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yte 特稿:Linux 大難題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17日電】如同嚴冬之后的万物蘇醒,國內頂尖Linux厂商正挑起一場軟件業界的惊蟄。

2001年2月20日,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其香港的戰略伙伴在京發布基于Linux環境的“中文2000”辦公套件,力圖建設“全球多元文化通用操作環境”。

3天后,Xteam(中國)公司推出三款服務于Linux服務器的軟件新品,据稱,未來8個月內還會有5件Linux應用軟件問世。

此外,自去年12月開始醞釀的Linuxcare并入Turbo Linux一事也于近日塵埃落定,憑借Linuxcare在技術服務方面的优勢,Turbo Linux已實現其打造完整軟件供應鏈的夢想,雄心勃勃于高端服務器市場。

但是,關于Linux的考試還沒有結束,每家厂商都必須繼續回答有關于Linux市場的選擇題,有關于Linux應用的填空題和有關于Linux前途的問答題。

不能作弊。

Linux的對手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差异性与多樣性的存在。誕生于自由競爭環境下的微軟卻日益成為不可触碰的龐然大物,眾所周知,它利用自己在操作系統方面的优勢捆綁IE瀏覽器,來擠垮主要競爭對手网景公司的Netscape,這個目的几乎已經達成了:后者在瀏覽器市場已淪落到乞討的地步。微軟的屠殺并沒有就此結束──作為國產优秀中文辦公軟件的代表金山WPS,只是僥幸逃脫了我為魚肉的命運。

對于被尖刻形容為“一窮二白”的亞太軟件市場,Linux像是一個机會。在此之前,中國的程序員做的最多的工作只是將國外的軟件漢化。來自IDC的資料表明,在服務器市場,1999年Linux的市場份額已增長到25%,全球銷售額是1.8億美元,2001年預計達到20億美元,IDC更樂觀地估計2004年可超過120億美元大關。每年93%的市場增長率足以讓微軟的WindowsNT心惊膽戰。紅旗Linux公司市場總監趙曉亮滿有信心地對記者說,Linux給微軟造成的壓力遠比后者給前者造成的壓力大得多。

但是,Linux的表現也僅在服務器端讓人稍感安慰。連全球著名Linux銷售商Redhat也承認,Linux難以成為桌面操作系統的更新換代產品,至于說擊潰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更是紙上談兵。紅旗中文2000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才勇對此的解釋是,党政机關和企業級大客戶是“有限需求”,只要滿足辦公要求就可以,而個人終端用戶是“無限需求”,在多媒体、游戲及其它內容方面視窗系統具有無可比擬的优勢。當然,這只是目前的現實。

說微軟的全球合作伙伴中包括盜版一點都不過分。盡管比爾.蓋茨對盜版引發的預期收益落空耿耿于怀,但事實是,盜版幫助大量剛接触計算机的初學者成為視窗操作系統的習慣用戶。使用習慣真是一個令人費解的東西,它肯定不像理解一段程序那樣簡單。所謂“用正版,我自豪”,然而過高的价格水位使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如果可以選擇性能价格比較低的軟件,我們還會用盜版嗎?

這就是Linux軟件的机會。

在由中科紅旗和香港文化傳信集團聯合開發的“中文2000”軟件演示會上,主辦者別具匠心地請來一位假扮的“比爾.蓋茨”和主持人許戈輝小姐“斗法”。一套office2000售价600美元,再加上其它繪圖、游戲工具,總价格在3000美元左右,而同樣性能的一套集成軟件“中文2000”僅定价600元人民幣,嚇得這位“比爾.蓋茨”先生倉皇出逃。記得去年Xteam公司推出的XteamLindows3.0,售价更是低于50元人民幣,而且可以在Windows環境下圖形化安裝,很像是三十六計中的一招“樹上開花”。

客觀來講,盡管許多Linux厂商宣稱他們的Linux系統已經出現了2.0或者3.0的版本,但其內核仍是基于創始人芬蘭青年Linus和眾多黑客最早寫就的Linux源代碼。所以,這更像是同樣的產品被貼上了不同的商標──所有的二鍋頭喝起來味道并不會差別很多。那么,真正的競爭會不會產生于這些不同的Linux厂商之間呢?

出人意料的是,記者采訪的三家Linux厂商──Turbo、Xteam、中科紅旗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目前國內Linux市場仍處于拓荒階段,大家應該共同努力、加強合作把蛋糕做大,現在爭來爭去沒有意思。

Xteam總經理任一認為,Linux的光環正在淡去,人們現在關心的是Linux能為我們做點什么,而不是Linux這5個字母一字千金。Linux厂商的机會在于新市場的發現,當3C合一,信息服務無處不在的時候,Linux能夠占領多大的空間。

Turbo Linux亞太區總裁Pandey也談到,Linux作為概念被熱炒的階段已經過去,各厂商目前最大的任務是如何把Windows上面的應用盡快移植到Linux平台上來。現在談競爭還為時過早,如果3年后Linux市場能夠達到120億美元的份額,大家再分大小也不遲。所謂競爭將會遵循最生物化的原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紅旗中文2000公司總經理胡才勇認為,目前Linux厂商之間存在的是一种良性的競爭關系,每當一家推出新的功能另外几家也會及時跟進不甘落后。而且大家共同培育市場的結果是,如果用慣了其中一套Linux版本的用戶,也會自然轉用另外一些Linux版本,如此,自然削減了微軟的市場份額。

“我覺得各個Linux厂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看誰能夠盡快掌握利用自由軟件制造商品的技術訣竅,誰才最有競爭力,保証自己將來可以出彩。”任一說。

應用之門

Turbo Linux亞太區總裁Pandey在采訪時承認,正是由于沒有很多很好的應用軟件運行于Linux平台,導致安全、低廉、易用的Linux系統在爭取客戶時,仍有相當難度。

Turbo Linux 始于1992年,總部在美國舊金山,1999年4月進入中國市場,為客戶提供建立在開放源代碼基礎上的由硬件端到客戶端的整套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上是用最大碗喝湯者。

盡管已有多家Linux厂商為提供更多基于此平台的應用軟件而努力,但對整個Linux系統的銷售并未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為了推廣“中文2000”,中科紅旗以技術入股35%,香港文化傳信集團注資1千万人民幣持股65%成立紅旗中文2000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此外,兩家還躊躇滿志地宣稱將建立“安全數碼信息中心(SNIIC)”打通全球多元文化下通用的操作環境。繼去年10月Xteam推出針對電子商務應用、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网絡服務器XteamServer3.0 i-class之后,2001年2月23日,Xteam又向公眾介紹他們的可運行于該服務器上的三款軟件產品:WebMaiL(億郵系統)、LogAnalyzer(日志分析系統)和ServerMonitor(服務器監測系統)。

因為使用Linux平台的用戶數量不多,導致軟件商開發基于Linux平台的應用軟件的動力不足,而此舉又反過來影響到用戶選擇使用Linux平台,這种惡性循環使Linux的雙腳至今未能完全跨過應用之門。据說一些預裝Linux的計算机到用戶手里后,因為不能滿足使用需求,部分用戶又把操作系統換成了盜版的Windows。

對于像IBM、HP等一些知名PC厂商宣布投資支持Linux研發并在整机上預裝Linux,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种策略上的考慮,它們希望及時跟進計算机的最新技術,也使自己手中多了一張墊底的牌,不致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落后。

亦步亦趨?

相對于創新來說,模仿是容易的,但是即使臨摹再久,离開字帖,我們仍不能保証就此可以寫出一手好字。如果硬要說模仿和抄襲是有區別的話,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Linux的開發是不是就是這樣子呢?

也許事實的确如此。各個Linux厂商不同的Linux操作環境實在是与Windows太像了,界面几乎一致,功能設置差別不大,就連一些應用工具也好像是比照著Windows做出來的:人家有Word、有Excel、有powerpoint,我這里也有,真正了解發現用戶需求而給出完美設計的應用至今沒有。

胡才勇這樣回答記者的質疑。對一個用戶來說,在使用計算机時要求他學習的東西越少越好,如果一個軟件能夠完全做到像傻瓜照相机一樣方便那就更好。如果Linux的界面設計非得和Windows不同,反而會使熟悉計算机的用戶覺得不習慣──因為他需要重新學習。在基本設置上,應該照顧用戶的使用習慣,只是要做得更好看,更好用。這并不能說明Linux的開發總是跟在微軟的后面,比它慢一步。

而縱觀微軟的發展歷史,會發現它創新的東西非常少,只是通過軟件集成來擠垮對手,微軟的壟斷已經阻礙了計算机技術的創新。

關于Linux的前途有著多种猜測,而其發展的難題也并非只有這么一項。被稱為中國自由軟件界元老的宮敏曾批評國內某些Linux厂商只是在Linux的版本上做了些功能改進,就封閉了源代碼,以某某Linux的名義進行商業銷售。事實上,Linux像Unix一樣,通過改變某些設置就可以支持各國語言,而現在的國內厂商的做法破坏了Linux的完整性。

任一認為,Linux在中國的發展和中國軟件業整体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首先是軟件開發環境。据說軟件的管理制度有跡象要發生變化,由以前的登記制變為出版制,總体環境正在向好。其次是國內軟件配套成熟的銷售服務還不健全。 Linux已不可能像Windows那樣形成雪崩效應──通過軟件的捆綁達到最大量級,微軟已經是一個教訓,人們不可能允許這种商業模式被拷貝。Xteam只是希望起早排隊,盡量往前站,期望在未來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未來Linux的發展將取決于市場的增長能否達到資本市場的要求,另外是整個市場能否容納這么多等待喝粥的“人”。

Linux從最初作為黑客的玩具,到今天真正應用于企業和個人用戶,說明Linux本身已經有了可喜的變化,這一點可以從Turbo及紅旗透露的銷售情況那里得到証明。

為了培育市場,各家Linux厂商都自愿“獻血”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做市場推廣和人員培訓的工作,當然,大家心里也明白,靠Linux軟件本身贏利很難,服務及培訓將成為“造血”的一項功能。而如何在“獻血”和“造血”兩方面保持微妙的平衡,各厂商的努力不盡相同。

只是,在這場Linux的考試中,各個Linux厂商,他們到底能夠考多少分呢?


    相關文章
    

  • 北京:大陸首家 Linux 開放實驗室成立 (3/16/2001)    
  • 中國信息工業高舉紅旗Linux (3/15/2001)    
  • XteamLinux新產品亮相 (3/14/2001)    
  • Linux取代Windows為時尚早 (3/13/2001)    
  • NEC,卡西歐將推出配有克魯索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 (3/11/2001)    
  • 即能看電視,又可上网的互聯网電視將与用戶見面 (3/11/2001)    
  • IBM投入10億美元 開發Linux產品 (3/7/2001)    
  • IBM將投資千万為其Linux產品做廣告 (3/6/2001)    
  • 大陸推廣Linux障礙重重 (3/5/2001)    
  • IBM將撥二億美元在亞太地區發展Linux (2/27/2001)    
  • 微軟高層:軟体碼如Linux可能戕害智財權及扼殺創新 (2/15/2001)    
  • Linux公司Caldera 登陸台灣 (2/15/2001)    
  • 微軟推銷其Windows及Office新XP版本不會輕松 (2/12/2001)    
  • Opera號稱是全球最快的瀏覽器 (2/7/2001)    
  • RedHat推出內核為2.4的Linuxβ版 (2/6/2001)    
  • IBM稱Linux已經有能力進入商業領域 (2/5/2001)    
  • 微軟認為:Linux注定要滅亡 (2/5/2001)    
  • 全球首只Linux病毒在台現身 (2/4/2001)    
  • Linux穩步邁向企業應用之途 (2/3/2001)
  • 相關新聞
    Linux穩步邁向企業應用之途
    全球首只Linux病毒在台現身
    IBM稱Linux已經有能力進入商業領域
    Opera號稱是全球最快的瀏覽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