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警告B股是“最后的陷阱”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對國內居民封閉十年的B股被解禁后,果然如人所愿出現“瘋漲”。与此同時,“另一個聲音”也時時在提醒人們要冷靜。昨日出版的中國《新聞周刊》發表題為《B股:最后的陷阱》的文章,就是這种“聲音”的代表。

  文章以紀實的筆墨描寫說,自從“中國証監會允許國內居民以合法的外匯進行B股交易”的消息見報后,整個証券市場因前段時間A股大跌而出現的沉悶景象被一掃而空,人們像是打了強心針一樣興奮了起來。奔忙于銀行和証券營業部的股民們那种急于入市“大撈”一把的迫切心情像火苗樣竄騰。“你開B股了嗎?”“我要開B股”成了這几天股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子。

  文章稱,B股的對內開放政策也將行業競爭推向极至。建行連夜指派30名骨干飛赴深圳,緊急學習B股開戶程序。中行提前一天開始辦理轉賬業務。工行則干脆取消了原人行規定的3%的“鈔轉匯差价”費。与此同時,B股開放也刺激了民間換匯量的上升,而外匯黑市价更是水漲船高。

  但文章隨之指出,隨著証監會和外管局2月22日的聯合通知刊出,黑市外匯价應聲而落。通知中規定的只有“在2月19日前在境內有外匯存款的人才可以進入B股市場”的要求,使那些高价換匯的人群,成了“為B股瘋狂”的第一批“套牢者”。他們被套在了2月19日這道時間門坎儿的外面。

  目前滬市B股的市盈率為18倍左右,而深市則為12倍,10年的B股市場還沒有一只股票市值達到1美元,而滬深兩市A股的市盈率則分別為53倍和41倍。

  文章提醒人們,當我們清楚A股的50倍市盈率過高,有可能通過B股擠掉一些泡沫的時候,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政策的突如其來,使先于2月19日存有外匯的人成為了有可能吃到“圣餐”的幸運儿,但是,其中的風險是:會有多少外資控制B股的股价,會有多少外資套現出逃,會有多少“幸運儿”成為外資的“解放軍”,又會有多少人在6月1日進入后成為新的“被套牢者”?

  文章最后說,馬克‧吐溫曾這樣描述令人向往的澳洲:美麗的澳大利亞猶如一個美麗的陷阱,讓人陶醉在美麗中而忽略了她現實存在的殘酷。B股“瘋漲”的美麗同樣令人陶醉,只是,在這美麗的上升的走勢圖中,投机所暴炒出的泡沫和殘酷依然存在,而這個被人們盲目追捧下的泡沫難道不是一個美麗得讓人目眩的陷阱嗎?

  中國《新聞周刊》由中國新聞社主辦,是一份頗有影響的權威新聞周刊。該刊每期推出獨家熱點新聞報道,深受讀者歡迎。


    相關文章
    

  • 股市「風向標」朱噷基:B股起落難免 (3/8/2001)    
  • 吳敬璉:B股不會成賭場 (3/7/2001)    
  • B股复市后首度暴跌 (3/7/2001)    
  • 滬B股出現跌停 深滬綜指則微升 (3/7/2001)    
  • B股風險不可輕視 (3/7/2001)    
  • 滬B股打破連日漲停 成交創年內天量 (3/7/2001)    
  • 陳勁松:B股發燒的方方面面 (3/6/2001)    
  • 深市B股第五日全線漲停 滬市B指亦放量震蕩勁升 (3/6/2001)    
  • B股成交激增數十倍 (3/5/2001)    
  • A、B股股价差呈迅速縮小之勢 (3/5/2001)    
  • 深滬B股第四日全面漲停 成交已見放大 (3/5/2001)    
  • 蕭灼基說 1994年他就提出開放B股市場 (3/3/2001)    
  • 歷史性的一周:B股翻云覆雨 (3/3/2001)    
  • 台灣禁止民眾投資深滬B股 (3/2/2001)    
  • 兩岸搶錢戰 法人:小心套牢 (3/2/2001)    
  • 大陸B股熱 台灣人心焦 陸委會:買者重罰 (3/2/2001)    
  • 滬市B股連續三日漲停 但無需按原規定停牌 (3/2/2001)    
  • 深滬B股第三日全面漲停 綜指升1%強 (3/2/2001)    
  • 《經濟學家》:中國股市世界第四 (3/2/2001)    
  • 陸委會:台灣股友投資大陸B股將重罰 (3/2/2001)
  • 相關新聞
    陸委會:台灣股友投資大陸B股將重罰
    《經濟學家》:中國股市世界第四
    深滬B股第三日全面漲停  綜指升1%強
    滬市B股連續三日漲停 但無需按原規定停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