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八百年前预言应验 唐代高僧一行校正历书日差
唐代禅师、星象学家一行考校日月五星等七曜行度,并且运用《周易》大衍之数推算,造出新历《大衍历》,校正了八百年的历书日差,在唐代行用了五十年。后人再造的历算法都没有超过其精密度。
造出天文钟鼻祖 宋相苏颂名留世界科技史
他是宋代的一位宰相,一生从政,但他却是一位得到现代人高度认可的杰出的科学家,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叫苏颂。
强国利民 孙威父子善为铠甲
孙威是金末元初的人,作战勇敢,聪明灵巧,尤其善于制造铠甲。他曾经独立设计制造了一具“蹄筋翎根铠”,献给元太祖铁木真。
“惠民有为”的科学家──王祯
王祯,字伯善,元朝山东人,曾任旌德县与永丰县尹。他不仅将研究学问的精神落实到生活上,还透过亲身的实践,对于农业生产与活字印刷作了许多创新和改良。
戴洋预测精准 祖约听信与否 结果各不相同
方士戴洋在《晋书》留下灿烂一页。戴洋的预言能力,无论预测时局,还是预言谋反事件以及人的寿命,都格外精准。根据史书记载,戴洋的预言不是隔世兑现,而是在当时就得到验证;不是一件事,而是预测的所有事都得到应验,史书以“所占验者不可胜纪”来称赞他的预测能力。
【方士传】一眼望穿兴衰成败
从现有的记载看,陈训的预测能力,小到预言灾情、寿命、家族运程;大到预测战争成败、国家兴衰,都准确无误。
【方士传】烈日当头预知洪灾 观星晓朝廷机密
中国历朝历代出现许多奇人异士,他们精通星相易学,善于观相占卜吉凶。在没有电子仪器的时代,这些方士通过观察天文,根据阴阳八卦去推衍,就能准确预知还没有发生的事。
墨子的学说,传播先王的思想,论述圣王的主张,他把道理告诉了人们。如果他的学说文辞优美,恐怕人们只会陶醉于表面的文采,而忘记它的实际价值。
清代初年,扬州出了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发明家,黄履庄。他是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据他的姑表兄弟张潮记载,黄履庄从小聪明能干,书读一遍即能背诵,喜欢“独坐静思”。黄履庄七、八岁读私塾时,他曾雕凿了一个内含机巧的小木人,这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只要将桌子一边抬高,它就能沿着斜面一步步走下来。
有一天,有个人来拜见他,那个人叫孙希龄,衣服褴褛,他赠给陈允一些药,让他用力擦拭牙齿。陈允并不怎么相信他。但在空闲的时候,陈允还是拿出药,擦拭口中上排的牙齿,擦了几次后,感觉很不错。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家人看到他,都笑着说;“你为什么用墨染了胡须呢?”
韩显符,不知何地人。少年时学习遁甲、太乙、六壬,善于观察星象,补为司天监生,升为灵台郎,积功加官为司天冬官正。韩显符专长浑天之学,淳化初年,上表请求造铜浑仪、候仪。
武则天当政时召见他,拜授他为太史令,他坚持辞谢说:“臣放纵不羁久了,不能屈身事奉官长。”武则天于是改太史局为浑仪监,不隶属秘书省,用尚献甫任浑仪监。几次向他咨询灾异之事,事后都得到应验。又命令尚献甫在上阳宫召集学者撰《方域图》。
严善思起初考中消声幽薮科。武则天当政时任监察御史,兼右拾遣、内供奉。他几次上表陈述时政得失,大多被采钠。后升任太史令。圣历二年,荧惑星进入舆鬼星域,武则天因此询问严善思,严善思回答说:“姓商声的大臣会承担。”
哥舒翰在东面守卫潼关,几个月后,上奏推荐裴冕任御史中丞,催他赶赴京城。裴冕又问:“事情应验了吧。”裴冕又询问三日之兆,金梁凤说:“东京的太阳即将自行熄灭,蜀川的太阳也不能长久,这里的太阳为何运转分明,不可言传。”裴冕记住了他的话。
刘惇字子仁,是平原郡人。他遭受战乱离开故乡,漂泊客居在庐陵郡,服事孙辅。他因懂得天象通晓占卜数术在南方地区很出名。每当发生水灾、旱灾盗匪祸乱,他都能事先推断日期,没有算不准的。孙辅对他很惊奇,任命他做军师,军中都尊敬他,称为“神明”。
李淳风奇事
唐朝的李淳风,以星卜名闻当世。后世相传他的灵异事迹很多。他有一族妹即将临盆,请其测为男为女?族妹书一“元”字。
【风云人物】沈括与“梦溪”
沈括,字存中,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浙江钱塘人,父亲经科考中进士,当了地方官,沈括自幼随父亲游历四川、福建、河南、江苏等地, 耳濡目染之下,对各地政经颇为了解;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二年后,以父荫当上沭阳县主簿,因治理沭水水患有功,不久便升为江苏省宣州宁国县县官,后又调任河南宛丘县,沈括利用余暇潜心于医学及音律的研究,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完全了“乐论”一书。
【风云人物】博学多才的沈括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着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杭州)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沈括随父亲宦游,得以见到各地的风物,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许多纪录就是来自这一时期。
鲁班,姓公输,名般,字若,春秋末期鲁国(今曲阜)人。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蔡伦(公元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人。他于东汉明帝永平末年(公元75年)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受封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
马钧当了博士后,由于生活贫困,所以想改进织绫机。
张衡,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年间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出生在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他的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自古英才多贫贱,从来纨裤少伟男”,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技之发达,从一些古籍中可略知一二。西周时,周穆王向西出巡,曾有一名叫偃师的巧匠,为穆王制作了可象真人一样歌舞的机械人。其内脏、筋骨、支节、皮肤和齿发也像真的一般。这里讲的是雕制飞鸟的唐代巧匠韩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