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天口》道人生 张三丰说五德五脏五行的关系

滚滚红尘,苦海滔滔。为了醒世化民,张三丰给不同悟性、不同根基的众生,撰写了《天口》,共计24篇,涉及五德、孝行、淫恶、爱人、敬神、医药、相卜等内容。他以《天口》道人生,为不同根基的人指点迷津,从中讲述做人之道,处世之道,殷切劝人重德行善,告诉人们吃亏是福,“吃尽亏时劫已除”等普世理念。

在中共病毒肆虐全球之时,面对大疫反思当下,阅读张三丰所述《天口篇》之“五德”,不禁让笔者反思,如果人们能了解德对人体的影响,或许能避免许多灾难的发生。

张三丰说,人生有五德“仁义礼智信”,他将此譬喻为天地的五行“木金火水土”以及与人身的“肝肺心肾脾”五方面的经脉相联系。也就是:

仁—木—肝

义—金—肺

礼—火—心

智—水—肾

信—土—脾

1. 仁‧肝‧木

“人皆曰木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仁也,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张三丰《五德》

人们都说,生活中不能缺少“木”,为什么却把“仁”丢失了呢?心中没有仁德,他必然没有养育之念,对外不能爱护他人,对内不能养护自己。久而久之,他的肝脏功能就会衰竭,而五行属性的“木”也为之枯死。

《礼记正义》卷二十一认为“取仁于祢(音nǐ,奉祀亡父的宗庙),取义于祖”,仁出自于先父,义出自于先祖。就像桃仁、杏仁一样,有了“仁”(种子)的根本,就能长成树木,就能够开花结果,一代代繁衍不息。古人从“祢”取“仁”,认为仁有养育之德。

2. 义‧肺‧金

“人皆曰金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义也,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矣。”——张三丰《五德》

人们都说,生活中不能缺少金,为何做人作事缺少“义”呢?一个人失去了“义”,他必然不会权衡对错,不会主张公道正义。久而久之,他的肺部功能丧失,五行中“金”也会发生锈蚀,起不了共鸣、流通气息的作用了。

张三丰称“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古代的权,也就是秤砣,能够起到公平称量的作用。所以权宜,可理解为以公义之心,为他人主持公道。自然,肺的发声功能也会有用武之地。比如,对待中共践踏人权、迫害信仰之事,人们本该发出正义的呼声,很多人都沉默对待。肺失去了义,也失去了正气,就像銹烂的铁一样,斑驳不堪,最终疫疾入侵,自己也不得呼吸了。

3. 礼‧心‧火

“人皆曰火不可少也,而何以无礼也,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其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矣。”——张三丰《五德》

人们都说,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火”,但为何丢弃“礼”呢?一个人所言所行失礼,反映到他的心灵上必是缺失光明和热量,久而久之,心灵冷酷决绝。对应到五行中的“火”,火会随着心灵的冷漠,丧失光明和热能,逐渐转衰熄灭。

火能够照亮黑暗,能够赋予人温暖,使人减少恐慌和惧怕。有了火,无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民族,能够不断地薪火传承,保住民族文化的根本。因火传播光明和温暖的特性,所以古人将其归入“礼”德。

4. 智‧肾‧水

“人皆曰水不可少也,而何以无智也,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矣。”——张三丰《五德》

人们都说,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水”息息相关,但为什么抛弃了“智”呢?一个人缺少了智,就像河水被污染,变得浑浊不清,必然缺少清澈的思想。久而久之,肾脏功能衰竭,对应到五行之“水”,也为之浑浊与干涸。

《论语·雍也》说“知(智)者乐水”。《论语集注》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乐,喜好的意思。古时,知同“智”。水能滋润万物,出乎自然。在世间蜿蜒流淌,虽有曲折,始终坚持流向大海。它看似柔弱,却能无所不及,从高山飞流直下,也没有畏惧。或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或汹涌澎湃,冲却一切阻碍,不止不息向着目的地行进,昼夜不息。

《大戴礼记·劝学》中,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看见大川必会驻足观看?孔子回答这个问题,将水比作君子的美德,比如水似德、似仁、似义、似勇、似智等。它缘理而行长流不息,所到之处清洗污浊,周流无滞,通达无碍,与智者天性相合。

5. 信‧脾‧土

“人皆曰土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信也,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也。”——张三丰《五德》

人们都说,生活中不可缺少“土”,但又为何而无信呢?当人的德性缺失了“信”,与人交往必然缺少诚信。久而久之,脾脏功能也会衰竭。他的五行之“土”也会分崩离析。

东西方传说中,神仿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了人。而土也能承载万事万物,育养万物。人世有春夏秋冬,阳生阴育,所有的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呈现在自然界,当生则生,当长则长,当收则收,当藏则藏。二十四节气,彼此交迭更替,就像时钟报时,准时为“信”,调养万物为“用”。这就是“土”的信用。

五行之“土”对应脾脏,主身体机能运化和生养,对应到人的品行就是“信”,言而有信,作事讲诚信。反之,人没有信,也就难以立足,生意也很难做的长远。

(据张三丰《天口篇·五德篇》)@*#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