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彩绘生活(268)光阴的滋味

淡彩习作:马祖新村眷舍(图片来源:作者 邱荣蓉 提供)

淡彩速写:眷村包子(图片来源:作者 邱荣蓉 提供)

 

友人在家附近的黄昏市场开了一间“眷村味包子铺”,我经常利用黄昏时分,三不五时的去光顾,我爱吃这让人思念的家乡味,先生和2个孩子也非常喜欢。所以偶尔晚餐便以“眷村包子”搭配自家的“清炖牛肉汤”打发,真是经济实惠、美味可口!

“眷村包子”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卖相,和我们通常在大卖场、便利超商、或早餐店吃到的包子风味明显不同;一般店家卖的都是看起来“幼咪咪、白泡泡”外表非常蓬松、面皮带点淡甜、近似白面包软软黏牙的口感,在我们家统称的“台湾包子”;和卖相小小的、颜色不够白、掂在手里有点重、含在嘴中还带着面粉香气的“眷村包子”全然相左。

小时候的记忆里,眷村家家户户都有“眷补证”,每月只要时间一到,就会有公务车载着满满的民生物资:白米、面粉、食油,停在村子口让大家领取。因此忽然间,村口会变得人声沸腾、异常活络起来,邻居也会不约而同沿着村里巷弄通风报信︰“发米、发面的来啰!”然后我这做姐姐的,就得赶紧跟在母亲后头,分忧解劳的将米袋和面粉扛回家。

我一向爱吃面食,也认真和母亲学会了如何做包子、馒头、水饺、葱油饼等等。通常做包子比较麻烦,得先“发面”还要调出包子的馅料;而过去生活不富裕,所以吃馒头和葱油饼的机会很多。后来离家外出念书,才知道同样是包子,外面街坊店家卖的包子,竟然和我从小在眷村里吃的不一样啊!

眷村里“人情味”浓厚,尽管每家生活清苦、子女众多,大家想念家乡味,各自研发不同的“南北口味”,做好的料理也不吝分享给左邻右舍品尝。当时台湾普遍种稻,居民习惯食用加工过的米制品:像卤肉饭、米粉、板条、碗裸、汤圆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台式美味平民小吃。后来因为外省军公教随政府迁台,再加上“美援面粉”支助,眷村里各家各省的面食料理,才逐渐被发扬光大。

再接着后来,“速食店汉堡”从美国登陆来台,吃米食和吃面食于是变得不分轩轾了,但对于从小在眷村长大的我来说,最怀念的滋味还是面食;而“水饺”和“包子”就是我的最爱!

如今因缘际会,家里经营“水饺店”将近15年了,通常日常三餐里总有一餐会以水饺裹腹,但碰到不想吃水饺的时候,我就改吃友人卖的“眷村包子”。刚才翻看过去的画作,一眼相中这2张美图,搭配在此确实相得益彰;虽然画里的眷村不是我住过的,但藉由“眷村包子”的存在,让我能够神游再也回不去的眷村,和我当时在年少时光里,所品味到的光阴的滋味。@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