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巫石吉:天才乃精明与高明的化合物

精明是向外开拓,高明是往内寻求。

精明是用头脑思考,高明是用心念去想、去思考长远的未来。

无怪乎清朝中兴大臣曾国藩说:“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精明是用比例尺画出精密的设计图,高明是无所为而为的随手涂鸦、浑然天成。

精明是干旱时的造雨机,淹水后的抽水机,高明是随时随地保持云淡风轻,悠游自在的高雅心灵。

精明是在一杯咖啡里变化出数种花样,高明是从一盏清水中感觉出单纯的甘甜。

精明是天生的优势,高明则靠后天的修养。

如果不够精明,没关系,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灵魂锻炼得更高明。

其实你也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是别人没有的呀!例如说:你可能有坚固的牙齿,当别人只能吃西瓜时,你却能啃甘蔗;你可能饱读诗书,下笔成文;你可能胸襟宽阔,乐观豁达;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谁比谁更幸运,也没有谁比谁更尊贵。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世上无福也无祸,全在自己怎么想!”似乎作了最贴心贴切的诠释。

在得失之间,无所谓好与坏,一切不过是跟着因果循环不已;得也失之,失也得之,得失寸心之。

可不是吗!人生最要紧的是如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是属于不断学习的获得新的资讯,激发新的智慧;“为道日损”则刚好反过来,当学问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的不再是累积,而是“去芜存精”,也即是南怀瑾国学大师所说:“精思入神”,当思维着重在最重要、最能引发自己无限的想像力的提升时,知识转化成智慧后,会逐渐沉淀静默不语,等候静态沉淀后涤出最清澈的甘醇元素,也就是我常说的形而上的哲学智慧。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这样的过程是由于“精明”的历练后,蜕变成“高明”的形而上智慧。

似乎学习求取学问,进而开创美丽新世界,有着似曾相识的因果法则。我曾经听老一辈人说:“年少要狂,年轻要闯,中年要养,老年要放。”这是一个人生的蜕变,在追求幸福快乐的同时,也逐渐年龄逐渐成长,最重要的是心境的不断升华,寻觅出永恒的“生命的学问”!

谈到“精明”与“高明”,要顺道谈及何谓天才?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天才,因为每个人都有天才的特质,只是我们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忘记了与生俱来最丰富的潜能宝藏,就在我们的两眼之间啊!

例如:你和一位土着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么你将把这位土着当作“天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

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么情况将会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相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

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

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

可见,“精明”在于做对的事,放在适合的地方,自然成就美丽新愿景,史蒂芬.史匹柏是如此,比尔.盖兹也是如此一般;问题是“高明”的天才,则是很早就发现自己的天才特质,且不断地勇往直前,不停地积极努力,甚至于夜里也想着它-“美丽新愿景”,就是一股想造福全人类幸福快乐的非凡念头,咿!最后拥抱美好未来的当属于这些真正的天才!

爱因斯坦!一个永恒的灵魂追求的科学哲学大家,一股“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念力,造福后人无数,追求的岂只是科学而已,寻觅的岂只是“相对论”!那份精神不朽、孤独的永恒生命的追寻,才能在未来的时空中,真正散播无穷尽的精神力量喔!@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