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十:帝禹贤臣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4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夏朝:帝禹时代之六

帝禹贤臣

作为上古三代之发端的尧舜禹时代是一个贤人辈出的时代。稷、契、皋陶、伯益等,这些名字频频出现在与尧舜禹相关的史料记载中,这些上古大贤们不仅在当时辅佐天子立下大功,他们的后裔还分别建立了接续夏代文明的商朝、周朝和秦朝。

稷、契都是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兄弟。史载帝喾高辛氏的正妃姜嫄在野外踏到了天帝的脚印而受孕,生下了周朝的始祖弃,又名稷;帝喾高辛氏的次妃简狄吞下玄鸟蛋而生下商朝的始祖契。稷与契共同辅佐了尧舜禹三位天子。

作农官的后稷

稷被封于邰地,赐姓姬,为稷官,也就是农官,尊号为后稷。稷在稼穑方面的有着天赋的能力。史载他在儿时就好以种植麻菽等为游戏。成年的稷更是擅长农耕,因此帝尧命他作农师造福天下。

后稷像,出明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公有领域)

大禹奉尧舜之命治水时,稷也随同大禹奔走四方。稷在洪水退去的地方开垦耕地,教人民播种五谷。没有耕地的地方,傍水而居的人们用鱼盐特产来交换谷物,依山而居的人用林木特产来交换谷物。于是天下之人皆得食米。保证粮食的生产与供给则成为天下大政之根本。

尧帝驾崩后,舜帝即位,他褒美稷的功劳说:“弃!黎民遭受饥饿,你作为农官,教民播种百谷,使得民皆有食。”

帝禹即位后,仍以稷为农官。稷的后裔也都世代为农官。

作司徒的契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一家之中的父、母、兄、弟、子之间有其尊卑秩序,古人称之为五品。家庭成员按五品不同各有其道德要求,所谓义、慈、友、恭、孝,古人称之为五常,能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教化,古人称之为五教。

舜帝即位后,褒美契的功劳说,“过去天下百姓不相亲睦,家内尊卑五品不能和顺。你作为司徒之官,能够以五常之教来教化万民,使得五品和顺,这是你的功劳啊。”

作虞官的益

最初帝禹将帝位禅让给皋陶,由于皋陶早逝,大禹将帝位禅让给了皋陶的长子伯益。伯益也叫伯翳,也叫大费。

大禹治水的时候,稷教民播种五谷,为人们提供了粮食补给;伯益则从山林中捕获鸟兽,从江河中捕获鱼鳖,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肉食补给。

此外,伯益追随大禹治水时,大禹访问山川神明,了解各处土地里数、山川地貌、金玉矿藏、鸟兽昆虫、八方民俗、异域殊国,根据这些信息来治理水患,而伯益则将这些内容一一记录,整理而成《山海经》。

治水成功后,舜帝赐给大禹玄圭。大禹对舜帝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所能成功的,还因得到了大费的帮助。”于是舜帝对伯益说:“你佐禹成功,我赐给你一面黑色旌旗。你的后人还将有大的作为。”舜帝将姚姓之女赐给伯益为妻。

伯益通晓鸟兽之语,帝舜命伯益为虞官,负责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伯益调驯鸟兽,鸟兽都会驯服,舜帝褒奖伯益,于是赐姓嬴氏。伯益的后人费昌、仲衍、造父、处父都以善于驯服鸟兽而闻名。《史记》有载,秦之先人为帝颛顼之后裔,传至伯益时,舜帝赐姓为赢,伯益之后建立秦国,所以秦始皇嬴姓之发源始于伯益。

大水退下,江河湖海之水各归其位,伯益又开凿水井,为人们提供了日常饮用的水源。人们有了新的水源,即使在远离江河的地方生活也能方便取水。不仅生活上得到了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洪水之患。所以人们将伯益尊为井神。

《淮南子‧本经训》把伯益造井与仓颉造字相提并论,“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记述的正是伯益造井成功后,有龙乘玄云而升飞去昆仑之山的异象奇观。

作士官的皋陶

帝舜年老时,选定大禹代自己摄政,大禹却竭力向帝舜推荐当时的士官皋陶。后来大禹即位为天子,欲将天下禅让于皋陶,但因皋陶早逝,所以才另择其人。能够被帝禹如此看重,皋陶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皋陶像,出《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18世纪绘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帝舜即位后,曾如此褒美皋陶的功劳:“过去蛮夷戎狄祸乱华夏,又有强寇劫贼内外为奸,为害甚大。你作为主察狱讼之事的士官,能够以五刑施之远近,使得蛮夷猾夏皆能信服,这是你的功劳啊。”皋陶用五刑来辅助五教,施用刑罚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有所畏惧,从而避免犯罪。

《尚书》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皋陶“方施象刑”,这个“象刑”也称“象以典刑”。《易‧系辞》云“天垂象,圣人则之”。“象”是指效法天道;“典刑”,即是常法、常刑之意;“象以典刑”就是刑法的制定要效法天道,即以宽仁为本依法用刑,不能滥施刑罚。

此外所谓“象刑”还有一层意思。彼时道德高尚,人们觉悟亦高。大禹铸鼎象物,人见之即可知神奸。体现在刑罚上,亦可“画衣冠”,使人见之足以引以为戒。如《史记》所载,五帝之世即有“画衣冠则民知禁”的记录。按罪行不同,犯人穿着颜色款式特殊的衣服,以此作为处罚。在民风淳朴的上古之世,这样的处罚足以为惩戒之效。

相传皋陶有一头神兽,叫做獬。讼狱难辨的时候,这头神兽会牢牢抵住有罪的人,从而帮助皋陶断案。皋陶治狱功绩甚大,影响及于后世,所以汉代衙门常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尊皋陶为“狱神”。

参考文献:
1. 《史记-三家注》
2. 《尚书正义》
3. 《绎史》
4. 《后汉书》
5. 《吕氏春秋》
6. 《汉书》
7. 《通典》
8. 《春秋左传正义》
9. 《汉书》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就是中央、中心之国。这个“中央”,随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所不变的是其含义,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时、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统摄、教化四方。
  • 神农氏除了尝百草,开创农业、中药治病和茶道外,还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文明成就。
  • 三年后,尧将帝位禅让于舜,舜在正月的一个吉日,于尧的太庙中接受了禅让。舜向上天报告了继承帝位之事,祭祀了天地四时与山川、众神,并接受了四方诸侯的朝拜,将圭玉颁发给他们。
  • 尧舜禹被称作古代的三圣王。神人共在的圣王时代是华夏神传文明中一个令人心向往之的时代。上古三代夏商周继唐尧、虞舜之后而起,其中夏朝便是由圣王大禹所开创。在这一章中我们所要讲述的,正是这上古三代中的第一朝:夏朝。
  • 颛顼帝时共工氏怒触不周山,使地陷东南,引发了一场大洪水。由于洪水一直未得到根本的治理,上古先民自此时常为水患所困。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帝喾之世,又延续到帝尧之世。洪水的规模之大,在《尚书‧虞书‧尧典》中如此记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帝尧在位七十二年,大禹受命平水土,辅佐大禹一同治水的还有伯益与后稷、夔。诸侯百姓们在大禹的带领下,登高山,跨深谷,伐林开路,凿山疏河,踏上了治水的漫漫长途。
  • 大禹治水,周行天下,丈量大地,同时,还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给天下山川命名。上古之世,名字被视为万物生命的一部分,事物之名是掌握万物的钥匙,连通着驾驭万物的力量。能够给山川命名的人必须是君王或能沟通天地神明的有圣德之人。所以命名一事牵连深远。大禹治水后因给山川万物命名,被尊为山川神主,背后有着深厚的文明意涵。
  • 舜帝十四年,在隆重的祭祀大典上,乐工们奏起了箫韶之乐。箫韶,又称九韶、大韶、韶乐、九招,是舜帝时的大乐舞,旨在颂扬帝舜之德。这韶乐虽为舜乐,其实也是大禹奉舜帝之命而创作的。当箫韶之乐第一次奏响时,在舜德的感招下,天降祥瑞,连凤凰也从远方飞来,偏偏起舞。
  • 在道德高尚的上古之世,乐是人神沟通的重要途径。改朝换代时,上古圣王都要作乐,以顺应天地之气,达到与天地同和。此外,乐在上古时代还有和万民、广教化的作用。如果说后世帝王是以礼乐刑政来治世,那么上古之世则是一个乐治天下的时代,而礼、政、刑则为其辅助。
  • 大禹践天子之位后,遵循古制,踏上了巡狩天下的长途。所谓巡狩,是指天子定期巡视四方诸侯所镇守的地方。帝禹第一次巡狩是南向而下,直到淮水之畔的当涂山,在这里帝禹大会诸侯,史称涂山大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