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水彩类作品的劣化状况与保存方式

一件件作品的诞生都是每位作者心血的累积,为使作品能流芳百世,创作者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特性与品质,选用品质好,稳定不易褪色的颜料才不致造成日后画作变色走调;如可选用颜料稳定性较佳的矿物性颜料,以及中性画纸作为作品基底材,因酸性纸张经过氧化、水解、架桥等化学作用后会加速老化造成纤维降解,纸张颜色会开始泛黄,强度也会大幅下降而产生脆化、粉化等状况。因此多方了解使用材料的特性,才能避免日后老化的缺憾。

不但创作材料要慎选,作品的保存亦不容忽视,小至画作的框裱,大至周遭环境气候均直接间接的影响作品状况。如:框裱时应避免作品直接接触三夹板或木材,木材会释酸至作品上,不但直接使作品形成密布的褐色斑点(称作褐斑Foxing),亦会降低纸张酸碱质,加速纸张劣化;存放环境若直曝阳光,长期下来导致颜料褪色;高湿高温的环境则会招致霉菌滋生与昆虫啃食。

以上种种因素环扣著作品的寿命,若能留意控制悉心对待,则能使作品传世,作为珍贵的文化财。以下笔者就台湾水彩作品常见之劣化状况做简要的描述及提出建议处理方式。然应视每件文物状况不同由专业的纸质修护师做过通盘考量后,才能执行修护动作以确保作品的安全性。下文中之修护处理作品由洪东标先生提供。

一、常见劣化状况

(一)脏污

产生原因:

此为各项材质作品最常出现的状况,大致是因环境污染或人为制造而生。例如作品未经任何保存措施而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致使大量灰尘附着;或收藏(观赏)者以未清洁的双手持拿作品而留下指印污迹等。

建议处理方式:

可以软羊毛刷轻扫作品表面或以喷气球吹走灰尘,若脏污情形较为严重则可选用符合文物修护等级并通过测试的聚氯乙烯橡皮擦(屑)将脏污带起。

(二)变色泛黄

产生原因:

纸张发生变色泛黄的原因众多,有时是纸张本身材质含有木质素,或是受媒材影响而发生质地脆化颜色泛黄;外在环境的光线照射或是污染源当然也是因素之一。

建议处理/预防方式:

注重保存环境的控制,避免文物接受过度光线照射、远离污染源。

(三)虫蛀

产生原因:

纸张易遭受衣鱼、蠹虫等昆虫啃食,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的啃食习性,有的会啃食纸张边缘或表面,有的则会蚀穿上下几十张书页。常出现在纸类作品上的虫蛀现象有:纸张被平面啃食成厚薄不一的状态,有时甚至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料层、纸张被啃蚀成大小不一的蛀洞。



常见劣化状况:虫蛀



建议处理/预防方式:

依照虫蛀洞的情形给予不同的修护方式,纸张表面被啃蚀成厚薄不一的状态或是造成蛀洞时,可先填补纤维素或纸张进行补洞,再依需求全色补彩,使艺术类作品能有视觉连贯之效果。

若遇到大面积的虫蛀洞,媒材为非水溶性时,则可以纸浆补洞机进行全面性快速补洞。如下图版画作品(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



补洞前虫蛀情形


补洞后



(四)胶带 / 胶渍

产生原因:

由于胶带取得容易,使用方便,常被用来黏贴裂缝或是作品框裱,然而某些种类的胶带老化快速,随着胶体老化渗入纸张形成胶渍,而影响被黏贴纸张的质地与色调。有些胶带劣化之后会促使纸张变黄变脆而难以修护。因此千万不可使用胶带类产品于画作之上。



胶渍促使纸张变黄


胶渍从背面渗透至画面

建议处理/预防方式:

依照不同等级的劣化阶段,可处不同的修护方式分别以刮刀、热风笔、猪皮或有机溶剂移除胶带及胶渍。



以刮刀搭配温度将胶带移除


将残留在纸张上的胶渍移除

(五)褐斑

产生原因:

画作藏品特别是以纸张为基底材的作品,一定不难发现纸材表面出现褐色斑点,有时仅少数几点多时则会散布于整张画面,这褐色斑点造成了作品赏析的不易也破坏了原画面的精致感。导致褐斑产生的原因很多,像是霉菌影响或纸张本身内的金属杂质产生变化。褐斑的中心有时有黑点,形状大小不一,可呈圆形、点状、雾片状等。



常见劣化状况:褐斑



建议处理/预防方式:

作品应存放在干燥较无湿气的位置,避免霉菌滋长,这样可有效避免褐斑形成。当然也要避免灰尘丛生处,一旦灰尘附着于画面上让霉菌有了依附的温床,褐斑就一定随之生成。

(六)皱折痕

产生原因:

多数民众收存纸张藏品时,习惯先将其对折而后存放,此种方法会让纸张产生一条条的折痕,这样的收藏方式除了会使纸张纤维日后因劣化而断裂外,纸张上面的媒材,如:水彩、压克力媒材等也会因折痕而产生剥落或是缺失的现象。

除了上述人为刻意的折叠纸张外,还有另一种情形是因为持拿不当所产生的痕迹,像取画时仅随便的提着画作一角或是试图以指尖抠起纸张边缘,等不正确的方式拿取藏品均会使画作产生皱折痕。

建议处理/预防方式:

收藏者应具备正确的典藏概念,包含:您所拥有的纸质作品都应该摊开平放,不能以折叠方式收存。

存放环境也是非常大的关键,虽然一般住家的收藏环境无法达到如博物馆般的收藏条件,但我们还是能细心保护自己的心爱藏品。基本保存条件:切勿将藏品置于太阳直射处;存放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并且定时清扫灰尘,千万不要将作品放置于潮湿的地下室。

(七)卡纸炙痕

产生原因:

这种劣化状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已被装框的作品上,由于文物被使用含有木质素的卡纸板做窗框与衬垫,卡纸内酸性物质释出后漫移到文物表面,造成与之接触的表面或边缘产生黄褐色如同火烧过后的渍痕,又称Mat stain(Mat burn)。



常见劣化状况:卡纸炙痕



建议处理/预防方式:

于作品装框时可提醒商家使用无酸性的卡纸板做为衬垫开窗材料,现今无酸性卡纸板的使用频率很高,也很容易取得,虽然价格较一般普通纸板高,但若能因此延续作品的寿命与画面的完整度,这样坚持是值得的。

以上各种状况常见于纸类文物,若有发生较严重之情形,或是文中未提及之状况,则可寻求文物修护师为您做完善的修护处理。

二、修护处理比较图

以下针对画作中的磨损、虫蛀、裂痕、褐斑等状况做修护处理介绍。

磨损:

作品的四个角落最常出现磨损现象,纸张长期接受摩擦或折角状况导致颜料脱落,甚至纸张纤维损失。处理方式为先加固纸张表面即将断裂处,再以纤维素粉填补缺失处并涂上隔离层,最后以修护等级媒材做全色工作。



磨损脱色修护前


磨损脱色修护后

虫蛀:

先检视清洁蛀洞,再以纤维素粉填补纸材缺失处,并于新填补的材料上涂敷隔离层,最后施以修护等级媒材做全色工作。



补洞全色前


补洞全色后



裂痕:

由不正确的持拿或人为因素造成,裂缝产生后未即时修护会陆续扩大,处理的方式为使用修护用日本皮料纸制作顶条,并配合小麦淀粉糊将裂缝黏合加固。



嵌折(补裂缝)前


嵌折(补裂缝)后



褐斑:

可用清洗代谢或氧化还原的方式将褐斑减缓,但处理后的存放环境若无控制温湿度,褐斑情况还是有回色的现象,因此强烈建议ㄧ定要注重典藏温度的控制,一般纸类文物的标准典藏环境为温度15~18℃、相对湿度45%~55%,干爽不潮湿的环境不利于霉菌昆虫的滋生,纸张的老化也会因此延缓。



褐斑处理前


褐斑处理后

丘世馨 / 玧修文物修护工作室 书籍纸质修护师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 古物维护研究所纸质文物修护组毕业

0921-954037 06-2614130 joring47@yahoo.com.tw

陈玫君 /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 古物维护研究所 纸质文物修护组 研究生

0955-320360 meichunc@gmail.com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