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交乏術導致美國強硬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9日訊】圍繞美中撞机事件和美國對台軍售等問題,布什政府最近跟北京當局展開了一系列外交較量。有的分析人士說,布什政府對中國頻頻采取強硬舉動,使中國陷于被動,這与中國外交手法的不夠高明多少也有些關系。分析人士還指出,中國面對美國的強硬姿態沒有多少牌可以打,不過保持克制是正确的。

*中國急于摸底反而引火上身

美國之音報道,布什在競選期間就把中國的定位從克林頓政府的“戰略合作夥伴”改為“戰略競爭對手”。在這個基礎上把對中國的政策進行調整也是必然的。但是,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布什政府上任以來對中國采取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自己造成的。美國華府[中國論壇社]社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陳有為說,布什政府上任以后,中國急于摸清新政府對中國的態度,結果引出一系列麻煩。

陳有為:“本來你可以觀望嘛,不必這么急,因為新的政府上台以后至少有半年到一年進行政策的審議和形勢的評估。在政策還沒有形成以前,誰說了一句話,你就認為是既定方針,這是不對的,用不著這么急。”

陳有為說,急于摸底的結果是,讓美國覺得中國有求于它,讓美國看出中國虛弱的一面。

*布什處理方式与上屆政府大不一樣

布什政府上任不久,中國就派李道豫等三位前駐美大使訪問美國,拜訪現任總統的父親、前總統喬治.布什等要人,試圖利用這种迂回戰術來影響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緊接著,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也訪問美國,試圖了解布什政府對中國的態度。

然而,這些努力似乎并沒有起到多少作用。就在錢其琛訪美不久,美國總統布什在4月24日宣布向台灣出售一批先進武器,4月25日宣布在台灣遭到中國進攻的情況下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保衛台灣,在5月1日宣布建立中國強烈反對的導彈防御系統。

此外,美國還給台灣總統陳水扁和前總統李登輝發放入境簽證。陳水扁這次在美國停留和去年大不一樣。去年克林頓政府竭力勸阻美國國會議員會見陳水扁,陳水扁的停留完全保持低調。而陳水扁在這次入境停留期間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包括會見大約20名國會議員。

布什上星期會見達賴喇嘛的方式也和克林頓大不相同。克林頓是在副總統戈爾在白宮會見達賴的時候進去寒暄几句,而布什是專門會見達賴。所有這些舉動都顯示出,布什政府公開對中國采取強硬姿態,不怕北京抗議。

*台灣的作法就非常巧妙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章家琳認為,中國最近急于摸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國對中國采取這些強硬姿態。他說,做工作是應該,但是要巧妙。台灣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章家琳:“我覺得是的。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底牌亮了出來,你自己怕什么呢?要闡明自己的立場,要做工作,但是方式方法要巧妙一點。台灣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章家琳說,台灣在對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游說活動非常巧妙,而且,光說還不行,還要給許多實惠,所以美國才會有那么多人支持台灣。相比之下,中國的手法和方式都很不高明。

*害怕太多結果受制于人

章家琳還說,中國由于在很多事情上害怕和手法不高明而陷入被動,把許多籌碼交給了美國。

章家琳:“中國最近外交方面表現比較被動,外交策略上處理得不好,把很多主動權交給了美國。”章家琳說,中國表現出的架式好象很多地方都有求于美國,使美國看出來中國害怕。他說,中國怕的事情太多了,結果是受制于人。

*中國可打的牌只有一張

住在美國的政治和外交觀察人士趙景倫認為,面對美國的強硬姿態,中國可以打的牌卻不多。他說,中國可以打的一張牌就是武器擴散,比如向伊朗賣導彈,對以色列造成威脅,這張牌打出去美國很麻煩,但是不能輕易打。

趙景倫:“在這樣的問題上中國還不是沒牌打,當然打出這張牌來也有許多不利的地方,會使地區緊張關系加劇。當然也要費斟酌,走一步棋要看它的全面后果,短期的和長期的后果。”

*跟美國打交道中國不得不克制

曾經擔任中國高級外交官的陳有為說,面對美國的強硬姿態,中國非常克制,反應非常低調,看來中國意識到同美國對抗沒有好處。

陳有為:“中國意識到,跟美國對抗意味著什么,會產生什么后果,中國是不是已經強大到足以跟美國對抗的地步了。中國連這一點還不明白,就太差勁了。”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教授、前助理國務卿幫辦蘇姍.舍克也認為中國比較克制,她希望中國繼續保持克制。(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中東特使譴責巴人汽車炸彈襲擊 (5/27/2001)    
  • 美机是拆還是飛 美中還在爭論 (5/25/2001)    
  • 【紀元專欄】金堯如: 中共內鬥激烈 對美色厲內荏 (5/25/2001)    
  • 【紀元專欄】 阿梅:神聖化又怎樣﹖ (5/22/2001)    
  • 周八駿:美中關係不會決裂 (5/22/2001)    
  • 包潤石﹕陳水扁過境不致影響美中關係 (5/21/2001)    
  • 丁學良:拖垮蘇聯的套索正抛向北京 (5/20/2001)    
  • 朝日新聞民調:多數美國人有感中共威脅 (5/18/2001)    
  • 撞機後美中軍機開始了較默契的“空中游戲” (5/18/2001)    
  • 楊力宇:軟硬兼施的兩面手法——軍機擦撞事件中的北京談判策略 (5/18/2001)    
  • 陳水扁會見美智庫外交協會 (5/17/2001)    
  • 【紀元專欄】張偉國: 雪中送炭,還是雪上加霜? (5/17/2001)    
  • 交情不成買賣在 30架波音飛机中國照買 (5/15/2001)    
  • 張偉國: 江澤民“抓間諜”應付共軍“叛逃風” (5/14/2001)    
  • 遠東經濟評論:認美中雙方從無戰略合作動机 (5/14/2001)    
  • 中共高層感到戰略壓力 四面出擊欲構統一戰線 (5/14/2001)    
  • 因應美中緊張趨勢 北京發佈內部文件 (5/14/2001)    
  • 美國國務院證實陳水扁將過境美國 北京駐美各使館提抗議 (5/13/2001)    
  • 中南海掂老蕭斤兩 份量遜於辜振甫 (5/12/2001)    
  • 陳大哲:主流傳媒不反華華人輿論勿反美 (5/12/2001)
  • 相關新聞
    陳大哲:主流傳媒不反華華人輿論勿反美
    中南海掂老蕭斤兩 份量遜於辜振甫
    因應美中緊張趨勢 北京發佈內部文件
    中共高層感到戰略壓力 四面出擊欲構統一戰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