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关注二元户籍制度背后的体制改革

胡星斗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月10日讯】一、剥离户籍上的附加功能?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正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城市的准入条件和移民、迁徙条件,取消了农业户口、蓝印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户口、农场商品粮户口等,逐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体制,尝试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是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社会改革,是一场中国式的平等权利的革命,是政府“以民为本”理念、“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剥离户口上的附加功能,如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招干、退伍、金融、财政、电力、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活福利等方面城乡户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户口的附加功能过多过繁,户籍改革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推进。所以,现在的户籍改革只能删繁就简,致力于统一城乡的户口登记,逐渐地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

这种“狭义”的户籍制度改革具有简单性、策略性的特征,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认为,在进行“狭义”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广义”的户籍制度改革,即户口登记改革加教育、医疗等“附加功能”的改革应当同时并进,否则,户籍改革的成果十分有限,甚至可能偷梁换柱,对农民具有实质意义的“附加功能”的改革不了了之。

二、建议进行平等权利的体制改革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如果只是户口登记的区别,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恶,真正可恶的是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种种功能。如果改革只是把“农业户口”变为“非农业户口”,那么农民所得到的好处不会很多,这样的改革会流于象征性、符号性意义。我认为,政府这次应当以户籍改革为契机,进行平等权利的制度改革,也就是将城乡分割的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医疗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就业制度、二元政府制度、二元财政制度、二元税费制度、二元金融制度、二元公共投入制度、二元电力制度、二元燃料制度、二元住房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粮油供给制度、二元劳动人事制度、二元组织制度、二元国有资产制度等一元化。

进行一元化制度改革,具体措施是,政府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免除义务教育的一切费用,改造学校危房,改善教学条件;帮助农民建立大病医疗保险、以及流行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体系,将低保扩展至农村,探索农民社会化养老的办法;废除对农民工就业的种种限制,将无地又无岗的农民纳入失业保障范畴;改革乡镇政府,缩减乡镇机构,建立城乡统一的财政、税收、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体系,继续减免农民税费,防止税费反弹;统一城乡组织,建立与工会相对称的农会,鼓励农民行业协会的发展;确认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中几十年来农民的贡献,废除城市增容费、农民工进城办证、户口买卖等不合理的收费和交易。

关注户籍制度,除了关注户籍背后的二元制度改革之外,还应当重视撤除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户籍藩篱,尊重国民自由迁徙和平等待遇的权利。能否自由迁徙以及迁徙的频率,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达、人才的流动和社会的活力,发达国家的年迁移率在10%以上,美国在25%以上,即每年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迁居他地,而中国只有1%左右。

进行广义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质上是进行平等权利的革命,是中国政府落实国际人权公约的最好体现,也是在消除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的制度性障碍。

当然,进行户籍制度背后的体制改革,难度很大,可谓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我认为二元制度的危机已经凸显,我们无法逃避,只有义无返顾,进行渐进的点滴的改革,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才能推动中国户籍制度和社会体制的创新。

转自《网路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讨论: 中国经济应警惕日本现象
专访胡星斗:孔子之宝贵精神资源
讨论:中国深化户籍改革的关键何在?
从“汕尾”看广州三农问题的六大症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