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巫石吉:天才的直觉(观)

【爱因斯坦和毕卡索──两个天才与二十世纪的文明历程】是本有趣的类比,相差两岁的爱因斯坦和毕卡索,虽属不同国籍与领域,因为同处一个地球村大时代,而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的巧妙绽放。

“相对论”与〈亚维农的少女〉发表年代相近,在各自领域的震古铄今效应也相当。牛津学者米勒将两条平行线拉出交点,好像剪接电影蒙太奇效果,聚焦在探讨科学与艺术如何看待时间与空间,创造另一种极简审美观念。如果把小爱因斯坦三岁的史特拉汶斯基也纳进来,添增音乐的相关论述可能更有趣。

天才的理解和艺术创作、科学哲思的距离非常相近,正因为如此,表现天才和其活动的形式非常简单,要叙述它也不难。所有真正的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哲思的作品,所以能源源不绝产生出来的原因,即在于“天才的直觉。”

一切的直觉都属于智慧而非仅是感觉的思维。一切不朽的思想和真正的艺术品、科学哲思等,受其生命的火花产生出来的过程,也是在于直觉的理解之中。

谈到直觉,它是在没有实际资料可以利用时,只凭直觉的经验即决定自己的行动;不考虑行为后果,对事物的判断缺乏理性,与感觉同样被视为非理性功能。关于世界的完整图像,不能缺少时间这一范畴,直觉便是在时间这一范畴上对世界的把握。即人们通常讲的预感。

荣格谈到:“直觉功能使你看见实际上还看不见的东西,你事实上做不到,但直觉能力能够做到,你也信任它。”直觉是一种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用到的功能,但你若在非洲中部,你计算不出绕过树丛时会否碰上犀牛,然而你有一种预感,这种预感说不定会救你的命。”

荣格还谈到:“我认为直觉是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并不是在感官的支配下精确动作的,它通过潜意识而起作用。”他同时说:“我不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

谈到荣格的直觉,联想到叔本华的直观,叔本华谈到:“一切的直观都属于智慧而非仅是感觉的东西。”

伟大的天才创造者都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他们尤其受精神状态的影响,而当他出现高亢但很难坚持下去的精神状态时,正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不仅是一种形成形而上智慧的过渡时期,也是叔本华直观的一种显现。

天才的灵感保持一贯的一丝不茍的完美与孤立。“古塔的最高之点,有勇者气魄之心。”歌德这首优美诗句,就是由这直观与智慧在瞬间的感触下因运而生。

心灵的感触激发出灵感,就是体悟在直观这世界时的出发点。“梦即诗,意识即散文。”天才的直观是非理性的智慧与感触的融合体,超越真实面貌的情境中,如梦如诗,却能在梦的诗境中找到意识的散文灵感,与大自然浑然天成。

直观的智慧灵感显现仰赖意志的达成,也唯有如此,才给了天才直观智慧价值,以及理解形成智慧的灵感现象的那把钥匙,作为和行动、热诚,以及迈向美好愿景的内在动力。

直观需要灵感,需求智慧,更需要悟性的体悟。直观的灵感是瞬间呈现、稍纵即逝,这中间如果没有深入问题核心,从问题核心中激荡出新的智慧灵感火花,可能下一次再集中思维出的时间会延后许久,悟性的体悟便成了直观与智慧灵感的润滑剂,让永恒的智慧灵感藉由悟性的体悟,唤化成智慧美感的“菩提道”。

菩提是智慧的象征,道乃世上第一等的形而上思维,这才符合天才直观的完美结果。

好一个“菩提道”,与我一直提倡的“塑造极佳的美好愿景。”似乎在形而上思维已经合而为一,与古人所谓:“天人合一”也相契合。

没错,这才是东西方思维融合后,天才的直观的完美显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