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与北京之間的兩場外交戰役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訊】 <<世界日報>> 3月26日社論:

法輪功學員的抗議聲中,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五十七屆會議于十九日在日內瓦拉開序幕。這次會議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美國布希新政府在經過內部的激烈爭論和詳細評估后,決定在這次人權會議上提案譴責中國大陸人權狀況,從而形成北京与華府在對台軍售問題之外,在人權問題上的直接交手較量。換句話說,小布希入主白宮之后,明确表明將改變柯林頓政府的親北京政策,以更堅決的姿態來与中南海打交道,而面對布希新政府咄咄逼人的態勢,北京一方面軟性喊話,希望美國「站得高,看得遠」,爭取雙贏局面;一方面綿密布陣,發動多元外交攻勢,企圖突破美國的壓力,在中美關系的調整過程中,不至于居下風。

經過兩個月的心理戰和精神戰之后,中美進入了三月份第一輪直接過招的「戰場」:在華府,中共副總理錢其琛与布希總統進行對話,全力阻止美國在四月份的對台軍售案檢討中售与台灣神盾級驅逐艦;在日內瓦,中共合縱連橫,務必封殺美國提出的譴責中國人權案。事實上,這兩個戰役的交手結果,將影響布希政府對華政策的中長期走向,也決定布希總統是否會步當初柯林頓上台時的后塵,在對北京的態度上從務虛的強硬轉變到務實的柔軟。

從錢其琛二十日會見美國主流媒体時表達強硬立場,謂美國若售台神盾艦,北京將不排除對台先發動攻擊,可以預知中共已經得到美方的默示,不會在今年度的對台軍售案中賣給台灣神盾級驅逐艦,雖然台灣或許會獲得次一級的紀德艦。這表明,布希總統在台灣問題上暫時不可能改變以往的以三個公報及台灣關系法的平衡來處理對華政策,北京應該可以算「小贏」。當然,北京贏的不是布希總統,而是美國國會中推動布希政府執行對華強硬路線的鷹派勢力。

在日內瓦的「戰場」上,美國似乎也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出現,而且盟國對美國提出的人權譴責案態度也不是很積极。本來,布希政府打算在人權問題狠狠地敲中國大陸一下,從而為對華政策的趨硬找到令國際社會認同的正當理由,而且北京的一党專政,使人權問題成為它無法掩蓋的致命弱點。于是,在美國國務院二月底發表年度全球人權報告時,舉出中共鎮壓法輪功,鎮壓地下教會及西藏宗教自由等案例,确認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在繼續惡化,決定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提案譴責北京。

同樣,美國國會對華強硬派為了達成在人權問題上与北京攤牌的目的,在這之后連續發出大動作,包括給法輪功李洪志人權獎,提名李洪志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提案建議國際奧會勿讓北京主辦奧運,以懲罰中國大陸人權「惡化」。對此,北京也進行反擊,一方面發表「二千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指責美國在人權問題上采取雙重標准,一方面批准簽署聯合國的一些人權憲章,表明愿意在人權議題上与國際社會對話,改善大陸的人權形象。

事實上,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會議剛開幕,中共就得到了好消息。一方面,据一些外交人士透露,美國雖然表示將持續譴責大陸的人權政策,但華府并沒有認真向委員會游說,使議案得以通過,甚至白宮沒有派遣高階官員与會,而柯林頓政府去年還派遣國務卿歐布萊特与會,強烈指責中共漠視人權;另一方面,歐洲聯盟發表聲明,表示將在人權會議中關切中共違反人權,但不會共同提案予以譴責,可見中共的分化政策已經奏效。

由上所述,在這一輪的中美直接過招中,北京或可躲過同美國攤牌的危机。但是,我們必須指出,北京當局固然可以通過巧妙外交運作,躲過人權委員會的譴責,但是,北京如果不真正認識到人權問題的重要性,以及遵守全球公認的人權原則,那么,北京就不可能在國際上确立起令人尊敬的形象,中國大陸的強大也會讓世人擔心給世界帶來負面的影響。相反,人權問題如果得以改善,美國國會有偏見的強硬派也會改變立場,中美關系可以較好地理順,台灣民眾的懼共心態也可以得到調整,兩岸關系也會通暢許多。

(轉自<<世界日報>>)


    相關文章
    

  • 時代稱高瞻遭拘留造成中美外交困扰 (3/25/2001)    
  • 劉天: 人權突破全面改觀 (3/18/2001)
  • 相關新聞
    劉天: 人權突破全面改觀
    時代稱高瞻遭拘留造成中美外交困扰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