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书摘

好心投手成就家庭好球

做了几年妈妈,心怡更成熟了。这本《我的孩子变了!》描述与青少年家庭会谈的现场,也再度展现出她的个人风貌与专业素养。

青少年和父母会谈,好一个充满深情与争战的处所;青春的活力与中年的沉稳相遇,自主叛逆与代间传承在拉锯。青少年很容易误会父母,有的夸大了父母的脆弱、有的视善意唠叨为猛兽仇敌;有的不相信爸妈会了解,有的认为自己永远赶不上父母的标准。当父母的又很难不担心出状况的子女,更会在担心之余说出许多不智的话语。其实,担忧与焦虑都帮不上忙,沉着应战才是方法。

心怡最常给家长的建议是“等一等”、“慢下来”。是的,当亲子关系打了死结时,用力只能使结更紧而难以解开。与其说些不智的话不如安静下来;无计可施的时候不如暂时无为,这时候,求助于专业是可行的、值得的。

在咨商室里,交织着父亲的泪光、母亲的恐慌、孩子的争取与退缩。然而,在三方面的充份交谈中,如何在其中淬炼出智慧来?咨商师在做些什么?脑子里想些什么?一位治疗师的真实自述很宝贵,能推开一扇窗让读者一窥咨商室的内幕;更能打开咨商师部分的黑盒子,知道她的胸中城府。

好的家族治疗师像是个好心投手,用发问作球投出,目的是成全人,从不希望三振个案。投出一个一个问题,是挑战、是考验、是核对打击手的实力、是启发对手的思考与判断;希望当事人击出一支一支安打,击出信心与心得,在生活中上垒,甚至祝福对方团队集体获胜,全家凯旋而归。

会谈中,咨商师精致地与案家交换语言,在对话之下则存着咨商师的解读与意图。解读是看懂正在发生的动力,理解少年与父母的需要与心态;意图指的是咨商师发言或发问的用意,咨商师的发言常是有用意或方向的,希望说出的话带来什么影响或引导。本书虽然不是咨商历程研究,但是在咨商师的解读与意图上仍然有看头。

每一位有经验的治疗师都有其个人风格,我认为心怡的特色是精简、话不多,却能四两拨千金。我常戏谑地赞美她的工作是“眼观四方、两手作业”。“眼观四方”的意思是她看得准全局,很能预测和掌握青少年在学校、家庭、交友等生态系统中的动力。多年经验和面对各种青少年的见多识广使她能迅速解读,针对不同性情及问题严重度的少年,运用不同的介入策略。

“两手作业”是对亲子双方都能很有方法地进行。也许是轻轻点一下青少年,让他思考如何不在父母面前得不偿失;或是引导父母领悟:要爱得聪明,不要适得其反;有时坚持某些原则,有时候等待情势发展。

我认为本书的成功,文字精简乃一大因素。心怡文如其人,以致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穿插一些对话、意图与对系统的解读。

盼望心怡除了继续与家庭并肩作战,也继续写下去,持续记录自己的工作实况,加以整理,并运用洗练的文笔描绘出来。若能在某些案例上扩大篇章,并在改变机转上做更仔细地陈述,将更能嘉惠读者和专业同道。我在此预期《青少年非常心事3》的问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