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望: 美外交官的教戰手冊

林北望

人氣 1
標籤:

一九七一年夏天,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奉尼克遜之命潛赴北京与周恩來密談。臨行前,他和助手拼命研究中共四十至六十年代与美談判的策略和技巧,尤其是周恩來的談判風格,由于兩國外交人員久未接触,美國學者對中共的談判模式了解有限,分析也嫌過時,基辛格等人頗有挫折感。

三十年過去了,中美關系發生了巨變,然而,美國人并未在頻繁接触中更了解中共,也并未在談判桌上占优勢,痛苦的經驗和与日俱增的挫折感,逼得他們下苦功鑽研《孫子兵法》,希冀「知己知彼,百戰百胜」。《索樂文報告》便在這种情勢下應運而生。

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一書蜚聲美國學界的索樂文,在著名智庫蘭德公司主持過國際安全政策研究計划,一九七一至七六年間追隨基辛格參与美中關系正常化的多次談判,曾九次訪華;歷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問題助理、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國務院政策計划處主任及駐菲律賓大使。他以行家身分撰寫中國談判行為研究,充滿了真知灼見,一針見血。

《報告》雖寫給西方人看,但所有与北京進行各种談判的華人或其他亞洲人,也能從中獲得啟發。書中反覆告訴美國人,中國并不可怕,狀似神秘的中國談判行為其實是文化歧异造成的隔閡与陌生。索樂文指出,北京在談判桌上慣用的「威脅」手法,既是恫嚇方式,也是輔助談判的伎倆。他認為,中國「威脅」的可信度可依其內部政治情勢和使用的詞匯來判斷,毋需一概承受。

索樂文還指出,中國人培植「老朋友」、以敵制敵的手法,即利用對方陣營中主要官員和人民以達成目的的手段。他說,這种手段是利用對方陣營原已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矛盾、分歧愈深,效果也愈大。事實上,它也就是晚清用過的「以夷制夷」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与民間代表和外國人談判時,把建立私人關系看得和討論具体細節一樣重要,中方談判代表堅信「私誼」可擴大至談判桌上,有利于推動談判。

也曾多次參与美中高層對談的傅立民(CharlesFreeman)的《對中國人談判行為的再研究》,附于本書第二部分,极具參考价值。傅稱揚《報告》具「開創性」,洵非過譽。索樂文強調,各國的談判行為皆有獨特性,它源于社會、文化和歷史的縱深,并受政治現實制約,例如,「讓客人先說話」的談判方式,是中國傳統待客之道,也是中國的談判型模。不過,傅批評北京不會利用「公共外交」的說法,顯然忽視中國近年來和國會議員、利益團体及民間組織進行交流的成效。事實上,北京已在這個領域上漸入情況。

十余年來,美國已出版近二十种有關中美談判和研究中國談判行為的專書,兼具理論与實例的《索樂文報告》,肯定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林北望是資深評論家

編者:索樂文(RichardH.Solomon)

(轉自《亞洲周刊》)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