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之间

爱的料理师(11):家庭访问(上)

家庭访问,帮助老师更了解孩子

下午放学后预定被家访的孩子全留下来陪老师,我骑着脚踏车,吆喝一声:“要出发了!”孩子们马上围到身边,物品太多的可以请老师帮忙,小小的车身马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书包、便当袋、手提袋,我吃力的踩着踏板,从校门口一出发即引起路人的目光,追随在我身旁的孩子们笑着说他们就像一群小记者抢着报导大新闻,我说:“是老师变书僮。”

任教二十多年来,每接一个新班级除了先细读所有学生资料和电访外,我仍然习惯在任教的一、两年内找几次适当的时间,亲自到孩子的家中走一趟,家长没空也没关系,就由孩子们带我认识他的住所,即使只是看看在家做功课的地方也行。

刚在中南部的小学校任教时,家长们几乎清一色全是农人,学区范围广,孩子们来自两、三公里外的村落,家访日也不必慎重通知,农家生活极为弹性,若父母亲不在,也有阿公阿嬷留守。

我骑着机车,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我前面骑着脚踏车带路,这些孩子们居住于同村落,彼此熟悉,住家也大都相连,不必看地址也能绕遍每一户同学家,只有我这位来自他乡的陌生老师不认识路,乡间小路每一条都很相似,若没人带路肯定绕得晕头转向。

教学相长,教学传承

“家庭访问”是以前学期中行事历里该做的事,后来不知怎么了?这一项不再出现。刚调入莒光国小的第二年,我常和隔壁班的施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我告诉她班上有某几个学生学习有状况,但因孩子年纪较小,缺乏表达能力,常说不清楚问题的所在,我想帮忙却常越帮越忙。施老师提醒我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时老师要帮助这些孩子,不是光靠电访可以解决的,有必要更进一步认识他们所居住的环境,这使我更坚决无论如何都要到孩子们的家拜访一趟。

家访后果真帮助我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每个孩子都带着各自的家庭文化,却在同一个班级学习,认识他们的家庭后我更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不会什么就不那么重要了。都市型的学校,学生们几乎都来自双薪家庭,我会请孩子帮忙代为询问家长是否同意我前去拜访,并表示有上班的家长不必特地请假在家等老师。由于我后来任教的班级全是高年级,大部分为钥匙儿童,有的下课后自己回家,有的上完安亲班再独自回家。

我常安排同一路线的学生,陪老师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有时学生多达七、八人,有时却只能探访两个家庭,结束后再一个一个沿路送回家。

下午放学后预定被家访的孩子全留下来陪老师,我骑着脚踏车,吆喝一声:“要出发了!”孩子们马上围到身边,物品太多的可以请老师帮忙,小小的车身马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书包、便当袋、手提袋,我吃力的踩着踏板,从校门口一出发即引起路人的目光,追随在我身旁的孩子们笑着说他们就像一群小记者抢着报导大新闻,我说:“是老师变书僮。”,孩子们指挥我在巷弄里穿梭,一路上他们是既期待又兴奋,大部分的学生连同学住在隔壁栋也不知道,怪的是他们天天上学、放学从不碰面!

(待续)

摘自:《爱的料理师》教育之友出版社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