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父母亲要放轻松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是个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度竞争,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使得每个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也不得不令我们担心孩子的未来,在许多工作机会流失到所谓第三世界国家、世界已经变成平的情况下,许多父母徬徨着究竟要给孩子学些什么,他们才会有竞争力?

现在很多父母亲只要听到商人恐吓:“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点上”,马上吓得乖乖就范,把孩子送去五花八门的语言或才艺或潜能创意的补习班,于是父母亲的功能变成“计程车司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接送孩子在不同的上课地点间奔波着。

提早学习一些属于认知方面的课程,其实只会短暂地满足父母亲的虚荣感,以长期表现来说是没有差异的,更危险的是会排挤孩子随着大脑发育而该及时给予的正常发展,比如人格养成与情绪发展等等。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比耐力比适应力的马拉松长跑,当我们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时,反而会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点上。

其实全球化时代最大特征就是变动迅速,各个学门,各种产业,所谓“典范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往往三年、五年以后,就完全被淘汰了,我们如何教导孩子现在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呢?因此,若是我们现在只逼着孩子花全部的精力去背诵课程的内容,即便多考了五分十分,在班上名列前茅,对未来的竞争力恐怕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搞错了方向!

因此,回归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质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能反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孩子能不能够与别人合作?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以及对生活的热情?是否能够自我管理?

这些人格特质是在孩子年幼时期,所谓情绪发展(个性养成)的敏感期,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与典范模仿中被内化成个性反应的模式。若是父母以强势态度来主导孩子所有的学习进度时,或许短期内在考试成绩或才艺表现还不错,但是一旦脱离父母所能掌控或进入社会之后,往往因为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不断挫折之下,反而产生精神障碍或逃避退缩的倾向。

尤其现在的父母常常把孩子所有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应付着学校与各种补习班里从不间断的考试,这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斩断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相反的,许多研究都证明,给孩子足够的空白时间,同时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自在地玩耍,可以点燃他们对世界好奇探索的热情,这些才是创造力与想像力的起源。

有很多着急的父母,知道创造力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是很重要的,于是就到处寻找那里有教创意或教科学的补习班,大家都忘掉了,其实儿童本来就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直觉地渴望研究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惜的是,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很快地被父母给毁了,在安排得喘不过气的课程中,眼睛里的光茫一天天暗淡下去了!

要孩子有创造力,保有好奇心,关键在于家长平日与孩子的互动里,有没有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 鼓励然后聆听他们发问。

父母不必一定要知道答案,也不必告诉他们答案,只要热情地回应他们:“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与找答案!”

(二) 编故事,不要列举一大堆事实。

给一个好的说法而不是单纯的事实堆积,所谓解释就是设法给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赋予意义,其实也就是编一个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三)给孩子时间去想。

这是大人最常犯的毛病,问孩子问题,通常只等一秒钟,孩子若是没有回答,就马上告诉他们答案。其实想想,我们也真荒谬,我们提的问题,大概都是经过了几十年来(甚至几千年)多少前辈的研究与发现,我们却期待一个孩子在一秒钟就想出答案?

(四)小心我们平常说话的用语

在讨论问题时,不要脱口说出“对”或“很好”,如果是一般的鼓励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探索而言,这些赞美等于暗示讨论已经完毕,有了标准答案。家长可以用“那真有趣!”“哇!我以前没有这样想过呢!”或者再多问一些问题,多提一些看法,让讨论持续下去,才会有更多的想像与新的可能性产生。

若是要谈创意,标准答案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可惜在不断地补习、考试之下,孩子的创意怎么还有可能存在呢?

很多家庭或许会为了孩子教养问题闹得夫妻失和或者徬徨无所适从,其实我总是觉得家长一定要放轻松,只有父母快乐自在,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正常的学习与成长。好吧,若是你还是不知道从那里开始的话,美国诗人艾蜜莉曾写过:“我老是不知道从那里着手,但是我相信从爱开始绝对不会错!”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许多东西是以爱之名伪装,比如说:“面子”与“恐惧”,爱是关切,是陪伴,但不是束缚,更不是占有,当你脱口而出:“我是为你好”时,就要当心了!

我们常提到的“陪伴”,代表着与孩子谱写共有的温暖回忆,而童年中能保有许多如此的记忆,其实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了!

转载自李伟文中时部落格◇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