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心得

我的方法凑效了!小兄妹俩不再抢玩具

小孩子学会表达自己了以后,有意思的事情也多起来了。儿子四岁,经常说出些我想不到的话。比如他说:“我爱冰淇淋!”然后美滋滋地舔一口,又得意洋洋地拍拍小肚皮:“冰淇淋也喜欢我的肚子呀!”

这世上喜欢他的肚子的东西还真不少呢,从冰淇淋到甜蛋糕,从棒棒糖到橡皮糖,只要是甜的,就没有他不爱的,如果不限制他,他就会一直吃下去。

好在一岁半的妹妹的口味和他不一样,妹妹天生就对这些甜东西不感兴趣,蛋糕吃一点点儿就够,棒棒糖舔一口就扔,大人再给她她就眉头一皱,嘴一撇,头一扭,身子使劲向后往椅子背上一靠,一副连看都不想看的模样,如果硬塞到她的嘴里她就表情夸张地吐出来。所以两个孩子在吃上几乎从来不争,真是为父母省了很多心。

但是两个小小孩一个屋檐下,难免有摩擦,妹妹正是好奇心重的年龄,从行动力上来说,除了高处她已经哪里都能去了,而从理解力来说,她还停留在大人说什么都是似懂非懂的年龄,能知道大人在生气还是高兴,但是还不能把自己做的事情和大人的心情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在大人拉下脸来告诉她做错了的时候,她并不能理解她的错误。明确地告诉她不能打哥哥,她却因为要哥哥手里的玩具而不断的抓哥哥的手。

一直以来,我就在想怎么处理兄妹俩之间的矛盾呢?姥姥的意见是,哥哥得让着妹妹,没什么说的。在我和我姐姐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小时候我还为此很得意呢,可是现在我倒要好好想想这样到底好不好了。人们总是说,家里最小的孩子不太会为别人着想,是不是因为哥哥姐姐们老是让着他(她)呢?总之我觉得我小时候就没有养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长大了以后赫然发现这可真是个让人挠头的事情。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工作中的同事有谁会喜欢一个不会为别人着想的自私的人呢?唉,要改变一个从小就养成的、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性思维好困难,在一个个的跟头中,在成长的痛苦中,我才慢慢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这样看来,兄妹俩之间的矛盾可能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呢。妹妹一点一点长大,哥哥也眼看着自己的玩具王国里成长起来一个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他的玩具不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妹妹开始经常爬到哥哥面前,毫不客气地伸出小手和比她高一大块的哥哥抢玩具。我该怎么办?

鉴于妹妹还不懂事,我一开始先尝试着和哥哥讲道理,先讲明白对错:“妹妹抢玩具是不对的”,然后再开导一下,“但是妹妹还太小,不懂事呀,你可不可以先把玩具给妹妹玩儿一会儿,她一会儿就没兴趣了,然后你就可以接着玩了,是吧?”或者转移注意力:“来,妈妈和你玩别的,你就把这个给妹妹吧,妹妹还小,不懂事,……”之后再对妹妹说:“你抢玩具不对,不可以这样。”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摆手,做出严肃的神情。妹妹的小脸也跟着耷拉下来了,但是手还是不放开。

一开始这个办法几乎不奏效,最后结果就是两个孩子哭着抓着一个玩具不放手,而我妈妈则垂头丧气地坐在一边,怀疑这个方法是不是该换换。但是不久这个方法居然奇迹般地开始生效了,有一次,我和儿子说:“你看,如果你们两个抢,你也玩不了,还不如下次试一试,你就把玩具给妹妹玩,看看她是不是一会儿就不玩了?然后你不就可以玩了吗?”儿子想了想,同意了。到了下次,他真的就没有抢,而是一直紧张地盯着妹妹手里的玩具。果不其然,妹妹玩了还不到一分钟就扔到一边去了,儿子赶紧跑过去,开心地抱起玩具。这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

而前几天,儿子的镇静让我大开眼界。在餐桌上,他的已经一岁半的妹妹一把把他的一块鸡蛋抢走了,儿子没说话,眼皮都没抬,神态自若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我在一旁看着也没说话,想看看他们两个什么表现,然后再点评一番。可能是我平时的唠叨起作用了,妹妹拿着鸡蛋,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回了哥哥的碗里。哥哥淡然地说了一句:“看,她还是放回来了吧?”说着有些得意地把鸡蛋送到了嘴里。

最高兴的可能就是我这个旁观的妈妈了,在摸索着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终于有了些许成果,同时自己的耐心也随着长了不少,大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感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