮。她以清透的目光注视着大地,默默的看着漂泊的游子,期盼着月圆归乡、天伦团圆。漂泊的人呀,你是否感应到她的目光,穿透你的心房?

当金色的霞光渐渐从东方升起,这位瑶台的客人看着月轮西斜,仙影远去,诗人频频回首,定格每一幅画的精彩瞬间。

当尘嚣远去,当得失不在纠缠,在明亮的月光交织的桃花源,忘却前朝的风雨云烟,过滤累累风尘的忧伤,一览天堂的月光,心会豁然开朗,月还是故乡明。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