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福的雄狮

作者:史多华
《贝尔福的雄狮》雕塑,1879,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砂岩,11x22m,市政府财产。(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982
【字号】    

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是哪一座?相信很多人会投票给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的确,这个举着火炬、伫立在纽约外海的白色女神像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几乎成了美国的精神象征。但是她的作者是谁呢?这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我们今天就要谈到这个自由女神的作者——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Auguste Bartholdi),和他另一件意义深远的作品:贝尔福的雄狮。

巴托尔迪于1834年出生在法国东部临近德国的科尔马(Colmar),是位才华横溢的雕刻家,在十九世纪后半创作了许多雕塑作品,分布在法国各城市甚至美国等地。比如,在他的家乡科尔马有《世界的伟大支持者》(Grands soutiens du Monde)群像;在里昂(Lyon)有驾着四马车女神的《巴托尔迪喷泉》(Bartholdi fountain,1888)【注1】;在克莱蒙费朗(Clermont Ferrand)则竖立着法国古代的民族英雄《维钦托利雕像》(Vercingetorix,1903)【注2】;当然自由女神也是其中之一啦,大小不同版本分别坐落在巴黎塞纳河的岛上和纽约外海。然而今天特别要介绍的《贝尔福的雄狮》(Lion de Belfort),就牵涉到一段法国与德国的历史恩怨了。

图2:奥古斯特‧巴托尔迪〈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法国雕塑家。 (公有领域)
图3: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作品,在科尔马的《世界的伟大支持者》。(shutterstock)
图4: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作品,位于里昂的《巴托尔迪喷泉》(Bartholdi fountain,1888)。(Shutterstock)
图5: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作品,树立在克莱蒙费朗的《维钦托利雕像》。(Shutterstock)

1870年9月2日,普法战争结束,拿破仑三世被普鲁士人打败,法国死伤惨重,第三帝国瓦解。愤怒的法国人民完全无法接受这个耻辱!尤其是国防部长雷昂‧刚贝塔(Léon Gambetta,或译莱昂‧甘必大)上校。为什么呢?

刚贝塔任命了丹佛-霍许侯(Denfert-Rochereau)作为指挥官守卫前线贝尔福。贝尔福有一万五千驻军,丹佛-霍许侯就带着这批士兵英勇抵抗了四万普鲁士兵的包围与攻击,当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普鲁士军出动两百个加农炮,对贝尔福每天5000发炮弹日夜攻击,整个城镇满目疮痍。几十万个炮弹蹂躏下,饥饿、死亡的阴影也随之笼罩。1871年2月,巴黎沦陷、法国政府战败投降;然而,贝尔福最终却骄傲地屹立不摇,自始至终没让普鲁士军拿下。丹佛-霍许侯为法国人保住了尊严,从贝尔福光荣地撤军。

图6:丹佛-霍许侯(Pierre Philippe Denfert-Rochereau)肖像,1878年Étienne Carjat摄。(公有领域)

同年普法两国签署了法兰克福和约,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割让给了德国,唯独贝尔福(位于阿尔萨斯境内)这个小城仍然属于法国,因为她并没有被征服!也因如此,这块被敌人环绕的法国领地也变得非常重要;它的居民在四十年之内从八千人增加到一万四千人。很多原住阿尔萨斯与洛林的法国人为逃离德国统治而涌向贝尔福,移居到了这小小的城市。

为了纪念这段特殊的历史,贝尔福市议会于1871年12月5日决定一项计划,由市长爱德华‧梅尼邀请出生于科尔马的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为家乡创作一个地标式的纪念雕像,以纪念这段光荣的事迹及英勇抗敌的丹佛-霍许侯等将士们。由于雕刻家巴托尔迪本身是个赤忱的爱国者,也曾经在1870年参与战争,甚至担任过意大利爱国者加里波第的副官。战争结束后,巴托尔迪对于家乡沦为普鲁士领土非常愤怒,因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贝尔福市的委托。他设计了一头雄狮的雕像,还特地在巴黎植物园的动物园内观察狮子的各种动态,作了许多习作。大约五年后,一只代表贝尔福骄傲与忠贞的狮子横空出世。

这只灰红色的狮子长二十二米,高十一米一,由粉红色砂岩块组成,安置在贝尔福城堡悬崖下的灰岩墙边,至今仍是法国最大的石像。作品表现的是一只被逼到角落的狮子,愤怒中却令人生畏,正如战士们抵抗强敌的英勇与坚忍——这是千百个真正的胜利也无法相比的不屈精神!雕像本来的设计是朝向德国,后来遭德国宰相俾斯麦的抗议而被迫转向西方对着法国。虽然背对敌人,但狮子还是表现出不屑的态度——心有未甘的雕塑家耍了个小心机:他让狮子的爪下踩着一支指向德国的利箭,观众发现后都能会心地一笑。

图7,一个较小的 1/3 青铜复制品矗立在巴黎丹佛-霍许侯广场的中心,青铜座上刻有雕塑家名字A. Bartholdi。(shutterstock)
图8:一个较小的青铜复制品矗立在巴黎丹佛-霍许侯广场的中心,注意它脚下的箭头。(Luise LIU提供)
图9:青铜雕像石座前方有一块丹佛-霍许侯肖像的铜牌,下方标识着他于1870年─1871年保卫了国家。因此,贝尔福的狮子也成了丹佛-霍许侯上校的别称。(Luise LIU提供)

1879年石像落成后立刻造成了轰动,成了贝尔福最受欢迎的景点。它被制作成无数的小型纪念品、明信片,也有音乐节引用来作曲,甚至激起了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自此,这尊雄狮雕像成了贝尔福城市景观和历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如果您想要看到这只雄狮又没有时间跑到法国边境贝尔福的话,别担心。在巴黎市区一个以丹佛-霍许侯上校为名的广场,中央就树立着这座青铜版本的雄狮,虽然只是纪念雕像的三分之一大小,还是足以令人缅怀贝尔福军民保家卫国的那段历史和忠勇精神。天下大势,分合不定。二次大战后,战败的德国又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历史就像一盘棋,战争成败只是其中的过程。可贵的还是在过程中人类体现的伟大情操,也幸好有艺术家以美的形式留给世人而得以不朽!@

注释:

注1:《巴托尔迪喷泉》雕像,希腊神话中冥府王后——普西芬妮(Persephone)驾车重返人间的故事,所驾四马化为四条大河灌漑大地(雕像所在为大地广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注2:维钦托利(拉丁语:Vercingetorix,约公元前82年─前46年),是高卢阿维尔尼人的部落首领,曾领导高卢人对罗马统治的最后反抗。

——转载自《艺谈ARTIUM》https://artium.co/zh-hant/node/189

(点阅【艺谈】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