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书摘

《M型社会》序 介于观众和演员之间

复活岛上的石像,举世闻名。可是,一般人大概不清楚,复活岛上共有887个石像,大小不等。其中,280座石像昂首而立,远眺天际;另外100座左右,散落在道路两旁,显然是正在运送途中。其他半数左右的石像,聚集在雷诺瓦瓦谷采石场,正等待启运。

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大致拼凑出复活岛所经历的浩劫。这个位于太平洋的岛屿,原来绿荫葱葱,为森林所覆盖。然而,不知道是哪些原因使然,岛民们开始雕塑巨型石像。为了工作的需要,岛民开始砍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土壤里的水分流失,地表较肥沃土壤被海风吹走。经过800年左右的光阴,岛上树木被砍伐殆尽,贫瘠的土壤无法孕育作物;经济瓦解,文明崩溃,岛民灭绝。

复活岛的故事,生动而令人心惊的出现在戴蒙《崩溃:社会兴衰录》这本书里。可是,在这个慢性死亡的过程里,难道复活岛的岛民都毫无警觉、都坐以待毙吗?800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在每个岛民的有生之年,最多只能察觉到,森林面积有“微量”的变化。因此,不容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不容易挣脱传统、改弦更张。

戴蒙描述复活岛的辛酸史,当然是藉古谕今。他认为,21世纪的今天,整个地球就像是一个复活岛。如果人们滥用资源、蹂躏环境,长此以往,就可能走上复活岛同样的轨迹。复活岛的文明已经崩溃,因此人类的文明也可能崩溃。为了避免人类文明的浩劫,他苦口婆心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复活岛的悲歌,令人心惊;戴蒙的呼吁,令人驻足。当然,除了戴蒙之外,还有很多先知先觉者,发现问题于无形,而且大声疾呼,希望能敲响警钟,振声启聩,扭转乾坤──《M型社会》的作者大前研一,显然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位。

《M型社会》的主要观察,是在世纪交替之际,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一种两峰的结构:所得高的一小群人,和所得低的大多数人。而且,两群人距离愈来愈远,有点像是M型一般。除了日本之外,M型的结构,在其他社会是不是也成立? M型结构到底好不好?如果不好,怎么办?

造成M型的社会结构,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其中之一,是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性质,都发生根本的转变。过去,经济活动的范围,大致上集中在有限的地理区域里;现在,连锁店、跨国公司、网际网路等等,大幅度的扩充了经济活动的范围。因此,只要在各个小区域里都赚一些(小)钱,累积之后,就可能成为M型右肩的成员──比尔盖兹,正是这个新富巨富阶级里最极端的例证。

那么,M型结构到底好不好呢?和ㄇ型或凸型结构相比,两极化代表所得分配愈益不均;连带的,这两群人的生活、消费、自我认知等等,都受到影响。M型的结构,似乎意味着整个社会往下沈沦。然而,也未必如此。一旦把时间拉长,事物的意义会清楚一些;在价值判断上,也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M型结构如果确实成立,所反映的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特色而已。放在时间的脉流中来看,一时一地的价值判断,未必中肯。不过,无论在社会整体上的意义如何,一般人最关心的,当然还是自己。在M型结构的社会里,如何自处,如何自求多福呢?

对于这个问题,戴蒙和大前研一,以及读者本身的生活经验,刚好提供三个清晰的参考座标。复活岛上的岛民,即使体会到森林逐渐消失;因为大势所趋,渺小的个人只是杯水车薪。M型社会里,两极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对于诸多力量汇总而成的趋势,个人也许无从扭转。然而,即使处在M型的左肩,也还是有很多因应之道──关于这一点,大前研一有诸多既实际又有趣的着墨。

最后一个参考座标:21世纪初,少子化已经是全球性的趋势。在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里,都是耳闻目见;中产阶级的家庭,通常不超过两个子女。不过,无论社会趋势如何,别人作法又是如何;要有多少子女,“自己”最能掌握!

戴蒙的复活岛故事和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都发人深省。无论如何,对于读者而言,在领略体会和行为举止之间──也就是在观众和演员之间──自己如何取舍,当然是另外一个问题!◇(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