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思:從陳水扁過境外交看中美臺關係

艾克思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 對陳水扁的“過境外交”中共反應低調遲鈍,除有外在因素外,也同接班的權力鬥爭有關。由於中美臺三方都比較理智,沒有逾越界限,因此目前的彼此關係不會出現大變動

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訪問中南美洲的邦交國,去時過境紐約,回程則是休士頓。開始時北京的反應是兇巴巴的。因為在陳水扁出訪前,有一個前總統李登輝去日本治病的“治病外交”同去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校友外交”,一律被中國視為是“臺獨”的活動。祗有乖乖的圈在臺灣島內引頸聽任中共宰割才是“愛國”行為和“民族主義”的表現。 問題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有自立於世界之林的權利,它有必要掙脫中共的封殺走出去,重現自己的尊嚴、體認自己的權利,捍衛自己的民主制度。所以臺灣必須推行它的外交活動,但在北京瘋狂打壓下,強調的是務實。 由於北京的小題大作和情緒性的反應,使臺灣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微小外交活動,都要釀成大風波,甚至成為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例如一九九五年李登輝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講演,居然引發中共停止同臺灣的溝通管道,并且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向臺灣海域發射導彈。

歡迎民眾情緒熱烈

李登輝在卸任總統職務後,依照西方國家的傳統,他就是平民之身了,但是連出國也會激起中共的咆哮,似乎中華民國總統同中共領導人一樣,卸任以後就被軟禁,失去出國的自由。但是中共對日本內政的干涉和非理性反應,激起日本輿論的憤慨,終於使日本政府在壓力下,同意了李登輝去日本治病。差不多在同一個時候,美國也同意李登輝前去旅遊,并且不施加任何限制,實際上是美國在撐日本的腰。在這情況下,中共本來的歇斯底里情況也就被迫收斂。

五月二十一日陳水扁過境紐約,引起美東中華民國僑民的強烈反應,約兩千華人冒著大雨聚集在他下榻的華爾道夫酒店附近歡迎,其中不乏八十歲以上來自外州的耆老。此情此景不能不使陳水扁違背保安禁令下車向歡迎群眾揮手致意。同江澤民、李鵬的車隊對民眾理也不理的怕死心態,襯托出臺灣民主國家的特色。熱烈的情緒反映了在長期打壓後的反彈。但是歡迎的民眾中,仍以臺灣本土僑民為主,廣東老僑也參與歡迎隊伍,反而是臺灣的外省人態度不那麼積極。這實際上不是省籍情結而是是否認同中華民國的問題,因為陳水扁不是其他什麼國家的總統,而是中華民國的第十屆總統。有些以“反臺獨”為名拒絕承認陳水扁的人,他們還沒有反掉臺獨,卻首先反掉了中華民國,這些人是糊塗蟲還是別有用心?反映在臺灣國內,也有人對陳水扁的出訪不是那麼高興,對陳水扁在美國所受到的熱烈歡迎心理上也不是那麼平衡,也使人難以理解。臺灣如果連“走出去”這個大目標都無法取得共識,又如何能共同對付中共這個龐然大物的霸權政体?

在歡迎隊伍的附近,也有由所謂“反獨促統”人士糾集來的三百人隊伍根據中共的指示在那裏搖旗吶喊。在這以前的五月十九日,也有親共僑團組織數百人的“反獨促統”遊行。本來多個僑團向中共爭寵而出現雙胞,有勞中共在紐約的對美策反中心總領館出面協調,把他們“統一”起來,才免得出洋相。

美國遵守“一個中國”

陳水扁在紐約兩日兩夜裏,同在波士頓作訪問學者專程趕來的前行政院長唐飛見了三次面。唐飛被陳水扁“飛”去之後,原以為他們之間會有不愉快的心結,但在這之前唐飛接受臺灣《中國時報》的專訪同這次扁唐之間的會晤,看來唐飛是非常難得的不是以黨派私利而是以國家社稷為重的政治人物。國民黨重新登記時他沒有去登記,作為一個老國民黨員,這個決定一定是很痛苦的。但是他作出這個決定,看來是同他出任行政院長時國民黨對他的不諒解有關。而民進黨內的某些人,從黨派私利出發不容唐飛,也反映出他們的狹隘心態和沒有長遠眼光。這些只顧黨派和個人利益而欠缺國家利益的現象,正是臺灣目前亂象之源。

反而是美國從自由世界的利益出發,認清誰才是真正的戰略夥伴,在陳水扁過境紐約時給予接近江澤民在紐約的待遇,例如參觀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大都會博物館等。然而白宮同國務院都沒有同他接觸而保持“民間”來往,遵守‘一個中國“的原則。陳水扁也沒有召開記者招待會以維持低調,但是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拒絕會見江澤民、朱鎔基而親赴酒店會晤陳水扁來看,那的確是惺惺相惜的特殊禮遇了。而二十多位國會議員從華盛頓連袂來紐約見陳水扁,也是空前的事。這并不是說明美國人對陳水扁或臺獨的厚愛,而是對臺灣民主政治的肯定。因此對陳水扁過境引發出來的統獨之爭如果不是無聊,也是別有用心。

陳水扁雖然受到如此禮遇,所幸他也沒有被衝昏頭腦。他不但在出訪中還記得國內的經濟問題而要“招商”,而且在堅持臺灣尊嚴的同時也向中共釋放善意,例如提出“新五不政策”,包括不因為過境而挑釁中共等。但是他的善意沒有得到好報,中共說他玩弄詞藻、欲蓋彌彰等等。

北京反應低調遲鈍

反而是北京在外交上的反應就相當低調,連時間上也慢半拍。陳水扁是五月二十一日抵達紐約,二十三日離開。五月二十二日在北京的外交部例行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在被記者問及此事時才表示“一貫反對”。但是如果沒有這個例行的記者會或沒有記者提問,北京是否就不抗議了?

北京的正式抗議是五月二十三日,從時差上來看是陳水扁離開紐約前夕,由外交部部長助理周文重召見美國駐北京臨時代辦馬林,提出“嚴正交涉”。而中共駐美大使楊潔篪則是到了五月二十四日,也就是陳水扁離開紐約的第二天,才約見美國副國務卿格羅斯曼,表示“堅決反對”。

北京的反應為什麼會是那樣的低調和遲鈍呢?

北京就類似事件向有關國家的“抗議”在這之前也有上述的兩次:一次是九五年李登輝總統去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結果中共撤回駐美大使李道豫。但是後來還是派了新大使去,中美關係如常。

第二次是五月份前總統李登輝去日本治病,中共推遲了人大委員長李鵬的訪問。當時中共對日本的抗議口氣非常激烈,聲稱中日關係將會受到嚴重損害,并且揚言取消中共官員的訪日行程,甚至有中共撤回大使之說。但是結果就連李鵬訪日也沒有取消而只是推遲。看來李鵬也捨不得放棄到日本遊山玩水和收受禮物及出風頭的好機會。抗議不兌現成了笑柄事小,“紙老虎”被戳穿再沒有人怕後遺症才大。也許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才從“極左”轉為“極右”。以致日本記者詢問中共會不會有如同對待日本那樣的“報復”行動時,朱邦造只能顧左右而言他。

而布殊上臺後的中美關係也是中共的重要考量。布殊在整個全球戰略和對華政策上明顯轉變了態度,同中共的戰略夥伴關係變成了戰略競爭關係,中共事先的恐嚇和拉攏都影響不了他的政策,使中共認識到像對克林頓那樣的訛詐不再有效,甚至會給中共帶來更大的衝擊和利益上的損失,所以在權衡利害以後,只能隱忍不發。

江澤民忙於權力鬥爭

此外,以往中共在對外方面的“鬥爭哲學”的確可以煽動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但是接下來造成的“虎頭蛇尾”局面,使那些“民族主義者”十分的不過癮,便掉轉槍口大罵中共領導人和外交部,如外交部被稱為“抗議無效部”,要外交部長唐家璇補點鈣質,常務副部長李肇星成了李鴻章。在北約轟炸貝爾格萊德後如此,在中美軍機相撞事件後更是如此。如果這次陳水扁過境事件中共在撒潑後再如此,不知道中共自己培養出來的那些好鬥的民族主義者會不會將對外的槍口轉向對內? 但是除了這些因素之外,也要考慮到中共領導集團內部的因素,這些,因為十六大接班的權力鬥爭而更加詭譎莫測。

最近傳說江澤民病危,如同當年傳說鄧小平那樣。在江澤民從五月十七日開始“失蹤”一星期之後露面,官方說是去安徽視察。這次帶去的班底是以曾慶紅為首的極為親信的“上海幫”核心人物,其後又去了江西。似在解決省級領導人的問題以便架空胡錦濤。在這情況下,留守北京的胡錦濤才不會對同美帝國主義的鬥爭有興趣,何況凡事都由江澤民作主,在黃山去抗議美帝國主義,不慢半拍才怪呢。

中共一向欺軟怕硬,在美國態度強硬後,中共自然腳軟,但是為了安撫軍隊和“民族主義者”,於是又連著在南海同福建沿海的東山島舉行軍事演習,以便再嚇唬臺灣。然而東山島的軍事演習增加了透明度,美國人也覺得不尋常,平時連芝麻綠豆也是“軍事機密”的中共,怎麼突然“開放”起來大事泄露軍事機密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為了怕軍事演習激怒美國,於是把某些底牌攤開給美國人看,以示并非挑釁美國,希望美國能夠諒解。因此本來美國的艦隊群向臺海靠攏,在得知中共的軍演沒有“惡意”後,也就否認會開過來。

由於中共對美國表現軟弱,因此陳水扁六月三日回程經過休士頓,下飛機時以紅地毯接待,二十輛豪華轎車的車隊比在紐約還要威風。上千名的歡迎群眾表現非常狂熱,陳水扁也情不自禁走下座架同人群一起狂呼口號。而唱對臺高呼“統一”的中共擁躉才百人左右,明顯處於劣勢。再想想不久前中共官員紛紛到休士頓拜會當今總統布殊的令尊而不得要領,中共也只能忍氣吞聲了。

經過此番較量,有說中共在檢討它的外交政策,其實兩岸政策何嘗不要檢討?而根本在於中共與民為敵、與世界為敵的政權必須徹底改造才有出路。

縱觀這次陳水扁的“過境外交”。美國表現強勢,但是也沒有逾越“一個中國”的界限,陳水扁雖然興奮但也沒有忘乎所以,中共低調而沒有歇斯底里大發作。因此未來中美臺的關係暫時應該不會有大變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NBA—CBA友好之旅開始 大忙人小尼爾森昨日到京 (6/18/2001)    
  • 中美結束摩擦高峰期 (6/18/2001)    
  • 史家指舊怨新恨可能引發中美衝突 (6/17/2001)    
  • 曲波無愧希望之星–中美之戰中青隊球員評分 (6/17/2001)    
  • 中美首戰明日凌晨打響 國青首發陣容基本确定 (6/17/2001)    
  • 台灣媒體稱EP-3飛机為大陸電子偵察研究節省10年 (6/17/2001)    
  • 中共入會 假意堅持農業補貼 換取民心 (6/16/2001)    
  • 傳美國給予中功創辦人張宏堡政治庇護 (6/15/2001)    
  • 中美黑客大戰美方黑客開始瞄准安全网站 (6/15/2001)    
  • 巴拿馬總統前往瓜國參加中美洲元首特別會議 (6/14/2001)    
  • 美方技術人員幵始在海南拆解EP-3偵察机 (6/14/2001)    
  • 中國死刑犯為何居高不下? (6/14/2001)    
  • 中美入會協議 中共農業、保險、零售作出重大讓步 (6/13/2001)    
  • 基礎不厚 經驗不足–中美女足水平差距日大 (6/13/2001)    
  • 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敵視中國 (6/12/2001)    
  • 大陸入世還應有哪些重要動作﹖ (6/11/2001)    
  • 中國軍隊存在的几個嚴重問題 (6/10/2001)    
  • 對“抵制《珍珠港》”的回應﹕揭開歷史的疤 (6/10/2001)    
  • 中美就中國入世達成協議 (6/9/2001)    
  • 中美男人的愛情: 中國女人怎能不棄暗投明? (6/9/2001)
  • 相關新聞
    中美男人的愛情: 中國女人怎能不棄暗投明?
    中美就中國入世達成協議
    對“抵制《珍珠港》”的回應﹕揭開歷史的疤
    中國軍隊存在的几個嚴重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