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之间
老师出了一道奇怪的作业:列出所有你讨厌的人。不过,没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然后,老师请学生带蕃茄来上课,并且在蕃茄上面写下那些讨厌的人名。
幼儿惧怕教师 家长怎么办?
孩子们惧怕老师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尤其在新学期伊始。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长周末或寒假结束后返校时。家长们既要教会孩子对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警惕,还要让孩子轻松地面对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这对我们来说还真有些难度。不像稍大点儿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达到能区分事物的程度,也无法凭直觉感知危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年累积才能达到的。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何孔子要提倡“无讼”,而古时地方官政绩良好者,为何以“民间无讼”来赞美其德政。等到年龄渐长,更尤其是当了老师,耳闻也亲历一些诉讼事件,才晓得许多投诉原本都是意气之争,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如何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大纪元记者温婧编译报导)开学之际,我知道许多家长正考虑去见孩子的老师。家长去见老师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例如,自我介绍、向老师提供更多关于自己孩子的信息、关心学校如何开学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见孩子的老师,在这里我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些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一位教授女儿,疑因遭受班上同学言语及关系霸凌,致使母亲愤而向4位同学提告,导致班级掀起“集体转学”。最后全班愿意和这个孩子同班的仅剩一人,母亲也只能让孩子转学了事。这个事件,由于家长不满校方与教育局辅导不当,甚至上诉到监察院,经媒体报导后,立时引起舆论纷纷。
(大纪元记者冯阅编译报导)俄文老师萨利提出了一些家长与老师面谈时的窍门,教我们如何从家长会上获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方式。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社会国家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贵人,老师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这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
聊天时,有一位老师略带抱怨的对我说:“每一次,只要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出问题,我把家长约来学校商谈以后,下一次的班亲会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家长。”她认为,因为孩子的作为让父母感觉失尽颜面,为了不想面对这种不愉快的状况,家长就选择“淡化与脱离”。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亲子或是亲师之间的关系与成长,完全没有加分效果。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资深老师劝诫我们这些菜鸟老师:“不要随便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家长。我给学生的手机都是另外办一个门号,也从来不让学生知道我住的地方。”这位老师的忠告并非出于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这个月,我受邀到国姓国小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家园沟通”,一开始我先询问在场的所有园所长及老师,现在的园所经营比起十年前是更复杂还是更单纯,老师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更复杂”,我再问:“若想像未来的十年来跟现在比较,未来的园所经营跟现在比较会更复杂还是更单纯?”老师们又说“更更复杂”。 我接着问:“为什么?”有园长就说,从前的幼稚园的主要业务是幼儿托育,现在是幼儿教育,过去是多子化,现在是少子化,父母更将孩子当成宝贝。因此,一旦孩子在园内受到伤害,不是上法院,就是上媒体。
由于目前少子化现象,父母加倍疼爱子女、学生权利高涨,不难听到一些老师因为严格管教导致同学反感,而有群起“罢免”老师的事件。更有家长在学生面前肆意评断老师,动不动上告校长、媒体、法院与议会,掀起无端风波,造成无谓纷争。难怪许多夫子对于目前的教育现场万般灰心,直言:“不如不管的好。”
我们当时并不是以刁难父母的心态到校,原本找老师的用意,除了帮自己的孩子改善功课外,也想了解他的学校生活,以便配合学校的措施。但是,或许老师被父母挑战多了,所以他做好万全准备,找援兵做后盾。其实,遇到有关孩子的事,不只当老师的难为,当父母的也很难为……。
上课的钟响伴随着孩子们的嘻笑声传遍了校园,素琴今天却跟往常不一样,晚到了许多。她的脸色不但凝重,说话声也几近哽咽。等不及跟大家打招呼,她已经开口说话了。
(大纪元记者宋子呈编译报导)两位教龄加在一起有57年的小学老师,最近推出了一本可以帮助对小学教育系统和学校规则不了解的父母们的指南,名叫《与教师会面:如何帮助你的孩子度过小学》。 梅尼(Laura Mayne)和博罗斯基(Betty Borowski)是两位密西沙加的小学老师,对如何指导道孩子们学习颇有体会。
新学期的开始,班亲会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妥善运用班亲会,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相长效果,而且,对于日后的亲师沟通,具有事半功倍的功能。如何营造温馨、有趣、创意及有效率的班亲会,实在是每位导师必备的能力。
初任教职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曾经警告我:“当你和家长讨论学生的言行举止、交友状况等问题时,如果家长表现出不可置信的态度,甚至反驳说‘怎么可能?他在家都很乖!’,你就要提高警觉了!”
身为教师,应该针对如何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使其不受外来不好因素的影响。学校家长或地方上难免有些比较特殊的人,要避免以特殊眼光看待,他们更需要被尊重与肯定其好的一面。不要触动人性负面的因素,尽量善意的对待,就能化解暴戾与冲突。在教好学生的同时,无形中也教好了我们的家长。
去年春天,为本班种波斯菊的家长──阿美,离婚了,彻底远离了家暴的伤痛。阿美的孩子是我班上的小雄,我了解他们母子的境遇后,便着手帮小雄申请急难救助、奖学金、学产基金等等。本就觉得当人好苦,不忍看到别人比我更苦,祈愿担任教职的自己:能常保莲心,心生怜悯,慈悲他人。
亲师冲突谁受益?
因为在学校担任行政工作,主要在支援老师教学,及提供家长和学生各项服务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常常接到家长对老师班级经营的抱怨电话,倒是很少接到家长肯定老师教学的电话。这样的现象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亲师之间的冲突往往造成“三输”的局面。
那天开始我重新正视自己平常言行,严守份际,松而不懈,随时要求自己要守住心性,不能说些情绪话,或是借贬低调侃别人,来缓挟气氛。向内察找自己以往的言行,更谨慎对待学生或是孩子,不能随口造业。记得以前看过水结晶的实验,说好话听好听的曲子等等,都能让水产生非常亮眼的结晶体,谨记小筑这段插曲,也感谢她让我有反思的机会。当我的找到自己的不足时,再看到今天小筑的日记,里头还是这件事,不过结尾不同,写道:“没关系啦,请你要多注意言行,不能这样教小孩,我还是会读好书,尽我的本分。”
看着两旁的花生田、甘蔗园,景色真的很棒,想着阿桦妈妈说今天是七夕,要帮阿桦做成年礼。回想去年今天妈妈车祸往生了,也是这个正午时分,从阿桦妈妈身上感受到为人母的冀望,我一定要好好带小孩及这一群可爱的学生,这是妈妈最想看到的。
教书十七年第一次当导师,居然还没二周就放特别假,基于人道立场,想为这第一次的导师经验做个好的典范,所以就这样展开了十天的家访工作......
一次的家访可能需要用掉下班后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每一个家有可能只进去五分钟就出来了,因为时间全花在巷子里绕来绕去、爬楼梯、脱鞋子、穿鞋子、下楼梯,或是等电梯,你等我、我等你真有趣`.
有些孩子知道要家访了,都会提前整理房间,还不准其他兄弟姐妹破坏,不过我们也遇到完全不在乎的小朋友,没有先跟父母报备又欢迎我们去,这时我们真的能看到庐山真面目,明白为什么他的作业、书包会如此乱!也曾看过家里整理得就像样品屋,干净得不得了,令我汗颜不已,一回家马上就想大扫除一番。
家庭访问,帮助老师更了解孩子
千头万绪的教育工作无法“炒短线”,不论家长或老师都得随时自备“打气筒”,当自觉面临情绪黄灯时,提醒自己保持微笑的正向情绪,这样老师看家长,才不致于左看右看都像“怪兽”,家长看老师,也不会上看下看都很“机车”。
完美的沟通经验,有赖双方一起努力。亲师何妨就从自身做起,让每次沟通,都化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这几年的小学新生入学已经有别于往常,各个学校忙着端出一年比一年更有创意的“入学典礼”,从校长跳天鹅湖到发红包,缤纷多彩的形式纷纷出笼。有趣的是,9月也是儿童精神科更加忙碌的时刻。
下午来接孩子的时候,也是这位妈妈大显身手的时候,有时她会做出一副很吃惊的样子的看着James, 有时会跟James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玩这儿玩那儿,有时会和我们开开玩笑,讲讲一天的见闻。还有给老师的留言,一般的家长都会千篇一律的写着“请注意给孩子保暖!”,“请按时吃药”。可她的留言却是有趣之极:
    共有约 43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