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利忘義 亞洲各大入口網站在網路言論自由上讓步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22日訊】 由於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基於政治因素考量,擔心不利政府的言論或資訊透過網際網路傳播,因此對於網路虛擬空間設立相當嚴格的管制措施,這對於許多有意進軍亞洲市場的國外入口網站造成許多無形的限制。但全球各大網站為進軍亞洲市場,也在網路資訊及言論自由上,做出相當程度的讓步。

據雅虎財經報道﹐Yahoo、Lycos及 MSN最近幾年皆積極在亞洲市場設立據點,他們紛紛僱用當地團隊為其收集新聞、運動賽事結果、名人花絮及當地電影及餐廳資訊,以吸引更多當地用戶進而獲得更多的廣告收益。本土化的網站內容使得這些大型全球網站對於特定地區的親和力增加,並可從當地網站手中搶奪更多用戶。但大型全球網站本土化的過程中,也必須避免激怒當地政府或散佈任何具有煽動性的言論。令人不禁懷疑這些網站能否透過單一品牌及單一企業政策,形成一個全球化網路媒體公司。

Yahoo!亞洲區產品部門主管Maury Zeff表示,該公司的自我定位是主流媒體公司,因此不會刻意將煽動性的資訊放在其網站上。當被問及網際網路界最重視的言論自由權時,他回答,一切的解釋權皆在於各國政府,而非該公司所能決定。

也許由於這些大型入口網站對其內容皆經過內部自行審核,因此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網站與亞洲各國政府發生任何不愉快的衝突。例如Yahoo! China曾經有一次受到中共當局施壓,要求該網站移除來自台灣的內容,Yahoo! China也遵命照辦。但Zeff表示,他已不記得相關細節,而該公司發言人也否認還有其他類似事件。

然而,位於紐澤西的 Digital Freedom Network則列舉15件過去數個月發生的案例,皆是中國大陸異議人士因網路相關的攻擊政府行為遭到逮捕。其中包括在網站上發表批評中共當局言論(罪名是陰謀顛覆政府),及架設支持法輪功網站等。

的確,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商業媒體工具,許多先前創立時的理想也逐漸被人淡忘。雖然來自西方國家的入口網站仍有能力維持所有資訊在網路虛擬世界的自由流通,不受任何限制,但這些公司必須顧慮到其位於亞洲各國的員工、營業據點及網站代管基礎架構的安全,因此仍投鼠忌器。

Digital Freedom Network執行主管Bobson Wang表示,雖然西方網站若無視亞洲各國的當地法規,堅決捍衛網路言論自由,則對於其未來的營運相對不利。然而,這些網站若對於其網路內容的審核程度過當,則長期而言,該網站可能會喪失其正當性及用戶忠誠度。由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皆對新聞媒體限制頗多,因此國外網站一向被部分當地網路用戶視為窺探外部真實世界的一扇窗。

以某種角度來看,目前西方國家網站進軍亞洲市場的模式與過去衛星電視事業在亞洲市場的演進模式相當類似。當衛星電視事業於1990年代初期首度進軍亞洲市場時,一般認為這些電視公司透過衛星傳送的節目內容可能脫離當地政府的控制範圍。

然而,當STAR TV、CNN、HBO、Discovery、 TVB及 ESPN等大型衛星電視公司於1994年出現在亞洲將近30個國家時,為了廣告收益、吸引當地用戶、技術支援及當地節目內容製作等多重因素的考量,這些公司開始根據各地政府的相關規定而修改公司政策。

例如1993年Rubert Murdoch才剛發表「衛星電視是極權體制最顯著的威脅」這句名言不久後,為了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他決定將BBC新聞服務從News Corp亞洲衛星電視事業Star中移除,以避免在政治上激怒中共。

部分全球大型入口網站為進軍亞洲市場而採取順從當地政府規定的態度,可能增加其採取內部審核網站內容的傾向,且只要名列主選單上的網站內容都將持續受到限制。因此各家網站可能發現身處兩難局面,一方面需應付當地政府嚴格的管制措施,另一方面則需面對網路用戶對於網路開放空間的需求。

Lycos Asia 營運長Michael Ripps表示,該公司的網站向來避免出現具爭議性的內容,雖然這不屬於公司政策,但他們對於關於其他國家或地區宗教信仰及政治的內容,皆相當謹慎的處理。

至於美國網路公司 Yahoo則受到新加坡政府積極尋求合作,希望藉此使新加坡成為亞洲網路媒體中心。 Yahoo 於1997年在新加坡設立據點,之後也開始在台灣、中國大陸、印度及香港等地陸續設立據點。該公司並於今年初開始設置政府關係專員,負責追蹤亞洲各國對於網路內容的規範,並定期與各國政府相關官員開會溝通。

Microsoft Corp.(US-MSFT;微軟)的入口網站MSN對於亞洲各國網站內容的堅持更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該公司去年在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國陸續設立入口網站。 MSN Business Division- Asia區域總經理 Celia Chong表示,該公司是一個以技術為主的公司,Microsoft 主要仰賴產品及服務來吸引用戶而非網站內容。因此該公司非常服務導向,而網站內容並非營運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份,若其網站內容發生任何爭議或問題則隨時可做改變。

部分亞洲當地的入口網站表示,新聞並不總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國大陸入口網站 Sina.com執行長 Daniel Mao 表示,只有 1/3左右的網路用戶進入Sina.com主要是為了看新聞及線上雜誌,另外 1/3的用戶則是為了透過電子郵件及網路社群達到與人溝通聯絡的目的。他的結論是:網路用戶上入口網站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單一特定新聞主題─政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網易突顯大陸網路產業經營困境 (6/21/2001)    
  • 雅虎奇摩和遠傳泛亞中華電信合作搶攻手機簡訊服務 (6/13/2001)    
  • 大陸網路公司頻換將 治標難治本 (6/12/2001)    
  • 網易宣佈執行長及營運長雙雙掛冠 (6/12/2001)    
  • 大陸入口網站 勢必加快整合 (6/11/2001)    
  • 法新社: 香港i-Cable證實正洽談收購網易案 (6/11/2001)    
  • 半年內 大陸網路業將全面崩潰 (6/7/2001)    
  • 大陸網路業併購行動 鳴槍起跑 (6/6/2001)    
  • 中國門戶网站 搜狐網易 尋找買家 (6/4/2001)    
  • 新浪網網站否認裁員 只是遇缺不補 (5/10/2001)    
  • 道瓊斯擬拋售搜狐股票 (5/8/2001)    
  • 大陸入口網站轉手外資 幾成定局 (4/22/2001)    
  • 蕃薯藤指控Yahoo!奇摩:抄襲內容 (4/19/2001)    
  • 雅虎順應輿情打消販售色情錄影帶和DVD (4/14/2001)    
  • 利潤誘人 雅虎和色情業掛勾 (4/12/2001)    
  • 大陸網路先鋒的最後一搏 (4/8/2001)
  • 相關新聞
    蕃薯藤指控Yahoo!奇摩:抄襲內容
    大陸入口網站轉手外資 幾成定局
    道瓊斯擬拋售搜狐股票
    中國門戶网站 搜狐網易 尋找買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