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兒: 用歷史座標取代統獨座標

仇日.媚日不如知日

劉黎兒

人氣 2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5日訊】 因為聲援小林善紀為了「台灣論」遭禁止入境而返台的金美齡幾度在台灣形成新的媒體焦點,甚至演出「金美齡現象」,即使台灣媒體喜新厭舊十分嚴重,但是預料金美齡效果如同在日本一樣至少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對於反日派或是親日派、統派或是獨派的得失尚未可知,但是這段期間將會忠實地反映出台灣人對於「日本」的愛恨情結,其實也是台灣人在國民黨教育下長年培養的價值觀的掙扎與漏洞,暴露台灣四、五十歲一代知日派的短缺,因此即使有人想反擊金美齡或是小林善紀時也只能運用很模糊的意識形態,而且反而只好誇大金美齡等的存在,因此反金美齡或是「台灣論」的媒體造就了新偶像、新現象。

   台灣人有獨特的日本經驗

  另一方面這幾年「新台灣人」、「新中間路線」等大融合政策下累積的族群意識的壓力,也藉著對「台灣論」或是金美齡的批判或是擁護而獲得一些釋放、紓解,不能說全屬負面的,鬱卒的統派及獨派均藉此提高聲音,因為假裝沒有族群意識的存在,是無法真正解決族群問題的;但是如果將這次的「台灣論」風波或是金美齡現象單純化為統獨現象,則又是太小看五十多年來國民黨價值的力量,獨派方面也同樣犯了擴張敵人的錯誤。

  同時在討論金美齡或是「台灣論」中出現的人物如李登輝、許文龍或是蔡焜燦等時,除了缺乏文化的座標之外,也缺乏歷史的座標,除了忘記這些人的文化經驗與戰後受國民黨教育一代的不同之外,也忘記了因為是無奈的歷史讓在台灣人有各種不同的日本經驗,以及統獨意識的差異,因為缺乏歷史的同情,所以無法彼此容忍。

  長年以來在國民黨反日價值觀的教育之下,讓受過日本教育的老一代在過去50年中背負了相當沈重的原罪,所以也在這次「台灣論」風波中一舉爆發出來,他們以台灣保留有「奉公守法」等理想中的日本精神為傲,他們是依據自己的經驗來肯定日本的殖民,而且最為明顯的是他們即使明知會遭各媒體圍剿,像即使小林善紀已經表示「慰安婦出人頭地」等不是許文龍說的,許文龍還是要說他自己的體驗,這些老人家寧願挨打不願說出違心論,這其實也是他們所受的日本教育漱@環,亦即所謂的誠實至上的價值觀作祟,如果不是對日本當年所施行的道德教育有瞭解,則會以為他們只是為了爽快說出不同於反日者的意見而已。

  因為其實人大抵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發言,這些經驗或許也有偏差,像慰安婦的案例是有相當多的情形,其中或許有原本為私娼而從軍者,但是大抵是因為當時日本政府一聲令下的動員,結果各地行政、警察等均加以配合,強制性的程度,的確每一個個案可能程度不同,而且有關慰安婦問題的確在日本是在1989年才開始突然有人提起,在此之前即使是外國慰安婦人數占最多的韓國政府或是民間在戰後一次也沒提起過,有關男子遭徵用為兵為苦力的問題則一直是問題,但是慰安婦問題本身受到矚目的歷史非常淺,目擊慰安婦遭強制抓走的證言的確也未出現,因此才會有許文龍等表示自己並未目擊此事等情形。

   慰安婦是戰爭下的悲劇

  慰安婦問題是戰爭時強制性暴力下的悲劇,當時的確是組織性軍需的一種犧牲,日本政府應該為此道歉及賠償,不過因只是說「慰安婦」,時代的大前提雖然一樣,但是其內容及狀況相當不同,有諸多情形,其實難以一言以蔽之,在台灣是很有條件好好客觀來研究當時真相,不過因為有關慰安婦運動這麼多年來,雖然有不少人奉獻、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成為某些人士的政治資本或是反日的道具,因此常常必須在運動本身或是原慰安婦的阿嬤處境之間有一些掙扎,此外,此一問題涉及「國家對個人」、「男性對女性」、「性暴力的加害與受害」等?U種對立模式,因此只要一提出來,便難以冷靜,像男人不便開口,同為女性者更是只能有一種立場,加上此一問題從四年前起便與南韓等進行國際串連,所以台灣已經喪失了獨自思考、l究此事的機會。

  當然這並非台灣慰安婦運動者的問題,日本戰後對於有關戰時加害行為的承認,是大不如德國,也因此至今日本在亞洲的地位完全不如德國,日本與亞洲各國要建立信賴關係相當不易,而且不僅是慰安婦問題,其他關於歷史的認識,因為日本史家在戰後缺乏和各國史家對話的努力,因此對歷史的認識差距愈來愈遠。

  台灣原本是在歷史認識上對日本較為寬大的,不過日本卻沒有因此對台灣比較客氣,像台灣從未要求日本對台灣道歉,結果日本便從未為了強制徵用台灣男孩去當兵而道歉,因此或許有些人想主張慰安婦問題有不同的側面或是可以有不同的解決對策,但是日本的做法卻一直難讓人出面為他說話。

  反日的價值觀在台灣是根深柢固的,像凱蒂貓會引起反彈,麥當勞本身卻安然無事,東京狄斯奈樂園進園最多的外國人便是台灣人,但是沒有人批判,哈日不行,但是如果台灣的經濟力足而像現在日本年輕人一樣去哈法、哈義可能就不會有問題,因為戰後五十多年?N從沒有人抱怨過;反日的底子再加上這次碰到了完全無討價還價餘地的慰安婦問題,也點燃了此次「台灣論」問題,敢於向這些已經成為台灣禁忌廝殺的金美齡也就因此一砲而紅。

   小林畫漫畫與日本政府無關

  在一片批判台灣論或是李登輝等人媚日的聲音中,批判者最大的困境就是對於日本或是他們想引援的韓國文化認識不足。

  首先,批判者往往分不清所謂「右傾(保守派)」與「右翼」在日本是有很大的不同,動輒稱小林等人為右翼,日本右翼團體是有一定組織,在日本警方還都登記有案的結社,像登陸釣魚島建燈塔的「日本青年社」,便屬於右翼無誤,是有實際行動的,像六四10周年時出錢請吾爾開希來日本到中共使館前抗議的也是右翼,小林或是金美齡均算是右傾的文化人,他們是靠一些保守媒體的支持,如產經新聞、文藝春秋、小學館或是扶桑社的雜誌等。

  其次,小林等右傾的聲音在日本算是少數的聲音,因此他們才必須聲嘶力竭地吶喊,藉著誇張的漫畫來凸顯他們想喚起日本人的注意,日本戰後大部分的媒體以及教育界因為出於對戰爭的反省而瀰漫相當濃厚的左傾思想,這幾年因為日本不景氣加上社會、政治問題重重及無力感,所以右傾思想出現反彈的契機,小林是拿台灣為材料來提醒無須為認同而苦惱的日本人能身為日本人的驕傲。

  小林善紀是純粹民間的漫畫家,他並非日本政府授意或是資助的對象,因此他的漫畫中對慰安婦問題有不當的描寫,其實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但是各界卻要求政府對日本抗議,還由行政院長出面來抗議,並由駐日代表處去向日方抗議,這不但是為了安撫反日者濫用外交牌,與中共沒有兩樣,像中共還知道小林畫漫畫與日本政府無關,而是要求日本政府能否禁止小林的書出版,還不至於要求日本政府為了小林的書而道歉;日本政府是應該為了慰安婦問題而道歉,但是如果是因為小林的書而要求日本政府,則慰安婦問題算什麼,是誰在對慰安婦問題做政治利用呢?

  小林善紀表示自己做夢都沒想到在異國的台灣會變得如此有名,這和金美齡一樣都要感謝媒體將其膨脹、抬高。

   反日批判者面臨矛盾困境

  小林讓行政院長出面向日本抗議,這實在是太抬舉小林,硬將小林與日本政府畫等號;小林表示像韓國長年為了反日,只好不斷擴大醜化日本,因此在韓國人心中的「日本」的存在反而變得非常巨大,與實際的日本差距很大,因此許多韓國人為此矛盾痛苦。

  這種擴大醜化日本而出現失控困境的現象,其實也出現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歷史教科書幾乎在現代史的部分完全是反日教育,所有的篇幅都用來描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尤其近年因為要將與其對台主權合理化,將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回溯到甲午戰爭,但是在此同時,日本的次文化,如動畫、日本偶像劇等,也開始在大陸流行,大陸年輕人現在也出現同樣的矛盾。

  台灣更是明顯,同一電視台,在新聞時段或是新聞台播出批判「台灣論」或是批判許文龍等的報導,但是接下來不是日劇便是模仿日本的節目,媒體本身的多元化,早已不是媒體所能控制的,就像有的電視叩應節目自以為是整了金美齡,但是因為金美齡日式美感的打扮,與在日劇中出現的高雅的老婦人其實是有相當類似之處,因此也才會讓她一上節目便能提高收視率,其中包含了台灣近年來對日劇的親近感,這種吃香的原因或許是金美齡本人都未料到的,否則她說的中文或是台語的精彩度遠不如她的日語生動活潑。

  過度高估對手的問題是被批判的一方也有的傾向,像許多台灣意識強的人士馬上將對「台灣論」的批判歸諸為統獨之爭,而忽略了有些人主張台獨的人也反小林,不是反小林者皆為統派,而是國民黨教育下長大的台灣人,對於小林書中濃厚的日本民族感情,在生理上就很難接受,對日本感情的分裂現象,幾乎存在大部分台灣人的心中,但是另一方面現在每年有100萬的台灣人到日本旅遊,日本的形象已經愈來愈難以過去的價值觀來套牢。

  批判者還有些困境,像對於韓國為何反日的文化及歷史背景一無所知,因此只能含混地說「韓國能反日,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媚日!」而以此來責備台灣人,這個句子應該是以問號來收尾而不應該是驚歎號,不同的文化及殖民統治後的歷史境遇也不同,當然會造就不同的日本觀。

  批判者的問題還包括因為對於日本的陌生,因此無法從像金美齡在日本台獨運動史的定位或是她在日本言論的鷹派程度等來蒐集金美齡的資料,因此許多媒體雖然是想耍金美齡,完全不是她的對手,但是結果反而讓她變成媒體追逐的焦點;金美齡是1934年生的,因此她經歷的日本殖民台灣經驗相當有限,她的日本經驗是戰後的日本經驗,這段經驗是台灣最為缺乏的,因以除了極少數的人在談日本經驗之外,她是不會輸給誰的,這是她的優勢,可是她的批判者尚未發現這點,而且用慣用的粗疏手法,像有些批判者自己坦承「沒有看過台灣論」或是「只是翻過」便展開批判,當然是很危險的。

   金美齡撿到台灣媒體的便宜

  金美齡在61年和已經列在黑名單的台獨運動家周英明結婚而連帶被列入黑名單,讓她有31年無法返台,這也是一種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產物,讓她完全有不同於在國內生活的人的觀點及生活藝術,這些相異之處成為她最大的賣點,她的獨派立場,這些年在台灣已經淡化,甚至她的衣箱也成為焦點,這是國內任何一位67歲的官太太或是董娘所無法得到的待遇,這些好奇心也是歷史及文化差異形成的。

  獨派是歷史產物,統派也是,如果沒有歷史座標而只有統獨座標,每個人只有一種定位,但是台灣的歷史經驗及教育經驗太特殊了,只有一種定位是難以解釋一些現象的,每個人其實都比想像中的自己更複雜,從「台灣論」及金美齡現象中,或許反映了自己的一些思維模式,更能客觀地認清自己。

  知日的人愈來愈稀少,所以更不應隨意便掀起反日風潮,讓知日者噤若寒蟬,彷彿會日文者有罪,因為知日者不多,所以即使想批判小林等都會弄錯方向,這次的教訓不是很清楚嗎?而且太過於一邊倒的批判,與實際的人心乖離,才會讓不同味的金美齡一夜成名,這不是金美齡所能控制的,也不是媒體能控制的,長久以來媒體評論多於報導,讓讀者或是觀眾累積了相當多的不滿,金美齡的出現也是一種以其道還治其人的現象,她以豐富的媒體曝光經驗來回應政治力及媒體的交相攻擊,決不服輸,才會成為一個老來俏的偶像,在政治或是媒體攻擊下,要是沒豎白旗,那就將所有的負分全部轉化為正分,對方的攻擊會全部成為送分行動,金美齡算是撿到媒體評論化遭人厭倦的便宜。

──原載《新新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小林善紀入境 解禁了 (3/24/2001)    
  • 內政部解除小林善紀入境禁令 (3/23/2001)    
  • <<台灣論>>作者入台禁令可望解除 (3/21/2001)    
  • 《台灣論》作者將于四月初來台訪問 (3/19/2001)    
  • 日本右派提出“慰安婦自愿論”引發憤怒 (3/18/2001)    
  • 學習理解寬容 讓台灣更成熟 (3/17/2001)    
  • 台向日政府嚴正抗議: 「台灣論」竄改歷史 扭曲事實 (3/16/2001)    
  • 台灣論續篇 小林被批:軍國主義 (3/15/2001)    
  • 台獨分子挂出“中國人与狗不得入園” (3/15/2001)    
  • 中共外貿部長石廣生痛批許文龍 (3/13/2001)    
  • 中共國台辦否認奇美被關厂 (3/11/2001)    
  • 董事長涉台灣論風波 傳中共勒令奇美鎮江厂停工 (3/10/2001)    
  • 抗日台籍人士 痛斥金美齡 (3/10/2001)    
  • 北京怒斥許文龍「奴顏媚骨」 (3/10/2001)    
  • 《台灣論風波》不承認中華民國 金美齡挨告 (3/10/2001)    
  • 台資奇美鎮江厂被勒令關閉 (3/10/2001)    
  • 馬英九批評金美齡有辱國格 (3/9/2001)    
  • 台灣論:立委質疑陳水扁出賣中華民國 (3/9/2001)    
  • 台灣論引發中國勒令奇美關閉大陸厂 (3/9/2001)    
  • 「中國人和狗不准進入」台公園赫見挑舋標語 (3/8/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人和狗不准進入」台公園赫見挑舋標語
    台灣論引發中國勒令奇美關閉大陸厂
    台灣論:立委質疑陳水扁出賣中華民國
    馬英九批評金美齡有辱國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