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人

名人传记精选:一代导演斯皮尔伯格(24)

嘎基拉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总是赢家。为了防止非本车司机们把车开走,这辆大卡车上装有保险装置,一旦压力被释放同来,发动机就会自动灭火。由于劳福庭必须在两车相撞之前跳车,所以他把这个保险装置捆了起来,正当他准备跳车,让卡车以惯性冲下山时,绳子滑掉了,劳福庭除了一直把车开到山崖边缘再跳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斯皮尔伯格说:“我只好用剪子把劳福庭留在驾驶室内的镜头逐一剪掉。”这个差点儿发生的事故给影片留下了一个遗憾:卡车的门是开着的。“门开着是等着看结果呢。”斯皮尔伯格开玩笑说。

从拍摄结束到影片公演中间只有3个星期。环球公司派了4个编辑来剪辑这个片子。斯皮尔伯格就像脚上穿了旱冰鞋,从一个剪接室到另一个剪接室忙个不停。这片子被剪得天衣无缝。巴瑞•迪乐是第一位看见这片子的,他说“记得当时看了《追杀》的样片后我想:这家伙很快就不再为电视拍片了,因为他拍的电影这么好。”后来,《追杀》卖给了全国广播公司,他们准备拿它参加“世界优秀电影”节目。

在《追杀》公演之前,环球公司把斯皮尔伯格借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去拍另一部为电视台播放的电影。这次是一部题为《恶魔孽种》(Somthing Evil)的片子。制片人是阿兰•加•法克托,他一直是那部具有改革意义的电视剧《一步之差》(One StepBeyond)的支持者。罗伯特•克鲁斯创作的《恶魔孽种》写的是一对夫妇搬进一处远离布克斯县城的农民房,发现有个鬼魂一直在这房子里游荡并威胁着他们的孩子。这个剧本把《驱魔人》(Exorcist)中对一个迷恋钱财的孩子的描写巧妙地与《其他》的乡村风景结合了起来。(事实上由于两部电影当时都还在拍摄中,尚未公演,因此使《恶魔孽种》更富有吸引力。)珊迪•丹尼斯和达伦•麦克盖文的演技本来是令人信服的,可却没有因扮演该片中孩子的父母而提高点儿名气。饰此片中孩子的焦尼•威塔克尔曾演过系列剧《家庭琐事》。

《追杀》于1971年11月13日公演,它的艺术表现力给了那些对斯皮尔伯格以前的电视作品不感兴趣的朋友们很深的印象。乔治。卢卡斯回忆说:

虽然我早在60年代初就在电影节上认识了史蒂文,但直到1971年某个  时候我才真正注意他。那时我正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聚会上,电视里正在播放《追杀》。我早就对这部片子感到好奇,于是我想我该溜上楼去看上10分钟。可我一看上就再也无法离开……我想,这家伙真棒,我该好好了解了解他。

  给《追杀》这片子下定义是个智力游戏。多数美国评论家把它看作是流行社会学的产物,和用来反对某种令他反感的事物的武器,如:机能障碍、精神错乱、污染。

  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更愿意探究一部片子的艺术性而不是它的象征性。为英国电影杂志《观察与评论》工作的汤姆。梅思说:“有些冒昧地说,《追杀》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存在主义者对点金石(使其他金属也变成金子的不存在的东西)始终不渝又自命不凡地的追求,即追求那些所谓十全十美、绝对正确、怪异的和自我满足的东西。”

梅思的确注意到了后来成为斯皮尔伯格影片风格的两个显着标志。一个是带有典型的中世纪骑士风格的特征,这点从他的影片《印第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圣战》中再次表现出来。《追杀》中的卡车首先在曼的眼前来了个急转弯,就像“骑士甩掉了手套”一般地宣战,然后“在追击者与被追击者之间展开了车战,卡车像龙一样施着笨重的车身缓缓前行,闪闪发光的普利茅斯小汽车也像个令人同情的身着盔甲的骑士在奋勇向前”,斯皮尔伯格后来承认他把这一幕看成是一个男人在同一个商速路上的骑士决斗。

斯皮尔伯格电影的另外一个标志,与前者截然相反,是带有典型的脱离现实世界的唯我主义的风格特征。曼和卡车司机几乎是为了对抗才存在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特点,就像斯皮尔伯格后来在拍《大白鲨》时,为捕捉鲨鱼的人安排的行为,在拍《第三类接触》以及在拍《印地安那琼斯》时为罗伊•奈瑞安排的行为一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