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新政策全盤出台

中國不是敵人,不是戰略伙伴,而是競爭對手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行將出任布什新政府國務卿的退役將軍鮑威爾星期三說,美國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美國也將堅持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但不能在支持台灣的時候制造新的不穩定因素。

BBC 這位候任國務卿還表示,新政府將推動藏人与漢人之間的和解。

美國國會參議院對鮑威爾出任國務卿的提名進行听証,鮑威爾將有可能得到一百名參議員的一致支持。

鮑威爾星期三向美國國會參議院闡述了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并回答了參議員們的提問。鮑威爾在談到參議員們所關切的國家時,率先談到了中國。

中國“不是敵人”

鮑威爾說,”首先來看中國。中國是一個巨人,一個試圖找到自身參与世界的途徑的巨人。”他指出,中國的共產党領導人仍堅持所謂的中國特色,拒絕把自己歸入資本主義,這使得中國的巨大力量被內耗掉了;而對美國來說,在中國政策方面的挑戰,就是盡美國所能,做建設性的事情,這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應該与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這一地區的盟國和朋友一起,去發展這种建設性的關系。

鮑威爾認為,美國應該与中國共事,但不是單方面的,而是要与盟國一起,面對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中國。

鮑威爾說,美國要根据中國的行為來對待中國,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中國也不是美國不可避免的敵人,中國是競爭者,一個潛在的區域對手,同時也是美國的貿易夥伴,愿意与美國在戰略利益的共同點進行合作;中國是這一切的總和,中國不是敵人。

對美國的挑戰是,美國要保持目前這种狀況,敦促中國發展法治,幫助中國接触到更多的自由企業以及民主的力量,使中國知道正确的發展方向。

他提出要在教育及經貿方面加強与中國的交往。

對台灣有承諾

在台灣問題上,鮑威爾說,美國長期以來的認知是一個中國的政策,基于這一政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如何解決在這一觀點上的分歧,是他們的事情,只要軍事手段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之一。

他同時強調了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

鮑威爾說,”与此同時,我們要与台灣站在一起,我們基于《台灣關系法》和相關的公報,向台灣提供防衛需要,我們也很關注國會在《台灣安全加強法案》中所提出的指導性意見,我們知道,一個強有力和安全的台灣,是繁榮的台灣得以繼續繁榮的基礎,也是這一地區穩定与安全的基礎。”

鮑威爾強調了海峽兩岸的爭端必須和平解決的立場,解決方式必須是海峽兩岸所都能接受的途徑。

在外交委員會有影響力的赫爾姆斯參議員著重就《台灣安全加強法案》向鮑威爾提問。

赫爾姆斯是這一法案的起草人之一,目前還沒有在參議院交付表決。

要維持兩岸平衡

赫爾姆斯說,”這一法案要求行政當局在對台軍售方面与國會諮商,取消美國軍事人員訪問台灣的限制,建立与台灣軍方直接對話的机制,行政當局還要向國會報告,一旦台海出現危机,美國實施軍事響應的能力。”

赫爾姆斯請鮑威爾闡述布什政府將如何執行這一法案。

鮑威爾說,布什政府還沒有机會討論《台灣安全加強法案》,因此也還沒有決定行政當局的立場,他的基本立場是,要确保台灣的安全,确保台灣可以保衛自己,但美國的行事方式,不應該造成新的不穩定,他明确提出要考慮中國的反應,美國必須注意兩岸的平衡。

鮑威爾說,他在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時候,就一直注意台海的平衡。鮑威爾向赫爾姆斯做出承諾,新政府運行后將馬上對《台灣安全加強法案》進行評估,隨后立即与參議院交換意見,使台灣了解美國關注台灣的安全,正如美國已經表述過多年的立場,那就是任何對台灣安全的威脅,都將引發美國的极大關切。 

“關注”西藏

參議院東亞小組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就西藏問題向鮑威爾提問。鮑威爾說,國務院西藏事務協調員將發揮重要作用,他希望西藏事務協調員辦公室能幫助國務院制定出有助于藏人和中國人和解的政策。

鮑威爾說,目前的情況很嚴重,越來越多的漢人被送到西藏,這一政策將會毀坏西藏社會,美國應該在這一領域加強与中國之間的討論,美國應該讓中國知道,西藏問題將會影響美國与中國的全面的關系,美國也要表現出与達賴喇嘛和西藏人民休戚相關。

鮑威爾希望,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著中國在區域以及在世界上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出現,希望中國人民也將能夠獲得更大的自由,中國將能夠實現孫中山先生一百年前所做出的承諾。

范古德參議員問鮑威爾,布什政府今年是否將在聯合國國際人權大會上提出譴責中國的決議案,鮑威爾說,這將是布什政府优先考慮的議題,新政府運作的最初几個星期,國務院与國安會將共同討論這一議題,并由布什做出最后的決定。


    相關文章
    

  • 亞洲問題 考驗新總統 (1/16/2001)    
  • 看布什的外交政策走向 (1/8/2001)    
  • 錢其琛間接指兩岸邦聯制可討論 (1/5/2001)    
  • 錢其琛:兩岸邦聯制可以討論 (1/5/2001)    
  • 洛杉磯時報批評柯林頓外交政策証明無效 (1/5/2001)    
  • 布什的國防顧問面對全球六十八場戰亂 (1/3/2001)    
  • 田弘茂說人權將成台灣外交政策重要內涵 (1/2/2001)    
  • 克林頓的外交成就 (1/2/2001)    
  • 美國之音年終專稿: 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12/28/2000)    
  • 俄羅斯吸取歷史經驗-表示要采取務實外交政策 (12/27/2000)    
  • 布什對華政策走向可能和中國產生磨擦嗎? (12/20/2000)    
  • 布什今宣布三閣員 明辭州長 (12/20/2000)    
  • 鮑爾保証美國不會退守堡壘 (12/19/2000)    
  • 布殊三智囊獲高度評价 (12/18/2000)    
  • 布什亞洲政策料將較為強硬 (12/15/2000)    
  • 小布什:中共是競爭者 而非戰略夥伴 (12/13/2000)    
  • 錢其琛會見李侃如一行交換台灣問題看法 (12/12/2000)    
  • 日本外相鬧雙胞?橋本与河野爭奪外交主導權 (12/11/2000)    
  • 李侃如抵達北京 將會晤錢其琛 (12/11/2000)    
  • 美外交政策訪問團抵北京 中共態度低調 (12/10/2000)
  • 相關新聞
    克林頓的外交成就
    布什的國防顧問面對全球六十八場戰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