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颜丹:中国留学生因不满“挂科”而申诉?

【大纪元2015年08月08日讯】近日有消息称,悉尼大学的一群中国留学生由于在所报读的商学硕士项目中,未能通过《商学的批判性思维》与《商业成功学》这两门核心课程的考试,因而愤愤不平的以联名信的方式向其中一门课的教学团队提起了申诉,甚至还在此后进行集会抗议,并开始寻求律师援助。如今,这一申诉群体已发展到309人。

“37%的学生未能通过,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到八成”,面对着不尽人意的结果,悉尼大学这些“挂科”的中国留学生似乎颇感意外,他们不但没有任何反思己过的意愿,且第一反应是将矛头指向校方,声称“37%的未通过率有些反常”,“所有试题都是开放性的,但他们的评分标准非常有限”,“他们说是因为学生的语言技能太差,但这个原因不适用于BUSS6000的学生,因为我们已经是最后一个学期”。一些人甚至毫无根据的怀疑,悉尼大学校方因觊觎学生的“重修费”而故意让这些学习商务课程的留学生挂科。

对于这些来自外界的非议,悉尼大学做出了如下三点回应:首先,挂科率如此高主要是因为考试流程改革,本学期这两个单元都首次引入了“强制期末考试”机制;其次,那两门核心课程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分析实际问题,而许多来自中国的学生则习惯了相对被动的学习模式;最后是针对一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校方的安排是在学生入学第一周就采用了书面交流、诊断的方式,识别了那些书面沟通能力不合格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零学分、零费用的密集课程,但是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参与率很低。

至于觊觎“重修费”之说,媒体已在报导中透露,“今年,悉尼大学商学院收到了来自校友的丰厚捐款,设立了BlueScope奖学金”;“在2015年度英国Quacquarelli Symonds(Q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悉尼大学高居世界大学排名第37位”;“作为建校逾160年的老牌名校,悉尼大学一直积极维护其学术严谨性及学位含金量”。从这些基于事实的背景资料中可以看出,尽管西方国家的一些高等学府属于盈利性机构,但要说这些大学以非正当手段骗取学生的“重修费”,做出这种一旦被曝光将导致名誉和形象受损的傻事,也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事实上,不同于中国大学的“严进宽出”,西方欧美国家的高等学府则普遍遵循的是“宽进严出”的标准。这似乎是一直以来,深谙中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内行人再熟悉不过的差异与规则。类似“每门课的及格率大概在50%”、“普通大学的毕业率也只有50%到60%左右”、“每年都有不少留学生自动退学”、“及格率只有5%”的说法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绝不是玩笑或谣传。况且,中国留学海外的大学生学术表现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久前,风靡于网络的那份《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就明确指出,80.55%中国留学生会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其中,“学术表现差”高达57.56%,是“学术不诚实”的两倍。而“学术不诚实”本身也正是由于学术差、想要走捷径所导致。

就此次悉尼大学的“挂科”事件,我们显然能从校方的评价中看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说,学习被动、缺乏批判性思维、英语水平未达到具备书面沟通能力的标准和要求。仅此毫无批判性一项,就足以让中国学生百口莫辩,还需要什么“评分标准”?一句“缺乏批判性”其实已在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孩子在长期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在永远不要说“不”、学会服从的高压状态下,根本就不知该如何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更不知该如何分析、揭示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连想都不敢多想的中国人,又如何才能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并将此思维应用于实践呢?

按照悉尼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所言,他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学生从那种非常不同的学习系统或教育价值系统转变为批判性的思考模式”,因此,商学院设置那两门核心课程的目地或许就在于,要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到寻求解决方式,以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条理清晰、严谨缜密的逻辑能力。但令人失望的是,从基础教育就没打好底儿,从开始求学就被扼杀了想像力以及创造力的中国孩子,显然是无法适应西方社会“自由、开放”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

更为遗憾的是,那些“挂科”的学生并未从这样的失败中看到,重在洗脑的中式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毒害已是沁入骨髓、难以剔除了。他们在偏激的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从而断定要以申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歧路上越走越远的同时,或许未曾想到,接受现实、反思自己,或者诚恳的与老师沟通,找出不足、及时完善,才是今后在海外求学路上走向成功的良策与正道。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