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探索

老先生塑杜甫像 为何能传神

元代佚名绘杜甫像。(公有领域)

清朝时,有位老书生,他塑造的杜甫像,唯妙唯肖,格外传神。他的妙诀是什么?

清代《夜雨秋灯录》记载,四川总督某公修葺百花洲的草堂寺时,寺里有一座泥塑的杜甫像,相貌粗俗,某公看泥像也已损坏,也想重塑一番。全省的官员都捐出养廉银,凑了万两白银。有了资金,动工修缮,很快就完成了,亭台水榭、游廊厅房都修缮一新,惟独新塑的杜甫像出现问题。总督到寺里进香,看见杜甫新像时,当场发怒,泥像这么丑,怎么能是杜甫先生的塑像?要求毁掉重塑!

工匠说,他们并不是读书人。以前塑造神佛鬼判的像,只是照着前人塑好的样子,依样画葫芦,还觉得很相像。从唐朝到清朝,间隔一千多年,这些工匠都没有见过杜甫真容,怎么塑得出来?

成都太守请工匠先试一下。然而,匠人先后更改了十多次,总督看了都不满意。工匠就问总督,到底想把杜甫塑成什么样子?总督也说不上来,只说匠人塑的杜甫像,要么带着富贵气,要么带着尘俗气,要么是憔悴气,看不出杜甫那种忠君爱国的气象。塑匠一听,觉得实在无能为力,只好放弃了。

于是,成都太守又招募了十几名工匠,均是四川的雕塑名家。但他们也都塑造不出杜甫的气象,所以也都放弃了,为此,工事耽搁了一年多。

一天,忽然有位老先生来应募。这位老先生是一个儒生,且每经科考必落榜。偶然见人家塑造神像,心里很羡慕,于是转而钻研塑像技巧,手艺日益精进,以此赚些收入,养家糊口。

太守与他很投缘,谈话谈得兴高采烈,太守就请老先生先替自己捏个小像。老先生很快就完成了。塑像为红色,长五寸多,坐在小楠木的龛中,手里拿着拂尘,披着纱头巾,很像维摩居士的模样。太守叫家人仔细观赏,家人全都笑起来,塑像神态与太守几乎一模一样,唯妙唯肖,栩栩如生。

第二天,太守就让老先生到草堂塑像。老先生嘱咐,凡是草堂内的人全都离开。关上大门,他在里面盘腿静坐。到了第三天,忽然间,老先生大叫着跳了起来,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塑成了杜甫像。

成都太守请总督到草堂寺看一看。总督刚刚走上台阶,抬头仰视塑像,立即高兴地说:“塑成了。”急忙走进殿内,跪在地上叩首说:“这才是真正的饭颗山头戴竹笠的杜甫真容啊!”

总督召见老先生,看他只是一介老态龙钟的布衣,问他塑像的技术为什么如此高明?老先生说:“我也不知道杜甫像是什么样。但我从幼年到壮年、老年,已经熟读了浣花翁杜甫诗集。每每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阁夜》)‘长镵长镵白木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二)等诗句,往往掩卷深思,眼泪夺眶而出,心中反复琢磨,又常常在梦中看见一个人,脸色白皙,长着长胡须,站在几案之间。这尊杜甫像,就是我的梦中之人。”

总督听了非常高兴,亲自撰写文章记述此事,并把它刻在碑石上。

事据《夜雨秋灯录.塑少陵像》卷8@*#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