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纪录台湾历史轨迹 港艺中心陈松雕塑展

陈松(左)的半身像系列作品《庄惠铭先生》,本尊庄惠铭(右)也来相见欢。(港区艺术中心提供)

【大纪元2022年03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瑞台湾台中报导)台中市港区艺术中心邀请知名雕刻家陈松,于展览室A展出“陈雕新创•松青叶茂–陈松雕塑展”,展出136件精彩的石雕与铜雕、FRP及复合石材等作品,透过具象或抽象的手法,记录台湾从40年代至今文化、政治变迁的历史轨迹,对雕塑有兴趣的民众或艺文界同好,可前往港区艺术中心欣赏,展期至4月24日(星期日)止。

小朋友趁着假日跟家人来参观陈松石雕展,照片中作品为《青年自塑像》。(港区艺术中心提供)

1945年出生于沙鹿的雕塑家陈松,1964年新竹师范毕业后,跟从李泽藩教授研习水彩,并在1970年从国立艺专雕塑科第一名毕业,追随丘云教授研习雕塑。陈松石雕作品细腻线条流畅,展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山水系列关怀土石流的危害;农民系列则刻画农民抗争时脸部的细微表情;“自由创作”系列中,陈松透过人物或动物的相互依偎,刻画出浓郁的亲情和爱情,让观赏者直接感受作品中含蓄却又浓烈的情感。

陈松学着1998年的作品《中年自塑像》做开口大笑的表情,表情逗趣。(港区艺术中心提供)

陈松表示,文学家和史学家用笔所书写的台湾历史和生命经验,雕刻家用雕刻刀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出来。他希望藉由作品中的人物,唤醒人们深藏的记忆,如作品“阿嬷”那坚毅的脸庞和紧抿的嘴唇,就像是每个人心中祖母的形象,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那一代女性共有的特质,从这件作品中仿佛看到了过去艰辛又质朴的岁月。陈松强调,石雕作品不会腐烂,作品可以长久保留下去,期望石雕艺术人才不要断层,因此他在1986年与王水河、谢栋梁、黄映蒲等人成立台中市雕塑学会(以前称中部雕塑协会),并在家乡沙鹿创立“陈松雕塑工作室”,义务教导无数后辈,让石雕艺术创作能永久延续下去,是他最大的希望。

作品《阿嬷》那坚毅的脸庞和紧抿的嘴唇,就像是每个人心中祖母的形象。(港区艺术中心提供)

港区艺术中心指出,本次展览为陈松历年主题创作中的精品,其中“农民”、“回旋”、“E世代的环”、“站稳在地,放眼国际”等系列,记录台湾从40年代至今文化、政治变迁的历史轨迹。在这次展出作品中,“人物肖像系列”与“半身像系列”,是少有的铜像雕塑,除了掌握人物的真实样貌,还要能传达主人翁特殊的精气神及微妙的气质;“荷花系列”,从坚硬的岩石中,伸展出柔软的荷叶和花苞,大地孕育万物,泥土地凝炼成石,而生命诞生其中,花开花谢犹如人生;“山水系列”是对人为破坏环境的控诉,透由堆叠、凹凸线条的转换处理,呈现土石流磅礡震撼与泥流滚动的气势;而“大肚山系列”则以鹅卵石、贝壳化石,藉由抽象的手法,赞叹孕育自己的乡土大地,表达一份感恩之情。

港区艺术中心贴心提醒,为因应新冠疫情变化,请民众入馆参观及参与活动时,均配合实联制、量测体温、双手消毒、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及禁止饮食等防疫措施,共同维护安心的艺文欣赏环境。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