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在自然中学习

吴茵
【字号】    
   标签: tags:

“妈妈,那个南瓜好大!”坐在超市购物车里的儿子指着蔬菜架子上的一个金黄色南瓜对我说。“是呀,真的很大,宝宝知道南瓜是怎么来的吗?”“是超市里来的呀!”四岁的儿子理直气壮地看着我,那神情好像在说:“你难道连这个都不知道吗?”我心里叹了口气,说:“南瓜是从地里摘下来,然后再运到超市的。”儿子怔怔地望着我,问:“什么是地里?”

当我几天以后得到一个电子邮件,说柏林的一个多文化园圃有一个周末活动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儿子带上,让他看看什么是“地里”,还有那些蔬菜水果又是如何从“地里”长出来的。

这个多文化园圃在柏林乌勒河岸,星期六一大早,我推着童车,从轻轨火车站出来以后,就顺着乌勒河向园圃走去。河岸不宽,也就十几米,河水不声不响地埋头前行,河岸两旁的环境也相配,树不高,但是郁郁葱葱地连成一片,树影里只有一些出去买东西的人三三两两走过。水面平静得像面镜子,几乎觉不到它在流动,时不时有几只鸭子打破平静,摆动着蒲扇脚游过来讨吃的,身后留下一个扇面涟漪。

惊喜从河岸小路上就已经开始了,当第一只鸭子出现在视野的时候,儿子已经急急地从童车里站起身,自己往车下爬了,我默契地递上一小块面包,儿子兴致勃勃地开始喂起鸭子。

喂够了,继续赶路,忽然坐在童车里的儿子大呼:“看呀,妈妈,那里有一只小蜗牛!”“一只,两只,三只,四只……”我定睛一看,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路边的攀援植物的叶子上,在区区几平方分米的面积里,居然有七只蜗牛。我们停下来,继续寻找着蜗牛。“妈妈,这里是养蜗牛的地方吗?”“呃……可能吧。”我一边说一边寻思,法国人吃蜗牛,应该有养蜗牛的地方,可是我到德国十二年,没听说过德国人吃蜗牛呀,于是急忙补上一句:“妈妈也不知道耶。”

在几惊几喜中,我们终于用半个小时走完了本来应该十分钟就走完的路。进了园子的木栅栏门,我打量了一下,这是一个和任何园圃没有什么两样的地方,只是地方宽敞很多,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我进去的时候,里面的活动已经开始了,二十多个人每人一把椅子,坐在园中的一个没有种东西的坡地上,前面站着一个人正在讲什么。我刚刚听了句,说这个园子有4000多平米,就被儿子拉着去看旁边的蔬菜地了。

我和儿子走马观花地在种着各种蔬菜水果的地块之间穿行。 “南瓜!”随着儿子的一声惊呼,我顺着他的手望去,在一片匍匐在地上的大叶子之中赫然现出一片很大的金黄色,这个大南瓜足有一个足球那么大。“那里还有一个!”随着儿子接连不断的惊呼,我们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躲在绿叶下的南瓜,不只有黄色的,还有很多绿色的,个头也都很大,离真正收获的日子还差的很远。

从园子里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给他做的三明治。下次问儿子南瓜从哪里来,他一定不会再说是超市里来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很小的时候,大约两岁左右吧,有一回走在路上,我指着路边轿车车牌的号码,跟他说:“0”。此后只要刚好看到“0”,就告诉他:“0”。不多久,他自己就发现了一个“0”,当然啰,我们彼此都很兴奋。这是孩子识字的开始,很自然、也很好玩。
  • 小孩子要的不只是吃吃喝喝而已,他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大于感官层面。有了电视以后,孩子好像就不会玩了,每天放学回家便守着电视机,被动的接受别人灌输给你的讯息,一旦没有电视便茫然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被动惯了,主动的机制生锈了,想动也动不了了。
  • 孩子未必完全是从求知欲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当他有了问题,一问妈妈就得到了解决,于是感到让母亲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问往往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提出来的。因此母亲对于孩子的提问,不应该像百科全书似的,机械的答复了事。应该在启发孩子动脑思考的同时给予回答。
  • 拥抱是一种很甜美、很温馨的感觉,还记得曾经上过这么一堂课,教授要教大家体会拥抱,拥抱对西方人来说是很自然而常见的事,这个课题对东方人而言,却是很大的挑战,朴实的民风、保守的道德观念让很多人不知道拥抱的滋味,教授恳切的说,拥抱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是一种关怀与爱的传达,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的资粮。
  • 初为人母,在欣喜之余,我常问自己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留给孩子些什么?是金钱、学问,还是……反复地思考后,我体会到“万贯家财也换不回一个浪荡子”。因而,以良好的身教及亲子互动去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就成为我当时的目标。所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虽然不算是个负责尽职的母亲,但从不曾缺席,也未曾让他当过一天的钥匙儿;如今,儿子已长大成人,也有正当的工作,多少往事如今回忆起来还真是既惭愧又欣慰。
  • 秀凤的女儿顺利上了中部一所口碑不错的大学,她喜悦的眉梢带着一丝甜蜜与满足,在这世上她是最有资格为女儿的上大学分享喜悦的,因为她在这段成长过程中确实付出了许多心血,尤其是在国中那段青涩的叛逆时期。秀凤说:“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因为自己确实在事件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一起成长。”秀凤说起这段一起走过的成长路:
  • 我不后悔为孩子的付出,让白发生起,让事业夭折,让青春远去;只因为孩子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伙伴;就在要求与反省中,我也强化了自己性格中的一些弱点,在教育孩子的互动中,透过不断的省思,让我看到内心真实的自己,厘清了自己童年的一些阴影,也看清世事的真相与本质,我明白人与人间的缘分,明白生命的使命与意义,这一切都来自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中,
  • 我两个小孩升小一的暑假都出国去,没有经过正音班的洗礼,老师也把他们教得挺好的。不抱着和别人比较的心态,比较能轻松面对新生活,孩子成长进步与否毕竟是跟自己的过去比,而不是跟别人相比。
  • 如果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如果从酒品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那么从其对弈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与性情;开学后,儿子在暑假养成的下棋习惯却继续下来,睡前总不忘再切磋一番。如今迎击他的攻势已不再像对付新手那么得心应手,他也看出了我的优势与缺点,因此每一盘棋都大意不得。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