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书话:把时间的常识丢进垃圾桶

安田佳生
【字号】    
   标签: tags:

日本人最喜欢努力了。 对人动不动就说“努力”,连自己都常把“我会努力”挂在嘴上。这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将“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报”这类耳熟能详的话,当成心灵的依靠。

勤勉为恶 努力没有回报
只不过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的明白:要怎样做?该做什么样的努力?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关键就在这里。假使完全不审视工作的方法,而只是一味以加快速度为目标,则努力只是白费而已。

努力这件事乍看之下很辛苦,但其实却未必见得。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劳力,或每天加班却未跳脱日常的工作模式,说穿了只是以往工作模式的延伸罢了。身处今天这个时代,就算是能在同时间内完成一倍的工作,也未必一定能获得加倍的营业额,赚进加倍的收入。

觉得此说不通的人,可以观察一下周遭,看看那些早上比别人早进公司,晚上又加班加到很晚的人,是不是全都有能力提升原业绩?答案应该是“NO”吧!尽管如此,人们之所以还是对“勤勉是美德,努力一定获得回报”深信不疑,主要是因为这在过去,的确是个真理。

高度成长期到泡沫经济期间,东西只要做得出来就卖得出去,所以只要比别人多埋头苦干一点,就能相对得到付出努力的成果。换句话说就是收入和时间成正比。 而这也衍生出“勤勉──怠惰”的主轴,产生了许多相信“勤勉是美德,努力一定获得回报”,而长时间拚命默默努力的人。

只不过很讽刺的是,这却也是造成现今“勤勉为恶,努力没有回报”的原因。 处于现在这个时代,如果还仅限于制造花时间就能卖的商品,就长远来看,是绝对无法胜过同业的其他公司。

舍弃因循 改采不同方法
但相对的,假使真的取消加班准时回家,不再那么拚命,却还是因循以往的作法,未必就能达到同样的成果。如果想要以缩短的工时得到与过去同等的成果,就不得不舍弃熟悉的工作模式,改采完全不同的方法。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不努力”反而可能比努力还要难过吧?而且短期内,还必须要有所觉悟去面对成效的下降。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致力探索“不努力,但能够开花结果”的方法有其必要。老实说,其实勤勉还是美德,努力终究还是会有所回报。对此,我也心知肚明。只是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有察觉“勤勉”所指为何?“努力”又指的是什么的语言定义。其实时代早就已经今非昔比了。

如今,做一件跟别人同样的事,却花更多时间已经不叫做“努力”了。并不是不混水摸鱼的认真做事就叫做勤勉。现在,思考新方法,思考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有别于他人的成果,并将思考结果付诸行动才叫做“勤勉”。相对于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成果所下的工夫才叫做“努力”。

也就是现在与勤勉相对的已经不再是怠惰,而是“不变”。持续变化才是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勤勉”。 舍弃和他人一样的作法,为了更大的成果,而思考不同的方法并身体力行,然后更进一步不断的下工夫,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得到成果。只要如此循环反复,这份努力自然会获得回馈。

我一天也只工作四、五个小时,而且我们公司还不用“打卡”。那是因为勤勉跟努力的程度都非时间所能测知的。如果你还带着守旧的价值观勤奋的努力,那就必须从舍弃这个价值观开始不可。舍弃过去惯有的作法,这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一种“努力”。

不加班反而加薪
对于那些希望一天有二十五小时,一星期有八天,每天奔波有如走马灯里的上班族,我会这么建议:“不要加班,改成周休三日好了。” 听到这句话,大部分的人都会正色并怒火中烧的说:“开什么玩笑!根本就是有工作要做,所以才没得休假啊!”可是这却是就我所知最优秀也最具效果的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大部分的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因为他们都坚信“工作时间绝对不可能减少”。可是只要实际做做看便可知,减少工作时间绝非不可能。尽管是已经束手无策,也一定有解决方案。不是没有方法,只是工作过度,没有多余的心力去思考罢了。

增加休假会有很多好处。 首先,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跟朋友游玩或购物,不会让压力累积在身上。只要压力一减轻,工作能量便会源源不绝,让自己即便在极短的时间内,也都能集中精神的工作。更进一步的,假日的体验,也会有不少出乎意料足以带动自我的成长。 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好好的休息。

“忙得没办法休息”或“不能减少工时”的人,就我而言,这是对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无法调配者的借口。工作做不完,人就会想“假日加班应该就可以解决了”,然后真的利用假日去加班,这是最不足取的。

相对的只要不加班而改为周休三日,工作时间便会减半。一旦时间减半,不管再怎么努力工作也一定做不完。这就是我的重点。只要知道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人就会放弃埋头苦干而开始“动脑筋”。

跑之前先停下来思考策略
在此最需要的就是“思考的时间”。没有休息的持续工作,光是做完眼前的事就已经精疲力尽了,根本无暇去思考“别的方法”。当然只要不断的做,熟了速度当然也会快一些,只是能快多少大概也都猜得到,完全无法治本。跟别人做同样的事却花更多时间,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要大幅删减工作时间却维持成果,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改变”。而寻找“强烈改变工作的方法”,便是成长。因此,为了思考就必须休息。在这个前提之下,过去花七天才能做完的工作该怎么样四天就做好?这就要利用休息的三天好好思考。以前业务员之间常听到“边跑边想”或“反正多走动就对了”之类的话。 这样的作法当时可能实际上多少有些成效,但现在没有任何策略,只是一味的到处跑,是不能再期待有什么显着的绩效了。

“跑之前先停下脚步思考策略”。唯有动脑,才能让“脚”活起来。人只要有空自然就会思考。叫一个有时间的人不看电视也不看书,只是静静的待着,他自然就会“思考”一些事情。

拿棒球来比喻,工作就等于上场比赛一样。不练习,光是不断的出场比赛,球技并不会有所进步。不练习跑垒、打击,就无法在场上胜出。 同样的道理,人在乍看之下好像一边工作一边提高了技能,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做好日复一日的工作,则根本无法进步。

为了提升工作技能,就必须要做提升工作技能的练习。而所谓的“练习”,正是深思熟虑,或是思考大幅提升成效的方法。日本企业普遍实施周休二日,但即便增加一天休假,日本经济也没有因此瓦解。该怎么样才能再进一步的将过去工作六天的成效往上提升呢?当然就是要下些工夫,透过改变工作的方法,最终提升商品或服务的品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个人都很好奇,像我这样的公众人物,怎会在退休后隐居山上,而且是远离台北。

     

    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 我发觉自己卡在婚姻和人生的十字路口,基于这个理由决心逃到麻州鳕角(Cape Cod)海边独居一年,我确信我能在这满载儿时回忆的天地之间,厘清我的思绪。
  • 独居一年的日子似乎消逝得太快,我对未来依然充满疑问。夏天还没过去,只要想到外子终将回到我身边,焦虑的情绪便随之升高,只好打电话向老琼寻求安慰。

  • 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是他们一出生就有机会接近故事书,想想看,那些书中的人物,不论古今中外都来到了眼前,与他们相识,不仅分享了各个人物生活中的点滴,孩子们的想像力也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飞翔。
  • 那时候我才二十岁出头,心中充满了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伦敦的舞台,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小了。我听说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纽约,已经成为世界娱乐业的中心,我天天梦想着去那里一展身手。
  • 中国,对许多人来说,既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也满怀理想与浪漫,只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封闭的大门一旦被打开,雾里的中国日渐清晰,就在此一同时,政治的黑手像阴影般隐隐浮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益发变得似真似假,让想要一窥真相的世人不知如何分辨!唯独可以确定是,现在的中国变得再也不是过去的同一个中国。
  • 世界早已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媒体的报导自然成了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人们借助媒体(现在得加上网路资讯)提供的各种资讯,构想他国景象。
  •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智慧是把复杂变成简单。”(本书第四章引述),从眼前的现实上看,天下任何事情总是艰难繁杂的,但其原理却是明白简易的。若能透悟其原理,则可以将现实之繁难“化繁为简,以简御繁”。《易经》老早说过:“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矣。”但,要穿过现实的繁难而透悟原理之简易,谈何容易?这又是另一层次的困难了,唯有智者能解破融通之。

  •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且起心动念很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们父母要知道,聪明与智慧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所以,为人父母要懂得帮助孩子把聪明转化为智慧,不要到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 眼前掉落一张千元大钞,你会怎么办?是当下马上冲过去捡起来?还是有些在意但路不拾遗?或者是不以为意的潇洒走过?如果这是一块钱,基本上可能没人会捡。就算是五块或十块钱的铜板,会捡的人可能也不多。然而,换做“钞票”可就另当别论。大部分的人应该都会庆幸鸿运当头的伸手去捡吧。只是捡了这千元大钞,难道就真的“赚到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