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科学家

【风云人物】沈括与“梦溪”

作者:金丁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5月26日讯】
沈括,字存中,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浙江钱塘人,父亲经科考中进士,当了地方官,沈括自幼随父亲游历四川、福建、河南、江苏等地, 耳濡目染之下,对各地政经颇为了解;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二年后,以父荫当上沭阳县主簿,因治理沭水水患有功,不久便升为江苏省宣州宁国县县官,后又调任河南宛丘县,沈括利用余暇潜心于医学及音律的研究,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完全了“乐论”一书。

沈括在三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在扬州当司理参军,后来又到朝廷任馆阁校勘,由于宫内有丰富的天文资料,沈括的工作又很悠闲,让他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这些书籍,不久因学有专长,被调升为太史司兼司天监,司天监是主持天文历的工作,沈括于是把平民出身的历算家卫朴,推荐到司天监,改进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器。
宋神宗熙宁五年,沈括受命整治汴河,他徒步进行勘察,从忭京到泗州做了地形测量,制成第一张立体地图,其所着“圩田五说”就是此时完成的,这是他在水利方面的代表作。
翌年,为了防患契丹入侵,沈括又研究军事、物理、数学、地理,完成了“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熙宁八年,沈括受任使辽谈判代表,于沿途考察山川地理,写成“熙宁使虏图钞”。

神宗元丰四年,西夏入侵,沈括衔命督军,但其后被贬,贬谪途中,在延州发现了石油,今日之石油即沈括所命名。
沈括一生阅历丰富、著作等身,元代“宋史 沈括传”云:“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其晚年所着“梦溪笔谈”,是迄今世界上“中国笔记”中被研究最多的一本,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镇。该书内容博杂,内含十七门,依序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议谑、杂志、药议。近五十年以来,汉学界对“笔谈”的兴趣,大多集中在“科学技术”的部分,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称该书是中国科学史的标竿,在其名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时时以之为评论对象,沈括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反而被忽视了。

其实在“梦溪笔谈”里,也有许多有趣而富哲思的故事,沈括写了一个三十年不出门的人,这个人名叫杜五郎,北宋颍昌阳翟县人,沈括派孙轸去拜访他,孙轸问他不出门的原因,杜五郎却认为村民言过其实,指着门外一颗桑树说:“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认为自己“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杜五郎是靠择日卖药维生,这样的工作确也不用出门;等到儿子成人以后,能够种田耕作,杜五郎不再从事医卜业,这样一来,既不出门又没有工作,那怎么打发时间呢?他的回答是“端坐耳,无可为也。”,孙轸心想不可能呆坐一整天,问它是否有读书的习惯,杜五郎说:“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他的儿子也有特异之处,不仅“质性甚淳厚”而且“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当他到城里购买日用品时,杜五郎竟然“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往径还,未尝旁游一步也。”像杜五郎这样不合时宜的怪人,经孙轸拜访后认为他气质不俗,是一位有道之士,沈括在半夜未寐处理公务至疲累不堪时,却因听闻其人其事而“不觉肃然顿忘烦劳。”杜五郎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超脱尘俗的心境,或许正是沈括毕生追求的梦境。

沈括说,他在三十岁时,“曾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他很想在那里住下来,往后几乎每年都梦到那个地方。十几年后,沈括被谪贬宣城,有个道士对他说“京口山川之胜”处有人要卖地,沈括也没去看那块地,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沈括路过京口,顺便去看当年道人替他买的那块地,让他大吃一惊,竟然是梦中所游之地,沈括大叹一口气说:“吾缘在是矣。”于是他就住到那里去了。“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绕,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

沈括一生宦海浮沉,走遍名山大川,终于找到了他的“梦溪”,并以神奇的梦境,作为自己著作的书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黄帝又称有熊氏、轩辕氏,中国人所称炎黄子孙的“黄”就是指黄帝。他原本是古代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不但整合了四分五裂的中原,为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追溯中华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根源,几乎可以说都肇始于黄帝时期,故他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 谢安年轻时就很注重修养品德,他的思想敏锐,举止沉着稳定,风度优雅翩翩,喜欢读书和艺术,才华洋溢,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名门世族遗风。
  • 詹天佑不仅为今人留下了见证中国人尊严、荣誉、勇气和智慧的铁路,他本人走过的人生之路同样引人深思。
  • 宋朝仁宗皇帝在位的期间,出了两位名垂青史的清官:一位是陈希亮,一位是包拯。包拯享有“青天”的美誉,百姓崇拜他已几乎到了“神化”的程度;而学者把陈希亮与包拯齐名,足见陈希亮是个不可多得的清官。
  • 丁宝桢清朝名臣,在山东、四川任官二十年内,曾三次被革职留任,但他仍不畏强权,不趋炎附势,敢做敢当,坚持正义,为民造福。
  • 唐代禅师、星象学家一行考校日月五星等七曜行度,并且运用《周易》大衍之数推算,造出新历《大衍历》,校正了八百年的历书日差,在唐代行用了五十年。后人再造的历算法都没有超过其精密度。
  • 他是宋代的一位宰相,一生从政,但他却是一位得到现代人高度认可的杰出的科学家,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叫苏颂。
  • 蒙古士兵雕像
    孙威是金末元初的人,作战勇敢,聪明灵巧,尤其善于制造铠甲。他曾经独立设计制造了一具“蹄筋翎根铠”,献给元太祖铁木真。
  • 王祯,字伯善,元朝山东人,曾任旌德县与永丰县尹。他不仅将研究学问的精神落实到生活上,还透过亲身的实践,对于农业生产与活字印刷作了许多创新和改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