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文化课教材(初级):幼学琼林(十一)

系列转载由来: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 ◇◇◇ ◇◇◇

【原文】

火树银花(1)合,指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2)铁锁(3)开,谓元夕今吾(4)之不禁。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各式各样的灯火,光彩绚丽。通常用来指元宵节的灯景或施放的烟火。火树,元宵节把灯烛悬点在树上叫做火树。银花,火树上的灯花,像银光一般的灿烂。

星桥:指护城河上的桥。护城河中倒映无数灯火,有如天上繁星点点的星河,所以护城河上的桥就被称为“星桥”。

铁锁:指平时的夜禁。古时的城平时都有宵禁,夜晚将护城河上的桥吊起不准随意通行。元宵节前后几天开禁,游人可以随意往来。

今吾:掌管戒备防务的官。

【语译参考】

火树银花合,是比喻元宵节的夜晚灯火灿烂,热闹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的夜晚,今吾官取消夜禁,放下护城河上的吊桥,让城内外的游人随意进出,观赏灯火美景。

* * *

说故事时间

欢乐庆元宵

自古以来,元宵节即是中国民间重要的节庆,过了元宵节,热闹喜气洋洋的新年才算结束,一切作息将恢复正常,因而元宵节亦有“小过年”之称。正月又称为元月,称夜为“宵”,每年黄历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夜,所以,就把它定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民间传统习俗吃元宵、赏花灯和猜灯谜欢庆的日子,也是中国新年假期的最后一天。

一、吃元宵

民以食为天,欢乐的日子总少不了“吃”,元宵节的应景食品是元宵。起初,元宵节的应节小吃并不是元宵,南北朝时,吃的是用肉汁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到明朝,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改称为“元宵”了。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

制作的方法南北也不同,北方的元宵以馅沾粉,用筛滚手摇的方法滚出来;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二、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花灯制作之华丽精巧可谓空前。传统花灯以竹、木、藤或麦杆为灯架,以纸、绢或其他布料糊裱而成,造型生动,有各种动物、各式人物,甚至戏曲。台湾民间将花灯称为“鼓仔灯”,是因为花灯的形状似锣鼓而得名。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飞机灯……等等,另一类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

三、猜灯谜

春秋时代就有所谓的“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猜灯谜的加入使得元宵的节庆活动更加丰富,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语文艺术。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动动脑、想一想】

准备材料,动动手做个有创意的灯笼。

动动脑,想一想,大家一起来猜灯谜。

* * *

附录:

◎ 与元宵节相关的诗词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农李,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隋·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灯谜举例:

1、举重比赛(猜成语一句) 答:斤斤计较

2、火烧连环船(猜宋词牌名) 答:满江红

3、望远镜(射王之涣五言唐诗一句) 答:欲穷千里目

4、双胞胎(猜成语一句) 答:一举两得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猜一古人名) 答:史可法

6、笑弥勒(猜一美国著名大学) 答:哈佛

7、大江东去(猜一中国大陆地名) 答:上海

8、降落伞(猜三国一古人名) 答:张飞

9、一刀两断(猜一字) 答:判

10、手不释卷(猜一字) 答:卷

备注:

本段原文参考三民书局发行之《幼学琼林》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