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炒作”神功五大絕招

人氣 3
標籤:

轉自<<千龍新聞网>>消息,娛樂圈的“星星”們擅長炒作,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炒作在形式上有低級、高級之分;在情節上有主動、被動之別。但是不管怎么講,“星星”們的炒作不外乎就是下面這几招儿:

給自己臉上貼金

“貼金”大獎得主:周杰

“星星”們出了名,賺了錢,有了社會地位,缺的是什么?那就是好的口碑,所以明星們才會不失時机地給自己臉上扑點金粉,好讓自己看起來有些“佛”相,能夠讓更多的人“頂禮膜拜”。

記者去年11月曾在上海与几位正在拍戲的明星朋友相聚,其中一位把《西廂記》劇組的紅星周杰也請了過來。据每日新報報導,初次見面寒暄几句之后,周杰就對記者講起了他半年前在北京救助一個無家可歸的外地老太太的故事。故事生動、鮮活,非常感人,短短20分鐘里,大家的頭腦几乎完全被這個煽情的故事占据了,記者當時也被這故事深深打動。事后,記者多次調查,卻未能証實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不過倒也沒有証据表明這件事是“虛的”。且不論這事到底有影沒影,如果記者不表明身份,周大腕恐怕也不會費這么多唾沫講這樣一個好故事,畢竟是別的娛記打著燈籠都難找的新聞,倘若記者人云亦云,那么“爾康少爺”的義舉在這短短的兩個多月中恐怕早就家喻戶曉了,說不定他還能捧個杰出青年、見義勇為什么的獎回來。

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事情還不僅限于講一兩個見義勇為的段子。前几年記者也曾經和一位著名的導演合作過,那時他拉了一個草台班子,專門為希望工程募捐,最初也資助了不少失學儿童,等到好名聲紛至沓來,此導演也有了“活菩薩”的稱謂,一切就全變了味道,此后的募捐款再也到不了貧困地區了,有正義感的合作者們漸漸散去,草台班子慢慢倒台,賬目再沒人理會,那導演則既得了實惠又得了“好名聲”。除了部分知情人,在別人心目中他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

給自己臉上貼金本來無可厚非,關鍵是臉上扑了金粉,是否就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周杰見義勇為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他就是個“金身菩薩”,雖然難免有自我炒作之嫌,大家還是愿意听到這些消息的。后面那位導演的炒作方法更迂回、效果更好,可謂一舉兩得,可別人也不是傻子,不會只看到他頭上頂著的光圈,而忽略了他腳下流淌的黑湯。

給自己添些花邊

花邊獎得主:那英、王菲

對別人的隱私存有好奇心,這大概与人類發展史上因對抗所產生的征服欲有關,所以緋聞永遠是大家最喜歡了解的(當然并不排除极小部分的世外高人會對此不屑一顧),難怪作為公眾人物的“星星”們的“花邊新聞”越發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

這對親如姐妹的歌壇“大姐大”一年來總是緋聞不斷。王菲先是和竇唯离了婚,接著便和比自己小了11歲的謝霆鋒搞在了一起,最近,兩個人還在某頒獎晚會上眉來眼去地公開調情,可謂放肆到了极點,同時也成了媒体炒作的熱點。許多人都莫名其妙地納著悶:帥哥小謝怎么看上了一個帶著“拖油瓶”的大嫂,成熟的王菲怎么又居然敢和那嘴上沒毛的“半大小子”大談戀愛。那英相對簡單一點,只是和高峰 的這段姻緣,今天要結婚,明天要分手,今天那英和某男出了點緋聞,高峰嚷著:“我吃醋了!”明天高峰行為不檢,那英大呼:“我受不了啦!”聚了散,散了聚,分分合合,放得滿天都是煙霧,誰也不知道他們二人到底演的是哪出戲。其實大家對這些大可不必在意,首先那是別人的事情,誰愛誰、誰跟誰,咱們犯不著跟著瞎操心,再說這些緋聞的出現,無非是由于“星星”們不甘寂寞、想更多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罷了。

緋聞炒作簡單易行,大腕儿只要隨便給自己找點花絮,就有許多人趨之若 、炒得沸沸揚揚。當事人只要擺出一副欲說還休的樣子,小道消息就會越傳越邪,到了關鍵時刻,再出來辟個謠,什么事情都煙消云散,名气更大了,出場費節節攀升,觀眾的關注度也增加了几個百分點。

不過,緋聞炒作雖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造星途徑,但副作用是容易坏了名聲,就像吃藥一樣,越是藥勁大的,可能見效越快,但毒素也越多。奉勸“星星”們一句:千万別“吃錯了藥”

給自己弄張文憑

“學而不厭”獎得主:鞏俐

到了名利雙收之際,不少明星首先想到的是去上學。能夠拿到個高學歷几乎是所有人的向往,但是到了明星那里好像一切就變了味道,“演而优則導”現在已經不是潮流了,“演而优則學”倒是成了娛樂圈內的時髦現象。

鞏俐可以說是影壇不折不扣的大姐大,國際影后、世界電影節評委等多項桂冠都在閃閃發光,可畢竟年齡大了,多少有“過气”的感覺。以前是不用自己炒自己的,可時代不同了,那么多年輕漂亮的小“美眉”迅速崛起,鞏大姐難免會有壓力。擔心自己的學問不足是件好事,想要充電更是功成名就的人到了這個年齡普遍的心態,本來無可非議,可偏偏要靠自己的名气和雄厚的財力去北大讀研,那不是開玩笑嗎?畢竟北大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胸無點墨,卻偏要擠進學者的殿堂,你讓真正的學者們怎么想?你讓一直對北大心向往之的老百姓們怎么想?到那時,老百姓會說“畢竟錢是能通神的”。好在北大這個神圣的地方還是輕易不敢違背民意的,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倒是在很長時間內音訊渺茫的鞏俐在那段時間里又成了焦點,學雖沒上成,卻剎住了“過气”的勢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給自己潑點“臟水”

“自戕”獎:劉曉慶

倘若已經到了人人都看透了你、人人都不待見你的時候,想炒作自己就難了嗎?未必!反正已經是破鼓万人捶,“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干脆就破罐破摔,好歹也能听個響,說不定還能嚇你一跳,讓你再注意注意。

為了自己的電視劇《皇嫂田桂花》能夠熱播,劉曉慶大娘不惜捏造出自己有兩個私生女的謊言,著實讓媒体和觀眾們“關注”了一番。最初這個消息也不知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始作俑者堅稱是受了劇組的指使,單看劉曉慶暖昧的態度,大家已經開始相信這個彌天大謊确實与她本人有關了。起初有人問到這個私生女的傳聞時,劉某笑而不答,但當這個信息已經被炒得鋪天蓋地時,劉某站了出來,義正辭嚴地斥責媒体誤傳,弄得許多娛記好沒面子,還不好發作,只好私下里暗自埋怨,怎么就這么輕易讓人“涮”了一把!

劉曉慶給自己的這盆“臟水”沒有白潑,《皇嫂田桂花》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兩個所謂的“私生女”雖不至于因此而躥紅,但起碼達到了讓人“耳熟”的目的。劉某的這种為藝術而自我獻身的精神實在值得我輩欽佩,真是好樣的!不過,不管怎么說,畢竟是一盆水把自己潑臟了,別人未必就愿意對一個一身臟水的人感興趣,火了這一次,下次可能就把自己的路給“絕了”,提醒咱們的“星星”們,“臟水”炒作法不是誰都能用的,也不是永遠有效的,咱們既然沒有劉大媽的魄力,還是不要效仿了。

給自己找個高枝

今年的“拉郎配”獎湯燦、彭登怀并列第一

對于名气不大的小“星星”們來講,迅速成名的方法是傍上個大腕,當然這里指的是在事業上拉上個大腕來幫你,而不是在生活上。

湯燦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只因為張藝為她拍了個MTV,就迅速成了大明星,并且進入了2001年的央視新年晚會。攀上個大導演炒作自己一把已經成為眾多小明星的夢想,可這樣的机會不是誰都有的,湯燦可真是運气太好了。

与湯燦相比,彭登怀更胜一籌,本來此人只不過是個二流的川劇演員,据說那點變臉的“絕技”還是臨時抱佛腳學會的,沒想到他竟爆出要收巨星劉德華為徒的消息,居然要做“天王”的師父,那豈不就成了“天王老子”?于是馬上就成為了媒体追逐的對象,頓時身价百倍,“川劇大師”的名號也扛在肩上,八面威風,不亦樂乎。接著開記者招待會,加盟《笑傲江湖》劇組,簡直如日中天了。沒曾想,“劉天王”一番“我本沒想拜師”的言論和川劇界的共同反對到底讓這出鬧劇流了產,其人最近也銷聲匿跡了,不過算是輝煌了個把月,相信后半生,其人可以自豪地告訴別人:“本大師差一點就當了劉德華的師傅!”然后眯起眼,回味那瞬間即逝的豪邁与榮耀.

拉個大腕儿合作一把固然能夠一舉成名,然而自己也要有“兩把刷子”,否則大腕儿也未必愿意跟你牽手。像人家鞏俐,最初也是靠張藝謀的賞識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可人家自己也“留了一手”,离了張大導照樣能活。僅僅靠會擺弄几張鬼臉、吹一頓牛皮就想踩著巨星的肩膀往上爬,無异于白日做夢。畢竟蒙得了一時,蒙不了一世。

給自己換种行當

“跳槽”獎得主:縣長牛群

有的演員事業在走下坡路,專業技能也越來越失水准,觀眾慢慢地不再把他當成心中的偶像了,長此以往,此人將不名一文,怎么辦?靠緋聞炒作嗎?本來不是青春靚麗的偶像派,想必這一招行不通,干脆趁著名气大的時候跳一下槽,換個工种,調動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牛縣長近年來工作換得頻繁,先是不說相聲、扛著攝像机到處亂跑,照了几張勉強看得過眼的名人照,于是混了個攝影大師的稱號;接著和馮鞏裂了“對儿”,在2000年的新年晚會上當了一把主持;隨后又辦起了《名人》雜志,這次好景又不長,在跟《名人》失和不久,牛哥便跳槽到現代出版社,副總編輯的位子還沒捂熱呢,一扭臉又飛到安徽蒙城縣做了“放牛”縣長。工作頻換,冷門頻爆,熱點頻出,新聞頻炒,可謂不甘寂寞的典范。

近期,親愛的牛哥又傳出了為某炒貨公司作廣告的消息。既是明星又是新聞工作者的牛哥可謂是把兩种工作性質有机結合的中國首位“吃螃蟹者”。

換工作本來是件平常的事情,但是故意借此來勾人視線,就沒意思了。時間長了,自己總是在嘗試著不同的職業,學習新的內容,時間、精力夠用的嗎?最終落個“狗熊掰捧子”───兩手空的下場,值嗎?其實,你自己累,大伙整天看你在那儿折騰著,也挺累的!時間長了,誰還關心你那些私事。得了,還是歇歇吧!讓我們的耳根子也清淨清淨。

 

相關新聞
《明日邊界》10周年 阿湯哥感言引發續集猜測
王小帥任評審團主席惹議 北影回應:將另覓人選
張書偉辦婚宴迎娶謝京穎 坤達傳授人夫生存之道
TANK睽違5年開唱 初開場一度身體不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