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寄:流浪心绪(六十七)草屋

荒野的行进,漫漫且景色怡然,流浪者的心绪漂泊来到山间的一座小小的草屋前,不知道是否是牧人还是守山者明显留存的过路暂居地?可以过夜的篝火燃烧起来,晚上的月色又美又明净。劳累的流浪者需要的休憩得到安心的回报。

这座草屋标识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却也增添了荒野的骤然凸立,人迹罕至的说法完全不可能的,吕洞宾走过的山山野野在点石成金的故事里,完全随意的搭出一座草屋来。流浪者的路标从未失去过,失去的或许是流浪者自心里的自信和信念,需要的点悟或许需要把劳累的步履暂且休止一下,喘息的机会才可能在某个瞬间真正的了解自己。流浪者看到了草屋好像看到了暗暗的欣喜。

草屋的搭架坚实,床凳桌椅灶炉一应俱全,在人间修炼的神仙的洞天别府大致也如此吧,或许有他们在附近悄悄的做着守候和仔细的看护呢。草屋告诉的信息会说明有多少个流浪者经过呢?一应俱全的事实,是否在预见或者假设着每一个流浪者经过的相同的际遇,也可能属于神秘的预言师的提前预见,那么这样的预见会不会仅仅是相同遭遇的重复书写,因缘际会不过是重复日光之下的新鲜旧事而已。流浪者的安静,在细听着草虫的欢叫,此时还有什么可缺少的呢?

和所有的因缘聚散一样,离别依然为草屋留给了下一个流浪者的到来,任何对草屋的细心照顾和周至看护,都仅仅出于对流浪者的荒野旅途搭好一个过路桥而已,无法寄居而短暂租住。流浪者面对的荒野,也同样一应俱全,也同样处处有标识,造物主就在流浪者降生流浪之前安排了一切。草屋后的山峰雾岚缥缈,山前的溪流欢声笑语,迎来送往着任意而来的流浪者,而流浪者怎么会不属于因缘前定的必然结识呢?

远古的社会,人们怎么会想起搭建草屋避日避雨呢?有行者约定了神的旨意,早来人间锻造了行走坐卧的文化,也曾一再表演一再演绎流浪者的步履,而洞天福地的世界完整的坐落在任意的某个草屋里,不再为人们知晓,却为未来永久永久传颂。@*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