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十一:帝启继位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夏朝:夏代诸王之一

帝启继位

帝禹驾崩后,帝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帝位,天子传位制度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家天下时代由此开启。

其先,帝禹欲将帝位禅让给皋陶,但皋陶没有君临海内的天命,先帝禹而去世。于是,帝禹又将帝位禅让给伯益,但伯益同样没有做帝王的天命。《史记》中记载说伯益辅佐帝禹的时间不长,帝禹驾崩后,他避居箕山之阳,将帝位让给帝禹之子启。诸侯们都去朝见启,他们说:“我们的君王是帝禹之子。”于是启应人心之所向,顺天命之所受,继承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天子传位制度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不只是人心向背下的制度变化,在古人的眼中看,这亦是天命之转移。大约一千六百年后,大儒孟轲与他的学生万章之间有一段著名的相关讨论。

万章问孟子说:“有人认为到了禹的时代,道德衰落了,所以天子之位传子而不传贤。是这样吗?”孟子回答说:“不是的。上天选择传贤,帝位就会传给贤人;上天选择传子,帝位就会传子。”孟子谈及舜驾崩后,“禹避舜之子于阳城”,但天下诸侯都去朝见禹。又谈到禹驾崩后,益避禹之子启“于箕山之阳”,但天下诸侯都去朝见启。孟子认为人心归向正是天命的体现。无论是传贤还是传子,都是天命使然。孟子又引用孔子的话“唐虞禅让,与夏、殷、周三代继统,其义相同”都是天命所在,人们只是在遵循上天的意志。

关于三代,孔子还曾说过:“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夏人以质朴顺命来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畏,而天子传位这样的大事,夏人更是遵从天意,中国从此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启征扈氏

夏启即位后,同为大禹后裔的有扈氏妒忌不服而起兵叛乱,于是启出师平叛,“行天之罚”,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也就是有扈氏国都的南郊。

启骑在战马背上,威严地说道:“我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五行之德、抛弃三正之道,现在,我要恭奉上天之命,对他们予以惩罚。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以弓箭从左边射杀敌人,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以矛戈从右边击杀敌人,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驽手如果不能使战马严整前行,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就在先祖的神位前受赏;不服从命令的人,就在社神的神位前受罚。你们将因罪就戮,你们的后代也将为此而背负耻辱。”

启为何要指责有扈氏违背五行之德、抛弃三正之道呢?所谓的“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构成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在《洪范》中,君王要因循的第一件事就是五行,即万物的本性。关于“三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三正即是“天地人”之正道,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三正与历法农时有关,即与天时有关。无论是天地人或是天时、历法,都是天定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就是说人背弃了天地的法则,那么人也就失去了在天地间的立足之地。

夏启有钧台之享,出明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公有领域)

夏启修德

但是夏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却未能取胜。六卿们纷纷请求再战,夏启却不同意。他说:“我的土地并不小,我的人民并不少,如今却战而不胜,这是德薄而教化不广的缘故啊。”于是夏启致力于修德,平日起居不用华美的席子,饮食不讲究丰盛的菜肴,宫中不作琴瑟钟鼓之乐,子女不用华丽的装饰,能够长幼有序、尊礼贤人。一年后有扈氏归服,天下诸侯无不来朝。

夏启作为第一位继统之君,亦是一位贤君。《楚辞》中有句“启九辨与九歌兮”说的正是大禹平治水土,从而登上天子之位。而夏启则能继承并守护先君大禹的功业,治理天下,使得九州万物皆可辨数,此所谓《九辨》之义。大禹所奠定的六府三事这九功,亦皆井井有条,值得歌颂,此则《九歌》之义。夏启时,奏起《九辨》与《九歌》之乐,向天下昭告夏功。

夏启灭有扈氏后,在阳翟之地的钧台大会诸侯,举行了祭祀神明的大典,史称钧台之享。钧台位于河南禹州南三峰山东峰,近颖水,是祭祀上帝和诸神之地。因为在方位上与用于祭祀上帝运化天地所处的中央之天──钧天相对应,所以叫钧台。享,就是祭献神灵,以香气供奉神灵。启在钧台献祭神灵,召见诸侯,号令天下。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格局。

参考文献:

1. 《史记三家注》

2. 《说文解字》(段注)

3. 《孟子》

4. 《吕氏春秋》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