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高層專訪揭開層層黑幕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11日訊】1月8日下午,中科創業(0048)的董事長陳楓和公司總經理歐錫釗在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正是深滬兩市的收市時間,中科創業在下午一開盤僅有200万股的些微成交量,在14.46元的价位上再一次被封死—— —12月25日以來中科創業連創8個跌停板的紀錄,而董事會秘書祝去修正在忙于修改給深交所第二天見報的第三個停牌公告。

  陳楓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即是:“外界傳言我有近百万股的老鼠倉(注:“ 老鼠倉”是指知道庄家內情的跟風炒的股東,所謂跑得快好世界。),已經逃跑了,你已經看到了,我不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嗎。”當天陳楓澄清持有0048股票的公告已經刊登在三大証券報上。記者問這种“空穴來風”源于何處,為什么針對于他?陳楓有些情緒難平:“這要問呂梁本人。”

  記者在深圳采訪中科創業時,不斷听到北京傳來的消息說,在中科創業的一系列內幕交易中,關鍵人物之一是呂梁,而第一位出來爆出黑幕、找記者大訴庄家操控失利冤情的也是呂梁。据悉,呂梁只對某財經媒体和盤托出事件的真相,避見其他媒体記者。呂梁對外界傳達的“中科創業有財務虛數黑洞、公司北京負責人和現任董事長持有近百万股票被強行平倉、机构投資者質押的股票淪為斬倉對象”的一系列內幕消息,也是源于這家財經媒体。

  記者曾向董秘祝去修詢問有關呂梁与中科創業“粘”在一起的來龍去脈,祝一再強調以職業經理人的操守,他對此人、此事不予評論。而歐錫釗對呂梁的動作則用一句話予以定性:“講話不負責任。”他認為呂梁將做庄失敗、損失慘重的气撒在了上市公司身上,這既幼稚又不講道義。

  在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兩位老總對媒体几天來連續爆出的种种傳言一一予以澄清,在他們的陳述中,將二級市場的庄家行為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撇得清清爽爽。他們透露,呂梁如何將第2、3、4大股東的權利集于一身,第一大股東被架空之后成了以腳投票的擺設,除了第一次選舉董事投了贊成票,在此后的歷次決議中都投反對票而被棄之不理。陳楓甚至對自己的角色以“光緒皇帝”的傀儡形象來比喻。

  記者首次听聞一家上市公司以如此荒誕的治理結构在二級市場運作了一年多,而在各种外在与內在因素一起發作引發崩盤危机時,六名董事和二名監事拂袖而去,在新任董事未選定之前即拒絕履行董事職責,引致董事會運作癱瘓的局面。

  在采訪結束后,記者穿行在深圳的夜色中,腦子里糾纏的是一個難以解開的結:在呂梁所說的“真相”与歐錫釗所判斷的“偽真相”之間,有一條什么樣的界線?有時“偽真相”背后隱匿的東西更讓人三思。如果沒有此次机构投資者和炒家的強行平倉引發了連續几個交易日的跌停板,那中科創業在二級市場的重組神話還要上演多久?如果主力控盤能力愈演愈烈、風光占盡,那誰還會出來對媒体惊爆內幕?上市公司默許庄家的力量滲透進董事會的話事權,有心与無意之間都釀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聯關系,上市公司在此時能將自己撇清嗎?

  有市場專業分析師說:中科創業透露出來的窟窿只是一個小窟窿,如果當事人不繼續往外捅破內幕,有可能真相將會被暫時塵封起來。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是否樁樁如公告披露的完全屬實;上市公司的假賬是否成立;股票交易是否涉及券商的非法融資動作;做庄的中間過程有沒有連續賣高、對倒、倒倉等舞弊行為;上市公司資產轉移是花招還是真實的……种种疑問,一旦涉及太深的內幕和太廣泛的利益群体,那几方當事人也許會變得空前的一致———沉默。這時候,我們監管當局以何种決心來處理這一個案,將是公眾能夠唯一關注与期待的。

  故事一:“套”中設“套”

  以呂梁演繹的中科創業的重組版本:1998年,深圳英特泰公司的經理朱煥良因為投資中科創業更名前的康達爾(0048)深度套牢,朱實際上持倉超過總流通股的90%以上。這時,朱找到以重組西部股而聞名証券市場的“K先生”呂梁。呂梁及其名下的一批戰略投資家的“餿”主意是將一批逢做庄便有心癮的机构投資者和券商拉下水,一起為康達爾打造一個集醫療、生物制藥、電子商務、金融控股等熱門概念于一身的高科技大牛股。呂梁的第一個動作是在北京注冊一個專為康達爾重組而建的北京中科創業,斥資1.7元人民幣億受讓康達爾34%的法人股。當時,康達爾股价低迷,一直在低位徘徊,而公司以飼料、養雞為主業的基本面一直沒有大的改善。可以說,呂梁的戰略重組确實可以使上市公司、机构、券商“三贏”。

  記者:康達爾是怎樣讓呂梁進來的?后來他又是怎樣以北京中科控制上市公司的?這里面的環節你們應該是知情者還是合作者?

  歐錫釗:最初認識呂梁是通過中國農科院引荐介紹,當時呂梁的融資項目中有西北苜蓿,而我們的主業正准備找西北項目,出于對行業的敏感,与呂梁有了接触。外界所說的朱煥良把呂梁引來,這個細節不太清楚。北京中科受讓康達爾的部分法人股,這在當時他用了一個技巧的手法,為了避開《公司法》的法人股轉配股不能超過30%的規則,呂梁將一家拆為三家來受讓股權,這就是第二大股東海南燕園、第三大股東海南沃和、第四大股東民樂燕園,這三大股東的股權累積達34.61%,加上其他可控制的表決法人股,超過第一大股東龍崗投資,成為實際上的控股方。我們只知道這三大股東是呂梁牽引進來的,并不知道三家的幕后老板是他一個人。以至于董事會11名董事有7名是与呂梁保持一致的。常務董事龔增力可以以7名董事授權簽名來行使職責。有時候一個電話進來傳達的決議就是已經拍板定局的。

  陳楓:有人把我這個董事長稱為“光緒皇帝”。我從去年2月接替這個位置以來,沒正常開過董事會,人從來沒到齊過,11位董事中石亞君我從來沒見過,王偉東從來沒開過董事會。在程序上我們這個董事會的運作就不正常,許多決議沒有征求經營班子的意見。從第一次選舉董事以來,几乎每次決議第一大股東的代表董事都是投反對票的。對呂梁后來一系列重組、股權受讓的做法,我們知情一部分,但不是合作者。

  記者:中科創業、北京中科、中海中科的關系交錯复雜,這樣的股權結构正好配合呂梁的控制力量,你們就那么心悅誠服地把一個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拱手相讓嗎?

  歐錫釗:北京中科是為康達爾重組而設立的,是更名為“中科創業”的一個外殼,它的內核是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上海中科是中科創業的全資子公司,去年12月26日才完成變更,這也是北京中科一手操作的,深圳這邊几個董事都不知情,沒有征求我們的意見,包括董事長也不知情。

  記者:你們剛才說呂梁進入后形成的決議你們是投反對票的。在這么多的決議公告中,哪些信息披露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

  歐錫釗:披露的消息中,有的項目是确實做了認証,也實實在在地在實施,一個是西北苜蓿項目做了好几次認証,出了可行性報告;第二個是投資中西藥業 “新生力”核酸生物工程項目,產品已經出來了。有的股權受讓項目,是虛的,講故事的成份很大,為了包裝的需要。上海中科受讓魯銀投資4.66%的法人股,這樣的內幕交易是為什么,我們不知道真實的意圖。

  故事二:越“煮”越爛

  据呂梁的說法,在中科創業的事件曝光之后,他“深知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并愿努力配合有關部門調查。”依現在的消息分析,呂梁責任有兩方面:一是康達爾重組時,財務情況是否如他所說的“真實的康達爾其實早已爛掉,虧損嚴重,企業財務虛數黑洞巨大,虛報土地資源,有些領導卷入某些經濟大案”。如果所言屬實,他不管是否知情,將一只明顯的垃圾股包裝出了最高价位曾衝到80多元的績优股的前列,這种涉及上市公司資產虛假評估的做法,公司管理層、當事人呂梁、會計師事務所几方都難脫干系。二是代表呂梁利益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已构成關聯股東關系,在沒有明确關系、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再与机构投資者一起聯手,已构成上市公司与庄家炒作的事實。因此,中科創業是不是有財務假賬、股東關聯關系是不是存在,這成了既洗清呂梁又洗清上市公司的焦點。

  記者:呂梁在幫你們重組前,沒有認真查過你們的賬嗎?

  歐錫釗:我也奇怪呂梁怎么現在跳出來說康達爾爛掉了。在重組計划提出來后,他找了5、6個律師和會計師審計,談了半年才确定的。他講話不負責任是要承擔責任的。我們的土地資源包括農業用地,是深圳市土地最多的一家企業。傳統產業方面,我們一年的營業額在10億元以上,其中飼料5億元、養殖業2.5億元、房地產1億元、運輸接近3億元,還有自來水厂等公用設施。在年景好的時候,我們淨盈利會在4000万至5000万之間;2000年年報出來,淨盈利將會在3000万左右。我們負債率略為偏高,在62—63%左右。

  記者:以你們列舉的產業項目,中科創業是一個真實的傳統產業上市公司,不是呂梁包裝出來的“金融+高科技”概念股。你們准備繼續承受這個外殼的概念嗎?

  歐錫釗:二級市場的這場風波,上市公司是最大的受害者,不只是股价一落千丈,而且公司的聲譽、正常業務都受到影響。我們希望把中科創業打回原形。經過炒作的股价越高,公司盈利壓力就越大。我們的真實情況是一家傳統產業的企業,是傳統農業概念的外延,希望往高科技股發展,新生力核酸和西北苜蓿項目,就是我們的突破口。

  記者:現在回頭來看看,呂梁作為戰略投資家,他利在哪儿,弊在哪儿?

  歐錫釗:戰略投資家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的。這次中科創業連續8個跌停板,外界說流通股中呂梁和机构投資者一共持有7000万股,他們的股票市值將近跌了50億元,所以他才會自己咬斷自己,出來大爆所謂內幕。他把朱煥良也罵得一錢不值。這是他輸得最慘的一次吧。對呂梁“編故事”的本領我們的确是佩服,但是他只“編”,不會真正演下去。如果能按他的故事做點實事,遲早會出成果的,他的投資回報也應該是丰厚的,但是他等不及。

  記者:外界傳言中科創業上任和現任董事長都持有0048股票,此次強行平倉也有份參与,這樣的話說出來有法律依据嗎?

  陳楓:傳言我有近百股老鼠倉,我已經發公告澄清了,一股都沒有,愿意承擔法律責任。總經理歐錫釗是康達爾的老員工,有高管層的員工股14股,但是現在不能流通,要等他离開職位半年后才能上市。前任董事長曾漢山有沒有持股不清楚,他們目前正在國外探親。

  故事三:惡庄被黑

  在呂梁單獨約見某財經媒体的一位資深記者時,曾拋出過他的堪稱另類的做庄理論:打造一個新型的財務工具,用股票市值的虛數來填補企業多年積累的巨額財務虛數。事后,這位記者心有余悸地寫道:這种錢生錢的操作固然為企業獲得處理財務狀態的有效投行工具,但系統風險巨大,一旦資金鏈崩潰,所導致的連鎖反應會迅速摧垮整個投資系統。

  正是鏈條斷裂醞釀了中科創業的提前崩盤。呂梁大罵一南一北強行平倉的兩只大老鼠,在呂看來,炒家獲利后置道義不顧,搶先出逃,導致庄家主力被迫斬倉,以慘敗而提前收手。其實,這也是主力介入后,將股票价位拉高偏离業績基本面過遠的惡炒結果。因此有好事者歡呼:惡庄倒下,無人同情。

  記者:有一种說法,中科創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最高管理層,要么与呂梁有說不清楚的利益關系,要么就是昏庸。你們怎么評价這种不客气的說法?

  陳楓:說我們有利益關系,可以清查。我們确實時候有過糊涂過因為沒有決策權,有些事情是由股東定奪的。二級市場的炒作,上市公司沒有辦法控制,沒有直接的必然聯系。

  記者:听說銀行上門了,你們資金方面情況如何?等到跌停板止住、股价慢慢打開之后,你們打算再來一次重組嗎?

  歐錫釗:有貸款銀行上門,來過五六家,他們基本上了解情況,看到經營狀況穩定,就走了。連續8個跌停板,公司市值損失了20多億。上市公司和炒家、庄家玩不起。現在當務之急是改選董事,這要看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的股權會不會發生變化。股權有調整,怎么調,是不是通過再一次重組的方式,現在想還為時過早。

  采訪處于“輿論議論”中心的上市公司是极為艱難的一件事,上市公司通常的做法是有理由對媒体保持沉默。此次中科創業的董事會秘書等管理層人員對記者持一种謹慎而不全然回避的坦然態度,使我們在這次讓中小投資者感受悲涼的混亂事件中,能稍稍看到一點理性的力量。(南方都市報)


    相關文章
    

  • 奇异(GE)慷慨解囊  蘭克施樂(Xerox)絕處逢生 (1/11/2001)    
  • 香港恒生指數收市跌345點 (1/11/2001)    
  • 台灣中華電信計划在2001年年初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R) (1/11/2001)    
  • 香港第一太平大股東三林家族以2港元的价格配售1.2億股股票 (1/11/2001)    
  • Nasdaq集中顯示報价的計划獲SEC批准 (1/11/2001)    
  • 哪些股票在“縮水” (1/10/2001)    
  • 公司盈餘一覽 (1/10/2001)    
  • 哪些股票在“縮水” ? (1/10/2001)    
  • “中科系”深陷泥潭 (1/10/2001)    
  • 摩托羅拉: 華爾街關注的下一個公司 (1/9/2001)    
  • 建議遠离中國大陸的互聯网公司 美林(Merrill)大幅下調其收入預期 (1/9/2001)    
  • 盤前快報:各股成交量稀少 外國股票引人注目 (1/8/2001)    
  • 万眾關注美國就業情況 (1/7/2001)    
  • 歐洲股市看好高成長型股票 電信股引領大盤 (1/5/2001)    
  • 歐洲股市周五收盤大多上揚 (1/5/2001)    
  • 【紀元專欄】陳奎德:「台港互保效應」 (1/5/2001)    
  • 中國大陸“中科創業”及相關股票全面崩盤,傳負責人被“兩規” (1/5/2001)    
  • 布什說投資高科技股抱久一點終將獲利 (1/4/2001)    
  • 今日美股評級動向 (1/4/2001)    
  • 湖北三名副廳級干部因涉股票案被查處 (1/4/2001)
  • 相關新聞
    湖北三名副廳級干部因涉股票案被查處
    今日美股評級動向
    布什說投資高科技股抱久一點終將獲利
    中國大陸“中科創業”及相關股票全面崩盤,傳負責人被“兩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